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已时是几点

惠斯通2023-05-05  23

没有丁已时。

八字时辰如下:

(23-1点)庚子

(1-3点)辛丑

(3-5点)壬寅

(5-7点)癸卯

(7-9点)甲辰

(9-11点)乙巳

(11-13点)丙午

(13-15点)丁未

(15-17点)戊申

(17-19点)己酉

(19-21点)庚戌

(21-23点)辛亥

丙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3个。前一位是乙亥,后一位是丁丑。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丙属阳之火,地支之子属阳之水,是水克火相克。

丙丁分别是十天干之一,古人将十天干与12地支配合,组成60个不同的组合来纪年、月、日、时,甲、己之日的子时为甲子时,那么寅时和卯时就是丙寅时和丁卯时。

乙、庚之日的子时为丙子时,丑时就为丁丑时,戌时和亥时为丙戌时和丁亥时;丙、辛之日的子时为戊子时,申时和酉时为丙申和丁酉时。

丁、壬之日的子时为庚子时,午时和未时为丙午和丁未;戊、癸之日的子时为壬子时,辰时和巳时为丙辰和丁巳。

扩展资料

1、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3年称“丙子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16,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3,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丙子年”。

2、比如今天2011年2月9日,是庚寅月乙未日,子时为丙子时,丑时为丁丑时,戌时和亥时为丙戌时和丁亥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子时

壬寅时是一天中的3~5点。

其他:

(23~1点)庚子、(1~3点)辛丑、(3~5点)壬寅、(5~7点)癸卯、(7~9点)甲辰、(9~11点)乙巳、(11~13点)丙午、(13~15点)丁未、(15~17点)戊申、(17~19点)己酉、(19~21点)庚戌、(21~23点)辛亥。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9年称“壬寅年”。以下各个农历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2,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9,除以12的余数是3,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壬寅年”。

古代没有”丁时“这个说法。

丁是十天干之一,所谓丁日是指天干为丁的天日,在六十甲子中共有六天。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就是用这“六十花甲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来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扩展资料: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元法

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是13点到15点。

在古代中国,一天分为十二个小时,每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相传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现时间来命名每一次。

十二小时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也用十二地支表示,23时至1时为分时,1时至3时为丑时,3时至5时为印石时,依次重复。十二小时:

在古代,劳动人民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期,每个时期称为一小时。十二小时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小时。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一日之内的自然规律,天空的变化,以及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总结出来的,最初是在世界上创造出来的。

十二小时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又以十二地支为代表,子夜23时至1时,1时至3时为丑,3时至5时为印石,依次重复。

没有丁时。丁属于天干,不是地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子时(夜11、12点):据说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跃的动物,所以子时属鼠。

丑时(后半夜1、2点):据说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时属牛。

寅时(后半夜3、4点):寅字解析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动物是老虎,所以寅时属虎。

卯时(早晨5、6点):据说此时为“大阴”(即月亮)的时间,传说月球中有玉兔,所以卯时就属兔。

辰时(早晨7、8点):传说此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

巳时(上午9、10点):据说蛇最爱在此时利用青草作掩护,所以巳时属蛇。

午时(上午11、12点):午时阳气到顶,阴气始生,正是骏马驰骋的时候,所以午时属马。

未时(下午1、2点):传说羊在未时吃过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强,所以未时属羊。

申时(下午3、4点):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时属猴。

酉时(下午5、6点):此时正当日没月出之际,古有“太阳金鸡”的传说,所以酉时属鸡。

戌时(晚7、8点):夜的开始,犬守夜,所以戌时属犬。

亥时(晚9、10点):据说晚上9、10点钟天地最混沌,而猪爱睡觉,混沌不清,所以亥时就属猪。

扩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丁未日哪个时辰出生好

丁未日庚子时生,生于辰戌丑未月,偏官得制;生于午月,日干健旺,贵显。生于其他月份,如果偏官得制,吉利。生于戊子月,文章秀丽。忌讳的是,生于戊申月,夭折;生于丙戌月,受刑罚;生于辛丑月,应以凶命论。

丁未日辛丑时生,时日相冲,对妻子、儿女不利。生于酉月,且通水气,以吉命论,岁运也一样。

丁未日壬寅时生,生于春季,有印绶助身,吉利。生于夏季,且行木火运,发福。生于秋季,富足。生于冬季,贵显。年月支是酉戌,官至三品。是亥卯寅戌,文章典雅华贵,卯年卯月,且行金水运,官至金紫。

丁未日癸卯时生,偏官生印,生于春季,以吉命论,生于夏季,衣禄平常。生于秋季,富足。生于冬季,贫寒。

丁未日甲辰时生,生于丑月或亥卯未月,印绶、官星具全,贵显。生于夏季,衣禄一般。年月支是辰戌,贵显。年月支是酉午,且行金水运,大贵。

丁未日乙巳时生,如果构成倒冲格,且没有冲破,贵显。年月支是巳亥,官至三四品。年月支是酉丑,与巳合为财局,命主富足。

丁未日丙午时生,应败散祖业而后能兴旺。年月干忌讳有壬癸。生于甲申月,月柱中财星、官星、印绶具备;生于辰月,有官库;生于亥月,有官星、印绶,都是大贵之命。

丁未日丁未时生,以八专禄旺论,早年不利父母妻子,衣禄一般,如果出家为僧道,吉利。如果柱中金水木较多,且行金水运,生活殷实稳定,是大贵之命。

丁未日戊申时生,生于巳午位戌月,如果自身健旺,命主贵显。如果年月支是亥卯,与未相合;是辰子,与申相合,皆以贵人命论。

丁未日己酉时生,柱中能通火气,贵显。遇到卯乙癸等字,不能以贵人命论。

丁未日庚戌时生,日时相刑。年月支是亥卯,与未合木生印绶;是申子辰则合水生官星,皆主文章,生于午月,午是丁的禄地,如果有子相冲,那就以凶命论。如果年月以土生财,主富足;以财生官,富贵双全。

丁未日辛亥时生,年月支是亥卯未寅辰午,柱中透出正印、正官的,聪明伶俐,命主贵显;如果行西方运,其位至尊。生于巳月或丑月,官至御史。

没有丁时。丁属于天干,不是地支。

十二地支

古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个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到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个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到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十二个时辰的第三个时辰(3时到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十二个时辰的第四个时辰(5时到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十二个时辰的第五个时辰(7时到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禹。临近中午的时候(9时到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正午,中午(11时到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央,日跌(13时到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时(15时到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到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19时到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就是人静的意思(21时到23时)。

扩展资料

这六十个组合,我们称之为“六十干支”,也可以称为“六十甲子”。

01~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古时候,人的寿命相对较短,当人们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头发基本上都变得花白了,所以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可以看出,“六十干支”是六十年一个轮回,一个循环,一个周期,然后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当然,采用干支纪年法,必须事先规定某一年的干支,然后才能依次推导出其他各年的干支。

以上就是关于丁已时是几点全部的内容,包括:丁已时是几点、丙子时是几点、壬寅时是几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82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