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人类有办法弥补这个空洞吗

新西兰国鸟2023-05-05  34

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我们人类是有办法弥补这个空洞的,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我们是不能够通过人为的方式去增加臭氧层的体积的,我们只能通过改变我们的环境去影响全球的气候,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态系统去自我修复,达到修复臭氧层的效果。所以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所以需要我们人类很多年不断努力才能够达到,并且我们要减少甚至停止产生对臭氧层有危害的物质,才可以到达恢复臭氧层空洞的愿望。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对于我们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因为它就像是一个保护层,保护着我们地球不受太阳的紫外线的损害。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一个具有很高能量的星球,它发射出来的紫外线的能量也非常的强,如果我们没有臭氧层着一个保护层的保护,那么我们地球上的生物都会因为遭到过强的辐射而死亡。而且我们人类如果遭受了过多的辐射,也会增加患病几率,所以如果臭氧层完全消失,那么整个地球都会暴露在太阳的辐射之下,导致人类的灭绝。

损害臭氧层的物质

最容易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就是氟利昂,是我们经常用在空调里面的一种制冷剂,这种物质一旦挥发在大气里面上升到臭氧层后会立刻将臭氧分子给破坏,并且一个氟利昂的分子就可以破坏差不十万个臭氧分子对臭氧层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减少这种物质的产生并且其他的制冷剂去替代氟利昂。而且还有最新的研究表明,二氯甲烷也是对臭氧层破坏非常大的一种物质,现在我们也要对它的产量进行减少。

只要我们全人类齐心协力,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停止生产那些破坏臭氧层空洞的物质,并且减少温室气体也可以对臭氧层的恢复起到很大的作用。可能在我们这一代臭氧层还不能完全恢复,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是可以将我们的地球越变越好的。

1、在南北两极地区上空。

2、臭氧层空洞1985年首次发现。1984年9、10月间,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的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

臭氧(O3)广泛存在于大气之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在大约20千米高的大气中最为密集。这一区域的臭氧几乎环绕整个地球,因此被称做臭氧层。

由于污染严重,臭氧层出现了许多空洞,不过臭氧层空洞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洞,而是在一层浓密的臭氧层上出现了一处极为稀薄,甚至无法构成臭氧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仍有臭氧分子存在,只是密度很小。臭氧层空洞严重影响着对应区域地面和水下的生物,包括人类的健康和繁衍,这一现象目前以南极洲地区最为严重。如今这一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人们正在研究和采取各种方式弥补和改善臭氧层空洞现象。那么臭氧层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15~24千米),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O3)。光子首先将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

和O2属于同素异形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两者都是气体。

当O3的浓度在大气中达到最大值时,就形成厚度约20千米的臭氧层。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330纳米范围内的紫外光,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

过去人类的活动尚未达到平流层(海拔约30干米)的高度,而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25千米的大气层中,所以未受到重视。近年来不断测量的结果已证实臭氧层已经开始变薄,乃至出现空洞。1985年,发现南极上方出现了面积与美国大陆相近的臭氧层空洞,1989年又发现北极上空正在形成的另一个臭氧层空洞。此后发现空洞并非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每年在移动,且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层变薄和出现空洞,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辐射线到达地面。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破坏性,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会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使由CO2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

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引起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公认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氟氯甲烷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氟利昂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发泡剂、洗净剂、杀虫剂、除臭剂、头发喷雾剂等。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不溶于水。但进入大气乎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则可引发破坏O3循环的反应:

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Cl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l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

反应的最后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l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来自氟利昂分子释放出的Cl原子引发的反应而破坏。

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爆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量生产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层。在氮肥的生产中去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按后两个反应式循环反应,使O3分解。

是由环境污染导致,会导致生态破坏。

对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大气动力学解释。

大气化学规程解释

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认为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存在可以使全球气候增暖。但是,臭氧与其它温 室气体不同,这是自然界中受自然因子(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高层大气氧分子进光化作用而生成)影响而产生,并不是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臭氧除了能够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外,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由实验及实际观测推论会造成以下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估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

  2.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3.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1984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 10 — 15 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 30%,极地上空的中心地带有近 95% 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 “臭氧洞”由此而得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臭氧空洞,当时观察此洞覆盖面积只有美国的国土面积那么大。臭氧空洞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已经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那么,地球大气中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现状如何,臭氧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对人类及地球有何危害呢,有没有补救的措施?现简单介绍如下。

