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园或戏曲界的别称是什么杏坛还是梨园

EVP2023-05-05  22

戏曲界别称菊坛梨园“菊坛”的由来 “菊部”(菊坛)泛指梨园行。传说宋高宗时内宫有菊夫人,善歌舞,精音律,宫中称为“菊部头”,“菊部”之称源出于此。宋代时将宫廷内歌舞伎的班首称做“菊部头”。很多学者和戏剧家也习惯把戏曲界雅呼为“菊坛”,如丁秉燧先生著述的《菊坛旧闻录》、刘东升所著《菊部赏花记》等都是关于梨园记事的作品;1921年易俗社赴武汉演出,时报界评价演员刘箴俗时说到:“有过人之才,欧梅之风,将来菊部争胜,梨园杰出,合欧阳予倩、梅兰芳鼎足而立,有厚望焉”。“菊坛”的意思由此可窥。 “梨园”的由来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当然,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宫廷娱乐就要有精彩的节目,到什么地方排练节目呢? 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活动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指挥文武场面。李隆基精选歌舞伎、乐工数百名,在梨园培训演员,指导歌舞排练,可以说他既是当时的音乐家、指挥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京剧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京剧界称为“梨园界”。

梨园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福建泉州地区,主要流行于泉州一带,以及闽南方言区的漳州、厦门一带,后来流传至台湾及闽南华侨聚集的南洋各地。

南管戏是由宋代泉州古乐,融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宋代时,闽南剧团戏文沿用唐代遗制,故称之为“梨园戏”。

由于历史较为悠久,师承谨严,口传心授,保留有不少独特质朴的原始剧目,和《宋元旧编》中的南戏孤本,及其完整的音乐、曲牌和别具风格的表演艺术程序。

以上就是关于戏园或戏曲界的别称是什么杏坛还是梨园全部的内容,包括:戏园或戏曲界的别称是什么杏坛还是梨园、梨园戏起源于哪里有怎样的表演艺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72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