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香影2023-05-05  27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个牌子,写「天地君亲师」。

第一是「天地」之恩,天地,属于乾坤两卦。大地,运载一切;天,以他的阳光雨露覆盖一切。一切众生沐浴著天地的恩德,树木花卉也沐浴著天地的功德,天和地给我们的恩德无以为报。天地无言,但我们却离不开天地。所以我们要感天地的恩德,对天地要有敬畏感。

现在颠倒的众生对天地都没有敬畏感了,以为人为的力量可以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所以他就会污染环境,他就不服从天地的法则,最终天地就会给他应有的惩罚。这样人为的自然灾害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对天地要有敬畏感,要报答天地之恩。

第二是「君」恩。传统社会就叫皇帝、皇上。能作皇帝,特别是远古的皇帝,叫天子,天之子。是来为百姓作师、作友、作君的,是有仁爱精神的,这些有福德的人才会作君。有这个君,我们的国土就有他福德的护佑,就有他智慧的治理,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要报君恩。

第三是「亲」恩,就是指父母亲之恩。父母生育了自己,十月怀胎,三年哺乳,用尽千辛万苦使我们身体得以养育。所以一定要对父母亲知恩、报恩,就是要有孝道。

第四是 「师」恩,就是指对教我们仁义礼智等做人学问的老师,要感恩。这是对在家人来说,天地君亲师,四恩。

对出家众来说,这四恩是「亲」恩、「师僧」之恩、「国王」之恩、「檀越」之恩。

第一「亲」恩,是指父母。虽然出家,不能像在家人一样赡养父母,但父母让你出家,无非是希望你道业成就,能够对今生的父母乃至历代的祖先有一种超度,有一种出世间的利益。如果你不精修道业,世间的孝道又没有尽到,出世间的利益又没有给父母,那真是天底下第一罪人了。

那第二个恩,就是「师僧」之恩。师僧就是和尚阿阇黎,给我们授戒,给我们做亲教师,给我们讲经说法的这些师、善知识。你得要报恩。

第三是「国王」之恩,确实,出家众能安置道场,安心办道,国王就是大护法。

第四是「檀越」之恩,就是施主、功德主之恩。檀,就是布施的意思;越,就是他通过布施的功德,能够越度生死苦海。那一个寺院的建设,僧众办道,需要四事供养。这些供养、护持三宝、护持僧团修道的施主都是檀越。

人家来布施,无非是你在认真修道,他能种上福田。如果给了你四事供养,建立寺院,你在这里根本就不修道,你就不是一个真福田,就辜负了檀越布施的心了。

那就是「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的后果了。所以要报檀越的恩,就得要精进办道,成就出世间利益,要令檀越也得到出世间的利益。

上报四重恩,是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土)恩、三宝恩。

-----诸葛长青很多有缘者,在学佛的过程中,常常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大回向中的“上报四重恩”的四重恩是什么意思?大回向偈曰: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对于“四重恩”,今世很多人演绎不同的说法,众说纷纭的说法不一样。

为了正本清源,诸葛长青专门敬读了《大藏经》中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二“报恩品”,查阅到了上报四重恩的来历。

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指出:上报“四重恩”乃是:父母恩、众生恩、国王(土)恩、三宝恩。

诸葛长青单独编写了“上报四重恩”有关资料,分享给有缘者。

一、关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四重恩”。

诸葛长青:面对《大藏经》汇集的经典,我们不由得不赞叹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一共八卷,收在《大正藏》第三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文殊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之事。

全书计分“序品、报恩品、厌舍品、无垢性品、阿兰若品、离世间品、厌身品、波罗蜜多品、功德庄严品、观心品、发菩提心品、成佛品、嘱累品”等十三品。

诸葛长青看到,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报恩品”专门讲到了四重恩:“时佛告五百长者。

善哉善哉。

汝等闻于赞叹大乘。

心生退转发起妙义。

利益安乐未来世中。

不知恩德一切众生。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

善男子。

汝等所言未可正理。

何以故。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

一父母恩。

二众生恩。

三国王恩。

四三宝恩。

如是四恩。

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二:佛祖释迦牟尼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品“报恩品”全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报恩品第二之上时佛告五百长者。

