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中不记人只记牙的是华大夫。
《俗世奇人》里有一篇《认牙》的文章,讲的是早年的天津卫一个治牙的华大夫,身上有两件事情让人费解。一是他的医术高得可谓顶天,不知哪来的能耐。病人只要一张嘴,他就知道哪颗牙出了什么状况。“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二是他有个记性差的毛病,记不住人,见过就忘。
一天华大夫去一壶春酒楼吃饭。他先认出一个黑大汉嘴边的大痣,接着那大汉笑了,露出了虎牙,华大夫一眼就认出来那颗牙,他赶紧跑去警局报案,最后黑大汉被捕。通过这件事,人人皆知华大夫不识人,只认牙。
华大夫人物性格分析
1、为人善良,正派规矩。
2、技术精湛,有责任心。
3、只认牙,不认人,被称为“榆木疙瘩”。
4、做事专注,性格耿直。
1、刷子李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
2、泥人张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
3、贺道台
有两样能耐,伺候头儿,伺候鸟。伺候头儿就是拍马屁,当撒气篓子;伺候鸟,是因为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
4、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
6、江棠
外号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令看画,善十识别假画。蓝眼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关键是“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全书包括
《俗世奇人》之一:苏七块
《俗世奇人》之二:刷子李
《俗世奇人》之三:酒婆
《俗世奇人》之四:死鸟
《俗世奇人》之五:张大力
《俗世奇人》之六:冯五爷
《俗世奇人》之七:蓝眼
《俗世奇人》之八:好嘴杨巴
《俗世奇人》之九:蔡二少爷
《俗世奇人》之十:背头杨
《俗世奇人》之十一:认牙
《俗世奇人》之十二:青云楼主
《俗世奇人》之十三: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ao)
《俗世奇人》之十四:泥人张
《俗世奇人》之十五:绝盗
《俗世奇人》之十六:小达子
《俗世奇人》之十七:大回
《俗世奇人》之十八:刘道元活出殡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华大夫治牙的技术高,但记性差,帮警察抓犯人,认牙不认人
②华大夫有两个让人“费猜”的事,一是能耐大,一是记性差,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他什么精神的体现?
治牙手艺高和记性差 :手艺高是因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治牙上了;记性差是因为心思都在牙上,所以“认牙不认人”。
他做一件事情全心全意,把全部心思都放进去的精神
序:
1、苏七块;
2、刷子李;
3、酒婆;
4、张大力;
5、冯五爷;
6、蓝眼;
7、好嘴杨巴;
8、蔡二少爷;
9、背头杨;
10、认牙;
11、青云楼主;
12、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13、泥人张;
14、绝盗;
15、小达;
16、大回;
17、刘道元活出殡;
18、黑头;
19、神医王十二;
20、皮大嘴;
21、黄金指;
22、四十八样;
23、马二;
24、冷脸;
25、一阵风;
26、张果老;
27、狗不理;
28、钓鸡;
29、龙袍郑;
30、陈四送礼;
31、燕子李三;
32、鼓一张;
33、洋相;
34、黄莲圣母;
35、甄一口;
36、自画小说插图记。
扩展资料
启示:
1、奇人之所以被称为奇人,是因为他们手中都有绝活,都有一项响当当的技能,他们靠自己的手艺生活,靠自己的手艺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不平凡的生活。
2、本领不是一天就能练出来的,而那些有本领的人也不是徒有虚名的。所以,我们平时学习一定要下功夫,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至于能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好,发挥到极致,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里面记性差,不认人,只认牙的是谁?
这位知友,《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说,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 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说。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认牙
有一个牙医叫华大夫,医术顶天,只要病人一张嘴,华大夫就知道病人的哪颗牙动,哪颗牙疼,哪颗牙酸。华大夫还能把真牙修得像假牙一样漂亮,把假牙修得像真牙一样耐用。华大夫医术为什么这么高?真令人费解。
华大夫有一个毛病,就是不认人。你昨天刚从他那儿治完牙,第二天在街上遇见他,他就不认识你了。但是有一天,华大夫抓住了一个罪犯。别人问他怎么抓住的,华大夫说,他曾经帮助罪犯治过牙,认出了他的虎牙。现在大家都说:华大夫只认牙,不认人。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治牙上,医术能不高明吗?
这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作品中的一篇,他善于通过曲折生动、精妙有趣的故事来刻划身边普通又不凡的市井人物,揭示生活的哲理。一般而言,小小说以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和独特的社会环境三大要素组织成文,往往以出人意料的结局引发人的思考,达到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认牙这个故事的构思精妙之一在于巧设悬念,欲扬先抑。文章开篇交代人物的职业、性格,并以两个“费猜”设置了两个悬念,这为后文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一是华大夫非同寻常的“能耐”: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牙医“医术可谓顶天了”、“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这近乎夸张的语言不得不让人产生好奇,心理反复地疑问“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
或许你不相信,但这可说是作者有意为之,否则不能突显华大夫的高超牙医技术,也难以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调足了读者的胃口,让人急想知道下面会有什么事发生。
二是他那健忘的“毛病”:一个“人善”、“正派”、“规矩”的老人,天天与人打交道,可是却“记性差”,换了任何人都觉得忒健忘了,也就自然生发奇怪的问号,“可为嘛记性这么差?”。
当一切让人觉得看似两处不可思议的特性集中反映在华大夫一人身上时,也就意味着会有故事发生了,那么小说会有一个怎样让人期待的后文呢?两个悬念又会怎么解开呢?而要想了解这一点,必然要在即将发生的故事才能得以知晓。
小说矛盾至此得以解决,把一个治牙医术高超的华大夫放置在这样一件事中才更能证明他的“顶天”的医术,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小说正是体现在这个“巧”字上了,一切都似乎在情理之中却结局又在意料之外。
以上就是关于俗世奇人中不记人只记牙的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俗世奇人中不记人只记牙的是谁、《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刷子李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