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结冰。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
0摄氏度一般也结不了冰的。0度是结冰点。没有杂质0度就会结冰,有杂质要0度以下才结冰,大约零下3度左右。
零下4度以下水的密度会变大,体积增大,如果在冬天把水放在瓶子里,由于体积增大的缘故,很有可能将瓶子弄裂。
通常,冰点指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的凝固点,也就是0℃(273 K)。在不同的大气压下,冰点不同。
如果想估计在某个压强下的冰点,可以从水的相图上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并不等于水的三相点—两者相差001 K。
冰点的高低还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0℃,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
例如,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的冰点。海水冰点与海水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盐度达到24695的时候,海水的冰点只有-1332℃。
自然界中结冰现象:
(1)河下结冰
河下结冰是由于4度的水密度最大,温度下降时先达到4度的水沉到河底,温度较低的水处于河面。所以河面最先结冰。但温度较低或河较浅会出现河底结冰现象。冰原的厚度取决于低温作用的时间。
(2)全河封冻
当河水温度降至0°C并略呈过冷却时,河水表面和水内迅即出现冰象,经过淌凌,达到全河封冻。春季当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高于0°C时,河冰迅速融化,经过淌凌,直全河解冻,冰情终止。自古人们就取河冰消暑和储存食品,利用河冰作为渡桥,方便交通。
(3)冰雹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气温低于零度就可以下雪。
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
扩展资料:
下雪注意事项
1、防不当的御寒方式
防不当的御寒方式。喜欢时尚的年轻人在出入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时,必须注意及时添减衣物。下雪天,不能为追求时尚,露腿或穿着单薄。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不要一次食用过多的凉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肠炎发生。
2、防止意外跌倒。
防止意外跌倒。雨雪天气造成路面湿滑,因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
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要数呼吸系统。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很有可能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下雪的条件为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或者有充分的水汽,在冰点3.0℃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温度同样可以降雪。由此可见只要冷空气当中带有湿气,那么在零度以上的1到10摄氏度也是可以下雪的。
扩展资料:
雪天注意事项:
1、防滑
雨雪天气造成路面湿滑,因此,应注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宁可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也要避开浮冰和积水,不要因为湿滑就蹭着走反倒容易滑倒,跟滑冰是一个道理,尽量抬起脚,实在的踩下去,这样就减少了鞋底和地面的向前摩擦力,会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2、防摔
建议平常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们,要选择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出行。
3、防砸
另外由于部分地区降雪较大,树木存在被压倒的危险,行人应该尽量远离树木等高处建筑,谨防因坍塌被砸伤。
以上就是关于零下多少度会结冰全部的内容,包括:零下多少度会结冰、广州2016年1月24号竟然下了雪,百年一遇。为什也没达到零下几度也会下雪、为什么没到零下也会下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