善哉善哉。

汝等闻于赞叹大乘。

心生退转发起妙义。

利益安乐未来世中。

不知恩德一切众生。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

善男子。

汝等所言未可正理。

何以故。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

一父母恩。

二众生恩。

三国王恩。

四三宝恩。

如是四恩。

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善男子。

父母恩者。

父有慈恩。

母有悲恩。

母悲恩者。

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

我今为汝宣说少分。

假使有人为福德故。

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

一百五通诸大神仙。

一百善友。

安置七宝上妙堂内。

以百千种上妙珍膳。

垂诸璎珞众宝衣服。

栴檀沉香立诸房舍。

百宝庄严床卧敷具。

疗治众病百种汤药。

一心供养满百千劫。

不如一念住孝顺心。

以微少物色养悲母。

随所供侍。

比前功德。

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世间悲母念子无比。

恩及未形。

始自受胎终于十月。

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

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

忧念之心恒无休息。

但自思惟将欲生产。

渐受诸苦昼夜愁恼。

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

或致无常。

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

犹如贫女得如意珠。

其子发声如闻音乐。

以母胸臆而为寝处。

左右膝上常为游履。

于胸臆中出甘露泉。

长养之恩弥于普天。

怜愍之德广大无比。

世间所高莫过山岳。

悲母之恩逾于须弥。

世间之重大地为先。

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若有男女背恩不顺。

令其父母生怨念心。

母发恶言子即随堕。

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世间之疾莫过猛风。

怨念之征复速于彼。

一切如来金刚天等。

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若善男子善女人。

依悲母教承顺无违。

诸天护念福乐无尽。

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

或是菩萨为度众生。

现为男女饶益父母。

若善男子善女人。

为报母恩经于一劫。

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

而未能报一日之恩。

所以者何。

一切男女处于胎中。

口吮乳根饮啖母血。

及出胎已幼稚之前。

所饮母乳百八十斛。

母得上味先与其子。

珍妙衣服亦复如是。

愚痴鄙陋情爱无二。

昔有女人远游佗国。

抱所生子渡殑伽河。

其水暴涨力不能前。

爱念不舍母子俱没。

以是慈心善根力故。

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以是因缘母有十德。

一名大地。

于母胎中为所依故。

二名能生。

经历众苦而能生故。

三名能正。

恒以母手理五根故。

四名养育。

随四时宜能长养故。

五名智者。

能以方便生智慧故。

六名庄严。

以妙璎珞而严饰故。

七名安隐。

以母怀抱为止息故。

八名教授。

善巧方便导引子故。

九名教诫。

以善言辞离众恶故。

十名与业。

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善男子。

于诸世间何者最富。

何者最贫。

悲母在堂名之为富。

悲母不在名之为贫。

悲母在时名为日中。

悲母死时名为日没。

悲母在时名为月明。

悲母亡时名为暗夜。

是故汝等。

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善男子。

众生恩者。

即无始来。

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

于多生中互为父母。

以互为父母故。

一切男子即是慈父。

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昔生生中有大恩故。

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如是昔恩犹未能报。

或因妄业生诸违顺。

以执着故反为其怨。

何以故。

无明覆障宿住智明。

不了前生曾为父母。

所可报恩互为饶益。

无饶益者名为不孝。

以是因缘诸众生类。

于一切时亦有大恩。

实为难报。

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国王恩者。

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

三十三天诸天子等。

恒与其力常护持故。

于其国界山河大地。

尽大海际属于国王。

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

是大圣王以正法化。

能使众生悉皆安乐。

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

人民丰乐王为根本。

依王有故。

亦如梵王能生万物。

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

如日天子能照世间。

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

王失正治人无所依。

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

所谓佗国侵逼。

自界叛逆。

恶鬼疾病。

国土饥馑。

非时风雨。

过时风雨。

日月薄蚀。

星宿变怪。

人王正化利益人民。

如是八难不能侵故。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

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

国大圣王亦复如是。

等示群生如同一子。

拥护之心昼夜无舍。

如是人王令修十善。

名福德主。

若不令修名非福主。

所以者何。

若王国内一人修善。

其所作福皆为七分。

造善之人得其五分。

于彼国王常获二分。

善因王修同福利故。

造十恶业亦复如是。

同其事故。

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

皆为七分亦复如是。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

如法化世。

名为天主。

以天善法化世间故。

诸天善神及护世王。

常来加护守王宫故。

虽处人间修行天业。

赏罚之心无偏党故。

一切圣王法皆如是。

如是圣主名正法王。

以是因缘成就十德。

一名能照。

以智慧眼照世间故。

二名庄严。

以大福智庄严国故。

三名与乐。

以大安乐与人民故。

四名伏怨。

一切怨敌自然伏故。

五名离怖。

能郤八难离恐怖故。

六名任贤。

集诸贤人评国事故。

七名法本。

万姓安住依国王故。

八名持世。

以天王法持世间故。

九名业主。

善恶诸业属国王故。

十名人主。

一切人民王为主故。

一切国王以先世福。

成就如是十种胜德。

大梵天王及忉利天。

常助人王受胜妙乐。

诸罗刹王及诸神等。

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

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

诸天神等悉皆远离。

若见修善欢喜赞叹。

尽皆唱言。

我之圣王。

龙天喜悦。

澍甘露雨。

五谷成熟。

人民丰乐。

若不亲近诸恶人等。

普利世间咸从正化。

如意宝珠必现王国。

于王邻国咸来归服。

人与非人无不称叹。

若有恶人于王国内。

而生逆心于须臾顷。

如是之人福自衰灭。

命终当堕地狱之中。

经历畜生备受诸苦。

所以者何。