1、大气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

O2 +hv——→O+O (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波长短于242nm的紫外线照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

O2+O =O3 (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 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

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短于1140nm射线照射又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衡。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体,表面温度高达6000℃,是地球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但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然而,自然的力量改变了这一过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把保护伞,将太阳辐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挡在大气层之外,使地球成为人类可爱的家园。而完成这一工作的,就是今天已经妇孺皆知的“臭氧层”。

臭氧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蓝色、有刺激性的微量气体,是平流层大气的最关键组成组分。大气中90%的臭氧集中在距地球表面 10 — 50Km的高度范围内,分布厚度约为10~15Km,其平均密度约为9×10-8gL-1。尽管臭氧层在地球表面并不太厚,臭氧在大气层中只占百万分之几,若在气温0℃ 时,将地表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臭氧层的总厚度才不过 3 mm,总质量不过30亿t左右。就是这样的一个臭氧层,却吸收了来自太阳99%的高强度紫外辐射,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免遭紫外辐射的伤害。可以毫不夸在地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就像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离不开大气臭氧层,大气臭氧是地球上一切生灵的保护伞。

2、大气中臭氧层现状及发展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前不久宣布,到2000年10月,南极上空臭氧洞的面积大约为2900万平方英里,这是迄今为止观测到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从NASA发布的上可以看到,臭氧洞像一个大的蓝水滴,完全罩在南极的上空,并延伸到南美的南端。

臭氧空洞增大的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有恶化的趋势。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都会发生急剧的大规模耗损。臭氧洞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结构来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下降到了1957-1978年间的一半,臭氧洞面积则扩大到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从那以后,臭氧浓度下降的速度还在加快,有时甚至减少到只剩30%,臭氧洞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94年10月观测到臭氧洞曾一度蔓延到了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近年臭氧洞的深度和面积等仍在继续扩展,1995年观测到的臭氧洞的天数是77天,到1996年几乎南极平流层的臭氧全部被破坏,臭氧洞发生天数增加到80天。1997年至今,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臭氧洞发生的时间也在提前,1998年臭氧洞的持续时间超过100天,是南极臭氧洞发现以来的最长记录,而且臭氧洞的面积比1997年增大约15%,几乎可以相当三个澳大利亚的面积。这一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正在恶化之中。

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 20%,已形成了面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极臭氧空洞。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

3、臭氧空洞的成因

臭氧层损耗是臭氧空洞的真正成因,那么,臭氧层是如何耗损的呢?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xCl4-x,又称Freon),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CFXBr4-x,又称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可以停留很长时间,如CF2C12在对流层中寿命长达120年左右。因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层后,就会在太阳的紫外辐射下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活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CFxCl4-x+hv→•CFxCl3-x+•Cl

•Cl+O3→•ClO+O2

•ClO+O→O2+•Cl

这样的反应循环不断,每个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可以破坏约10万个O3分子,这就是氯氟烷烃或溴氟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原因。

国际组织《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了15种氯氟烷烃、 3种哈龙、40种含氢氯氟烷烃、34种含氢溴氟烷烃、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和甲基溴(CH3Br)为控制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也称受控物质。其中含氢氯氟烷烃(如,HCFCl2)类物质是氯氟烷烃的一种过渡性替代品,因其含有H,使得它在底层大气易于分解,对O3层的破坏能力低于氯氟烷烃,但长期和大量使用对O3层危害也很大。

在工程和生产中作为溶剂的四氯化碳(CCl4)和甲基氯仿(CH3CCl3),同样具有很大的破坏臭氧层的潜值,所以也被列为受控物质。

溴氟烷烃主要是哈龙:哈龙1211(CF2BrCl)、哈龙1310(CF3Br)、哈龙2420(C2F4Br2),这些物质一般用作特殊场合的灭火剂。此类物质对臭氧层最具破坏性,比氯氟烷烃高3~10倍,1994年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3种哈龙的生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核爆炸、航空器发射、超音速飞机将大量的氮氧化物注入平流层中,也会使臭氧浓度下降。

NO对臭氧层破坏作用的机理为:

O3+NO→O2+NO2,

O+NO2→O2+NO,

总反应式为:O+O3→2O2。

4、臭氧空洞的危害

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 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空洞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阳光紫外线辐射能量很高的部分称EUV,在平流层以上就被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所吸收,从EUV到波长等于290nm之间的称为UV-C段,能被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全部吸收,波长等于290~320nm的辐射段称为紫外线B段(即B类紫外线),也有90%能被臭氧分子吸收,从而可以大大减弱到达地面的强度。如果臭氧层的臭氧含量减少,则地面受到紫外线B的辐射量增大。

