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历史上的战争及结果。


一、中日之间第一场战争——白江口海战。(唐日战争)(唐胜)

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唐军一共焚毁日本战船400余艘,杀敌不计其数,海水尽皆染红。日本水军惨败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率军投降,百济自此彻底灭亡。日本陆军赶忙从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退回本国。

二、忽必烈征日。(元日战争)(元败)

13世纪,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派大军渡海征日,由于战略战术失误,加上两次遭到狂风暴雨吹翻船只,损失惨重,只好撤退。日本人则把元军失败原因归结于“神风”保佑,更相信日本是一个“神国”,增强了狂妄自大心理。

三、明朝抗倭战争(明胜)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至此,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四、壬辰战争(明胜)

明援朝抗日之战是明朝万历时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起于1592年至1598年结束。1592年是壬辰年,朝鲜史家因此称1592年—1598年的战争为壬辰卫国战争。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五、甲午战争(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

甲午战争。战争分为四个战场,第一战场发生于朝鲜境内(平壤之战);第二为黄海海战;第三为辽东北半岛之战;第四为山东半岛之战。

平壤之战日军方面凭借优势火力和组织完善、训练有素的军队打败清军。前后不过两天,清军即竖白旗乞降,撤出平壤,使敌仅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即占领平壤并进而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舰队的损失大于日方。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对后来中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是失利了。

辽东半岛之战自1894年10月24日开始,到1895年3月9日结束,历时近5个月,中经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最后以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而告结束。

山东半岛之战从1895年1月21日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到2月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历时近1个月,中经白马河前哨战、南帮炮台争夺战和刘公岛保卫战,最后威海卫海军基地失陷,“北洋舰队”最后覆灭。

清政府在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外交压力下,被迫于4月17日同日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即《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表明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

六、抗日战争(中胜)

一般意义上的抗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结束。但这里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开始。

1931年至1937年,中日之间的重要战斗包括:

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东北军没有进行抵抗,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了武装反抗侵略的斗争。

一二八淞沪事变。1932年1日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率领下,奋起抵抗。直至3月3日停战。

长城抗战(1933年3月5日 - 5月25日)。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当年3月至5月,国民革命军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顽强抗击侵略军,最终中日双方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

绥远抗战。绥远抗战又称为百灵庙战役,是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蒙古德王所率部队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发生于1936年底,以晋绥军和中央军全胜而告终。

1937年—1945年中日之间爆发了全面的战争,大小战斗无数,重要的战役包括国军在国内正面战场进行的22次会战和滇缅战争,以及中国***军队发起的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以国军被迫撤退结束。

南京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登陆后长驱直入,会同淞沪战役中的日军向首都南京挺进,国民政府慌乱中组织南京保卫战,于12月13日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太原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是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重要战斗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此后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第五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陇海路沿线进行的大规模防御战役,以三四月间围歼日军一万余人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

兰封会战发生于1938年5月,中国军队12个师在薛岳指挥下于河南对孤军深入的日军土肥原贤二部发起进攻作战。

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会战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最终以武汉失守宣告结束,但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战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发生于1939年5月,冈村宁次率日军第十军部队向湖北随县、枣阳进攻,李宗仁率中国第五战区部队抵抗,并最终收复随县、枣阳,共击毙日军13万人,阻击了敌军的进攻。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日军动用10万兵力进攻长沙,在中国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并被迫撤退。

桂南会战发生于1939年11月13日~1940年2月。1939年11月日军在广西登陆后,先后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在杜聿明指挥下于12月下旬取得昆仑关大捷。至次年2月3日,日军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发起反击,于2月14日又一次夺回昆仑关,会战结束。

枣宜会战发生于1940年5月1日~6月18日,日本军队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进攻,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在枣宜会战中,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牺牲。

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一次进攻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共计105个团。

豫南会战发生于1941年1月25日~2月7日,是中国第五战区军队在豫南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共毙伤日军9000余人。

上高会战发生于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对阵装备精良的5万日军,共毙伤日军15000余人,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日军在山西境内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队惨败。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至10月,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薛岳指挥下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次战役,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但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统率约6万人数的日军,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30万中国军队发动牵制性攻击。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予沉重打击,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取得“长沙大捷”。

浙赣会战发生于1942年5月至9月,是日军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日军最终打通了浙赣铁路,但损失惨重。