由于圣王不知恩故。

起诸恶逆得如是报。

若有人民能行善心。

敬辅仁王尊重如佛。

是人现世安隐丰乐。

有所愿求无不称心。

所以者何。

一切国王于过去时。

曾受如来清净禁戒。

常为人王安隐快乐。

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

圣王恩德广大如是。

善男子。

三宝恩者。

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

是诸佛身真善无漏。

无数大劫修因所证。

三有业果永尽无余。

功德宝山巍巍无比。

一切有情所不能知。

福德甚深犹如大海。

智慧无碍等于虚空。

神通变化充满世间。

光明遍照十方三世。

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

沉沦苦海生死无穷。

三宝出世作大船师。

能截爱流超升彼岸。

诸有智者悉皆瞻仰。

善男子等。

唯一佛宝具三种身。

一自性身。

二受用身。

三变化身。

第一佛身有大断德。

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

第二佛身有大智德。

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

第三佛身有大恩德。

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

善男子。

其自性身无始无终。

离一切相绝诸戏论。

周圆无际凝然常住。

其受用身。

有二种相。

一自受用。

二佗受用。

自受用身。

三僧只劫所修万行。

利益安乐诸众生已。

十地满心。

运身直往色究竟天。

出过三界。

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

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

以无垢缯系于顶上。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如是名为后报利益。

尔时菩萨入金刚定。

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

是真报身有始无终。

寿命劫数无有 。

初成正觉穷未来际。

诸根相好遍周法界。

四智圆满。

是真报身受用法乐。

一大圆镜智。

转异熟识得此智慧。

如大圆镜现诸色像。

如是如来镜智之中。

能现众生诸善恶业。

以是因缘。

此智名为大圆镜智。

依大悲故恒缘众生。

依大智故常如法性。

双观真俗无有间断。

常能执持无漏根身。

一切功德为所依止。

二平等性智。

转我见识得此智慧。

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

如是名为平等性智。

三妙观察智。

转分别识得此智慧。

能观诸法自相共相。

于众会前说诸妙法。

能令众生得不退转。

以是名为妙观察智。

四成所作智。

转五种识得此智慧。

能现一切种种化身。

令诸众生成熟善业。

以是因缘。

名为成所作智。

如是四智而为上首。

具足八万四千智门。

如是一切诸功德法。

名为如来自受用身。

诸善男子。

二者如来佗受用身。

具足八万四千相好。

居真净土说一乘法。

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

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

现于十种佗受用身。

第一佛身。

坐百叶莲华。

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百佛世界。

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第二佛身。

坐千叶莲华。

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千佛世界。

利益安乐无量众生。

第三佛身。

坐万叶莲华。

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万佛国土。

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如是如来渐渐增长。

乃至十地佗受用身。

坐不可说妙宝莲华。

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

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

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善男子。

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

各有百亿妙高山王。

及四大洲日月星辰。

三界诸天无不具足。

一一叶上诸赡部洲。

有金刚座菩提树王。

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

各于树下破魔军已。

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大小诸化佛身。

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

随宜为说三乘妙法。

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

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

为求辟支佛者。

说应十二因缘法。

为求声闻者。

说应四谛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为余众生说人天教。

令得人天安乐妙果。

诸如是等大小化佛。

皆悉名为佛变化身。

善男子。

如是二种应化身佛。

虽现灭度。

而此佛身相续常住。

诸善男子。

如一佛宝。

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

以是因缘。

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善男子。

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

一者无上大功德田。

二者无上有大恩德。

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

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

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

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

具如是等六种功德。

常能利乐一切众生。

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三、大回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注解。

诸葛长青在“中国佛教网”中看到,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认为很有价值,进一步修改整合与有缘者分享。

(一)大回向偈内容: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诸葛长青:这个回向,可以称为大回向,这个回向功德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把这个回向加入施食之中的原因。

(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详细解释讲到“恩”,今天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像是应该的,感恩的念头都生不起来,这怎麼得了!别人赠送、供养我们东西,许多人连“谢谢”这一声都没有,表面的敷衍都没有,然後才想到这个社会怎麼不遭难!这是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之人,不会有好果报。

这里面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

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国土恩)、三宝恩。