B类紫外线灼伤称为B类灼伤,这是紫外辐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学名为红斑病。B类紫外线也能损耗皮肤细胞中遗传物质,导致皮肤癌。B类辐射增加还可对眼睛造成损坏,导致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B类紫外线辐射也会抑制人类和动物的免疫力。因此B类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可以降低人类对一些疾病包括癌症、过敏症和一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B类辐射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B类紫外辐射对20米深度以内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会使浮游生物、幼鱼、幼蟹、虾和贝类大量死亡,会造成某些生物减少或灭绝,由于海洋中的任何生物都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某些种类的减少或灭绝,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B类辐射的增加也会损害浮游植物,由于浮游植物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其产量减少,使得大气中存留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

B类辐射还将引起用于建筑物、绘画、包装的聚合材料的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等等。

另外,臭氧层臭氧浓度降低紫外辐射增强,反而会使近地面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增加,尤其是在人口和机动车量最密集的城市中心,使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机率增加。

有人甚至认为,当臭氧层中的臭氧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5时,将是地球生物死亡的临界点。这一论点虽尚未经科学研究所证实,但至少也表明了情况的严重性和紧急性。

5、修补臭氧层的措施

氟利昂是杜邦公司30年代开发的一个引为骄傲的产品,被广泛用于制冷剂、溶剂、塑料发泡剂、气溶胶喷雾剂及电子清洗剂等,哈龙在消防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科学家研究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臭氧层严重损耗的时候,“补天”行动非常迅速。实际上.现代社会很少有一个科学问题像“大气臭氧层”这样由激烈的反对、不理解,迅速发展到全人类采取一致行动来加以保护。

1985年,也就是Monlina和Rowland提出氯原子臭氧层损耗机制后11年,同时也是南极臭氧洞发现的当年,由联合国环境署发起2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首次在全球建立了共同控制臭氧层破坏的一系列原则方针。

1987年9月,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集会,通过了大气臭氧层保护的重要历史性文件《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该议定书中,规定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种类和淘汰时间表,要求到2000年全球的氟利昂消减一半,并制定了针对氟利昂类物质生产、消耗、进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由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显示大气臭氧层损耗的状况更加严峻,1990年通过《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1992年通过了哥本哈根修正案,其中受控物质的种类再次扩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提前,缔约国家和地区也在增加。到目前为止,缔约方已达165个之多,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重视和责任。不仅如此,联合国环境署还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非常关心保护大气臭氧层这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早于1989年就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先后积极派团参与了历次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会议,并于1991年加入了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还成立了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并完成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国已于1999年7月1日冻结了氟利昂的生产,并将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类日益紧迫的步伐,而目也发现,即使如此努力地弥补我们上空的“臭氧洞”,但由于臭氧层损耗物质从大气中除去十分困难.预计采用哥本哈根修正案,也要在2050年左右平流层氯原子浓度才能下降到临界水平以下,到那时,我们上空的“臭氧洞”可望开始恢复。臭氧层保护是近代史上一个全球合作十分典型的范例,这种合作机制将成为人类的财富,并为解决其它重大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要科学的地准确的解释

解析:

臭氧层空洞即臭氧层受到了损害而稀薄产生的漏洞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至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首次在南极上空观测到臭氧层空洞。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进入臭氧层后,消耗臭氧造成的。

而今年的臭氧空洞是大气层内破坏臭氧的物质持续存在及平流层冷冬造成的。

臭氧层稀薄区域与臭氧层空洞是不同的,

臭氧层稀薄区只能说在臭氧层的这个区域的臭氧比较薄弱稀薄,抵挡紫外线的能力没有其他区域强,但是臭氧层空洞则表示臭氧的一个区域出现了漏洞即破了,并且这个区域已无法抵挡太阳的紫外线了由此,臭氧层空洞现象比臭氧层稀薄现象来的要严重的多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惬意,坐在家里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人类是越来越多了。夏天快到了,人类舒适地坐在家里享受着从空调机吹出来的自然风,吃着从电冰箱里拿出的冰淇淋,丝毫感觉不到夏天的到来。可正当人类享受着这些的时候,却殊不知电冰箱与空调所排放出的氟氯代烷正在加速地破坏人类的“保护伞”——臭氧层。如果臭氧层遭到大量地吞噬,就会形成前所未有的臭氧空洞,这样的话日光中的紫外线就会对人体的皮肤造成伤害,还使整个地球的温度火速上升,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罪魁祸首是冰箱