鄂西会战发生于1943年5月~6月,中国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其中胡琏指挥十八军第11师进行的石牌要塞保卫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给敌重大消耗,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取得战役的胜利。

豫中会战发生于1944年4月~5月25日,冈村宁次指挥日军试图围歼中国第一战区主力,国军战败,致使洛阳在内的河南大部沦陷,其中许昌保卫战最为激烈。

长衡会战发生于1944年5月至9月初,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进攻湖南。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而国军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遭到挫败,伤亡9万余人。

桂柳会战发生于1944年8月至12月,桂林和柳州先后沦陷。

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战役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告终,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此从防御作战开始转向反攻阶段。

滇缅战争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支持英国盟军,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初入缅作战,历时两个多月终告失利,缅甸全境为日军所控制;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回国内,一部进入印度组成中国驻印军训练。第二阶段,始于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会同英、美盟军对缅北日军展开的反攻,历时一年多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胜利;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经8个月血战,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要隘城市。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于当年3月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因此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在美苏等盟国的协助下,中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太原会战歼敌人数:国共两军配合作战歼敌三万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

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可以从 八路军和国军参加的 来记忆

八路军 :平型关 、太原会战、百团大战

平型关:林彪115师伏击战。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太原会战:记忆时候可以自己联想,会战么,肯定是大型的战役,包括了很多长战斗和小的战役,以及参战部队也比较多

{天镇战役 、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都隶属于太原会战}

百团大战 彭德怀 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 记住破袭战就行了

国军: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枣宜会战

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 包括了台儿庄战役 。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指挥

{书本上出现的是 藤县守城战 川军将领 王铭章师长殉国}

台儿庄 ,李宗仁 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枣宜会战 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_

第二次世界大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 ,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战争最后以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中国二战的历史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尤其是近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 主要将领:马占山

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

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

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

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

热河抗战:1933年2月 主要将领:张学良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

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主要将领:薛岳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首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主要将领:余汉谋

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失陷。广增之战,双方伤亡不少: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南昌失守。此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

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

在这次攻势中,中国军队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与敌作战1340次,其中主动出击1050次,毙敌九万多人,我军伤亡七万多人。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史,日军亦承认这次作战中我国军队的英勇。更为重要的是,抗日战争从被动挨打转入主动进攻,一扫全国民众之颓丧之气,树立起抗战必胜之决心。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中方损失约一万七千人;毙伤日方两万余日本军人、约五千伪军;拔除据点2900多个,缴获各种火炮50多门、各种枪5800多枝。

主要将领:彭德怀、左权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晋南会战:1941年5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主要将领:莫德庇、罗逊(加拿大军)香港沦陷,守军2,233人阵亡 2,448人受伤:日方683人阵亡 1,413人受伤

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

戴安澜牺牲。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石牌要塞)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中国军队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中国军队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第二次缅北会战:1943年10月-1945年3月

主要将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

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滇西作战:1944年5月—1945年1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宋希濂、李弥(松山)

我军攻克腾冲、松山、龙陵地区,远征军和驻印军会师芒友,结束了滇西战役。滇西作战,自1944年5月11日开始,至1945年1月27日结束。历时8个月零16天,日军共伤亡、被俘21057人。远征军伤亡、失踪67364人。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5月

主要将领:刘峙、胡宗南 此次会战,日军虽然达成进占豫西鄂北控制老河口空军基地的目标,但伤亡惨重,多达15 万余人。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

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

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

此役为国民革命军对日最后一役,中方死伤不详, 日军4000人死亡, 5000人被击伤。

(缅北和滇西战役不属于国内22次会战,它是太平洋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为英美装备,由美国人史迪威组织训练)

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时间轴:

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2、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亦称上海事变、淞沪抗战等)是指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闸北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事件。

3、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4、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又称芦沟桥抗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5、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6、太原会战: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

7、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8、徐州会战:徐州会战是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

9、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10、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又称长沙会战)发生于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是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11、豫湘桂会战: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12、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

13、日本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第一次松沪战役: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粤军)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

伪满洲国成立: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以上就是关于中日历史上的战争及结果。全部的内容,包括:中日历史上的战争及结果。、太原会战歼敌人数:国共两军配合作战歼敌三万、如何记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栆宜会战,百团大战的时间先后顺序和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76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