三途苦是:三途苦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一是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是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是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三)什么是“四重恩”?诸葛长青:上报四重恩,不能只说是在嘴上,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

诸葛长青认为,看望父母、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开心健康等就是报了父母恩,行善积德、放生、施食、吃素、救助贫困等就是报了众生恩,好好工作、创新实干、绿化祖国、修路架桥、造福社会等就是报了国土恩,弘扬佛法、普渡有缘、捐印经书、捐建寺庙等等就是报了三宝恩。

1、父母恩: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

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

养子方知父母慈。

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

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

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报国土恩。

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

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三宝恩: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

三宝之恩自不能忘!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

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

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

”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报恩无尽啊!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

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

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

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四)什么是“三途苦”?1、三途: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

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途之苦: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乃六欲天及 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

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

就是 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此乃无 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

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四思指: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父母恩

什么是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也。

什么是国土恩,经上有云:众生得生四大种因缘和合而生诸趣器世界而得闻正法,此器世界生万物以育众生,所以众生有感国土恩

三宝恩:三宝即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经云: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烦恼业障,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故恩难报也。

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郁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维摩经方便品曰:“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途八难。”同天台疏三曰:“言八难者:三恶道为三,四北郁单越,五长寿天,六盲聋喑哑,七世智辩聪,八佛前佛后。”净心诫观法曰:“四百四病以夜食为本,三途八难以女人为本。”大乘义章八末广说其相。

八个见闻佛法有障碍的地方和情形,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此中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因业障太重,很难见闻佛法;北俱卢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晓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脱死;无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脱死;患了盲聋喑哑的人,自然见闻不到佛法;世智辩聪是世人仗著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会毁谤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佛涅槃后,都见不到佛和听不到佛法。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八寒狱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狱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在畜生难],谓畜生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常受鞭打杀害,又或互相吞啖,受苦无穷,障于见佛、闻法,故名畜生难。

[三、在饿鬼难],谓饿鬼有三种:一其业最重者,长劫不闻浆水之名;二其业次重者,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三其业轻者,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障于见佛、闻法,故名饿鬼难。(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四、在长寿天难],谓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无想天也。言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障于见佛、闻法,故名长寿天难。

[五、在北郁单越难],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谓此处感报胜东西南三洲也。其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为着乐故,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故名北郁单越难。(东西南三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也。)

[六、盲聋喑哑难],谓此等人虽生中国,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虽说法亦不能闻,故名盲聋喑哑难。