电冰箱里所含的那么一点点的氟里昂是否真的对人体有危害呢?在早先的50年里,无人提及这个问题。直到1973年,墨西哥裔美国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首次对人类发出了警告说,他也是全球发表此学说第一人。他指出地球的臭氧层已受到损害,当他提出这个警告时,无人理睬他的谬论,也就不了而之。

据有关资料显示:臭氧层出现空洞与电冰箱、空调有关。电冰箱能制冷并完好保存食物的新鲜,空调能吹出自然风、调节室内的温度,都与氟利昂这种制冷剂有关。氟利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但它也能变成气体,当它挥发到臭氧层中,能破坏臭氧的整体结构,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减少产生空洞。除此之外,只要是含有氟类的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臭氧层出现空洞。电冰箱、空调制冷剂的氟氯代烷的大量排放、漂浮在大气高层中,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分解下使臭氧日益减少,破坏着人类的天然屏障;不仅如此,还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整个生态系统失衡有着不可密切的关联。

臭氧空洞,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果这样长期持续的话,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们就俄远东地区的4处被发掘的“恐龙墓地”进行研究与试验后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资料显示: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面积与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当时轰动了世界,也震动了整个科学界。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4年10月臭氧空洞曾一度蔓延到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

日本环境厅发表的一项监测报告称:1998年的9月~12月的南极上空出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臭氧层空洞,空洞可达2720万平方公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而且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这足以说明,大气层上部的臭氧仍在不停地减少。这项监测报告中还指出,日本北海道上空的臭氧量在过去的10年间减少了近33%。

进入1999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较以往扩展近一倍,已达2100万平方公里,比两个中国的面积还大。

根据世界各国地面观测站对大气臭氧总量的观测,臭氧空洞不止在南极、北极、欧洲上空出现,而且在亚洲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被损耗的情况。据有关人士声称,自1958年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特别是70年代初,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

由于臭氧层遭到严重的破坏,增加了人类患皮肤癌的机率。有关业内人士对此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4%~6%左右,主以黑色素癌为主;当电冰箱排放出的氟里昂挥发成气体时,将会伤害人类的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由白内障而引发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15000人。如果再不对臭氧空洞增加采取措施,到2075年,将导致约有1800万例白内障病例的发生;同时可削弱人体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臭氧空洞的出现,造成全球生态系统失衡。有关科学家们专门对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作了试验。根据试验200多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显示出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农作物的下降与臭氧空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家们还做出一个算术数据,臭氧减少1%,大豆就要减产1%。

另外,臭氧空洞也大大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也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并且还有破坏森林的作用。

……

任谁也想不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在工业和生活中所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也万万没有想到,氟氯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跑起天上去闯祸,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灭顶之灾”。

人类每天仰望的天空,如今已是千疮百孔,臭氧空洞加起来的总和目前已超过四个中国的总面积。冰箱、空调、发胶、摩丝、清洗剂等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每年多达数百万吨。从有关资料中得知,臭氧层能吸收对地球生物有害的太阳紫外线,是地球一切生命的保护伞,是保护人类的天然屏障。没有它,地球一切生物都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联合国政府不断地强调臭氧受到破坏的危害。

想想看?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中布满了化学物质、辐射和放射物体,由于臭氧遭到破坏河水里充斥着有毒成分,昔日美味的鱼群正在被严重污染的江河里逐渐消失。久而久之,遭受灭顶之灾的不仅是生物与动物,人类自身也将成为濒危物种。

人类头上的天空,已是千疮百孔!

世界是不平的。这句话无论是什么时候处在怎样的场合下,都是毫无疑问。像原始人类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如今的环境会出现来自方方面面的恶化,环境污染,臭氧空洞……而现代人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使世界迈进了一个物质丰足,水平改善的时代,却殊不知,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人们诸多好处的时候也夺走了人类的许多东西,并且夺走的东西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如果处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就已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那现今的人类又该处在何种境地呢?谁又敢说世界是平等的。

以上就是关于在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人类有办法弥补这个空洞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在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人类有办法弥补这个空洞吗、臭氧层空洞在哪里、臭氧层空洞是怎样造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64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