[七、世智辩聪难],谓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故名世智辩聪难。

[八、生在佛前佛后难],谓佛出现于世,为大导师,令诸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人有缘者,乃得值遇。其生在佛前、佛后者,由业重缘薄,既不见佛,亦不闻法,故名生在佛前佛后难。(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碱、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盘经卷一序品,佛临涅盘时,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备办种种饮食,其食甘美,具有三德六味。至后世,成为寺院每日上供所念之供斋句:‘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四恩: 1、父母恩; 2、众生恩; 3、三宝恩; 4、国土恩。 三有: 即三界有情众生。 1、欲界有情众生; 2、色界有情众生; 3、无色界有情众生。

四重恩是父母恩、老师恩、众生恩、国土恩。四重恩本质上是佛教的一种说法,记载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其原文为世出世恩有其四种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老师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常指的是人一生中必须要报答的四种恩情。

四重恩的基本信息

父母恩是指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恩德不能忘记。如何能报父母恩,自己成圣成贤,断烦恼,开智慧,了生死,出三界,这是真报父母恩。老师恩是指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若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怎么知道世间有佛法,怎么知道世间有圣贤的教诲,所以老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

国土恩是指没有国家你在今天这个社会没有国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没有国家保护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稳。古人讲食毛践土,我们生活所需是这个地上生产的,来供养我们这个身体,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这块土地对我有恩,所以要知道报恩。

众生恩是指一切众生对我有恩,是为什么呢。人是社会动物,离不开人群生活。我们吃的东西是农夫种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织的,所有社会一切大众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有恩德。

四恩者:

“天地”也就是自然环境。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生存都是在天地大自然的恩泽下。所以我们首先感恩天地大自然。众所周知现在全世界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们需从自身做起,时刻注意节约能源,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我们做出利益天地大自然的事情时,同样也在利益一切生命,包括我们自己及子孙。

“君”乃是国家的意思。个人的生存环境与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纵观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炎黄子孙经历了多少的坎坷和灾难啊!当今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是党领导的新中国带我们走向了繁荣和富强。所以我们一定要感恩党和国家。并且以身作则,做一名爱国、爱党、爱教的守法好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及中国梦,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亲”既是自己的父母和亲朋。父母的养育之恩重如山啊!经书上曰:“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父母给与了我们生命。出家人只有真修、实修得道成仙,使我们的历世父母均获超度,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报答及尽孝。

“师”又分为老师和师父。老师乃教授我技艺的,使我掌握一技之长。师父乃是传道授业解惑与我者,为我传授大道的恩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啊!所以我们对待师父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去尽心、尽孝。

佛教认为四恩为: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

摘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之解说:

(一)父母恩,指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其中,母更有十德:(1)大地,所依之母胎。(2)能生,经万苦而生产。(3)能正,调理五根。(4)养育。(5)智者。(6)庄严。(7)安隐。(8)教授。(9)教诫。(10)与业,咐嘱家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则谓,父母为三界中最胜之福因。

(二)众生恩,系因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转经百千劫,而于多生之中互为父母,故亦有恩。

(三)国王恩,指国王统领山河大地,若失正治,则人无所依,若施以正化,则八大恐怖不入其国。以是因缘,得以成就能照、庄严、与乐、伏怨、离怖、任贤、法本、持世间、业主、人主等十德。

(四)三宝恩,即佛、法、僧三宝之不思议之恩。佛宝具足无上大功德田、无上大恩德、无足二足及多足众生中之尊、如优昙花之千载难遇、于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圆满世间及出世间之功德并为一切义所依等六种微妙功德,依之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故称佛宝不思议之恩。法宝有四种,即:(1)教法,能破无明、烦恼、业障等一切无漏之声、名、句、文等。(2)理法,论有、无之诸法。(3)行法,戒、定、慧之行。(4)果法,有为、无为之果。此四种法宝能引导众生出离生死海而达彼岸。三世诸佛皆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以利益众生,故未得解脱之众生更应深敬法宝,故称法宝不思议之恩。僧宝有三类,即:(1)菩萨僧。(2)声闻僧。 (3)凡夫僧,成就别解脱戒,并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大众开示圣道者。此三类僧宝亦称真福僧。此外,尚有一类称福田僧,即于佛之舍利、形像,及佛所制之戒,深生敬信,且能令自他皆无邪见,更能宣扬正法,赞叹一乘;又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时悔过犯、除业障者。以上四类僧宝皆恒利有情,心无暂舍,故称僧宝不思议之恩。上述所论之四恩,皆通于世间及出世间。[教乘法数卷十三、释净土群疑论探要记卷七、四恩孝顺钞]

三有者:

什么是三有呢?三有即为有识、有情、有缘。

“识”有认识、了解、熟悉的意思。

“情”说的是你对道有感情,有热情 、有真情。

“缘”就是与大道缘分的深浅、长短。

佛教三有:

(一) 欲有,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称为欲有。

(二) 色有,色界四禅诸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称为色有。

(三)无色有,无色界四空诸天,虽无色质为碍,亦随所作之因,受其果报,称为无色有。 [大智度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六十]

第一种是“三宝恩” 其实三宝恩是无法报的,而三宝本身也不需要我们报恩,只是我们以“报恩”为目标来修行。 第二种是“国家恩” 今天我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这都是国家的恩惠所赐,如果国家不安定,我们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所以,我们希望国人不要作奸犯科,制造动乱,也没有来自外国的欺凌和侵略,愿政府有贤明的官员来领导,人民个个健康,社会处处安定;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修行”来祈祷,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我们报答国家恩的方法。 第三种是“父母恩” 父母有现世父母和过去世的父母。过去世的父母,我们无法知道,但现世的人,纵使是孤儿,也由父母所生,并有人将其扶养长大。所以,还是要报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后,才遗憾父母在世时未能尽孝;能够于父母健在时,即已思及父母年迈,来日无多,必须好好照顾和孝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清明报恩佛七”,除了超度过去世的父母外,也要为现世的父母祈求健康。我们可用三宝和共修的力量为父母祈福,这是办得到的。 个人修行犹如一根纱,很容易被扯断,如果许多人一起修行,就像许多纱结合在一起,变成坚韧的绳索,那力量就很大了。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因此得整体的力量。因此,我们为报父母恩,还是以“共修”的方式,功德最为殊胜。 第四种是“众生恩” “众生”是什么人?可能是你的儿女、亲友、部属,甚至冤家以及其他的人;凡是对我们的生命过程有过帮助的都是。我们常听人说:“遇到贵人。”而“贵人”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决问题,启示过你,以致转变了你的命运,他就是你的贵人。因此,我们要报“众生恩”,必须将所有的人,都视为恩人。 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不知接受过多少人的恩惠;佛法说:“众缘和合所生。”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许多人的力量,个人所能提供的,实在很有限。所以,在寺院用斋后,都要感谢所有布施的施主,并祝福他们“有愿必成”。 至于在家居士是否也有施主呢?或许有人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用钱买的,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助的环境,虽然是用自己的钱买的,也还是要有感谢心;若是别人不卖东西给你,你有钱又如何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得的存有感谢心,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善人和菩萨。因此,报“众生恩”时,眼中无一是仇人或坏人。世上只有坏事,没有坏人。人做了坏事,只要以后不再犯,仍然是好人。因此,佛法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失望,这就是将所有众生都视为“恩人”的缘故。(作者:圣严法师)

四恩寺坐落于梧州白云山南麓。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三尊檀香木饰金佛像,正中是结跏跌坐、面容慈和的佛祖释迦牟尼,法身高6.60米,是岭南最高的释迦牟尼像。大雄宝殿后堂供奉海岛观世音菩萨84像,观音手握净瓶、倾泻甘露,赤脚站在鳌鱼头上拯救众生,在广东、广西,只有梧州的四恩寺唯一供奉海岛观世音菩萨。四恩寺规划尊奉(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四大菩萨护寺。

四恩寺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大雄宝殿采用古建筑艺术构建藻井,屋内顶棚装饰成井字凹进,绘上水草,象征水井压火,藻井利用风学原理,在顶部形成旋涡,有吸纳排去殿内烟雾的奇妙效果。四恩寺是除北京天坛和广东灵光寺外的第三座配有藻井装饰的殿堂。

以上就是关于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上报四重恩:上报四重恩是指哪四重恩、佛教的4恩知道吗还有8难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89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