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陈奂生系列作品中陈奂生的形象及意义

长耳鼠2023-05-05  23

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沉默了二十二年之久的现实主义作家高晓声,继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轰动文坛后,相继发表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一组以农民形象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短篇小说。其中,于一九八零年在《人民文学》第二期登载的《陈奂生上城》,是出类拔萃之作,读者为之倾倒,文坛出现了一阵“高晓声热”,文学界为此发表了不少评论。

时间已过去八年,在我们深化改革的今天,回过头来作历史的评估,高晓声当年的作品,仍然是经得起检验的。尤其是《陈奂生上城》,给人不少的启迪,不仅真实地描述了当代农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由穷向富过渡的转机,表现了农民对精神生活新的追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农民意识,应该如何去认识,怎样去理解的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千百年来,农民埋头于自己的尺寸之地,没有过高的祈望,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一代一代地走着小农经济的老路;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方式粗鄙,形成了愚昧、保守偏狭自欺的性格。

小说《陈奂生上城》,好就好在能够正视这种深层的社会心理现实,敢于描述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既可爱、又可叹既可笑、又可哀的旧式农民形象。作品对陈奂生在招待所住宿的一幕,写得是何等精彩:

他睁开眼来细细打量住的房间,那豪华的陈设、三层新的床被使他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在被窝里缩成一团,怕弄脏了被子,随即又悄悄起身,不敢弄出声来,心里很是不安,下床拎着鞋、光着脚跑出去。可当他知道这一夜要收他五元钱时,心里又忐忑忐忑的大跳,吓出一身的汗来,交钱时,用发抖的手数了三遍,外面的一张都汗了半湿。回到房间后,他就不再象先前那样小心翼翼的了,想到是“出了五块钱的”,也就不再怕坐瘪了弹簧太师椅,甚至故意直着身子,扑通地坐下去试了三次。他想想一夜就花了两顶帽子的钱,便决意要用足到次日中午十二点钟,能捞回多少是多少。他还竟用提花枕巾来干搽嘴脸,衣服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即便房间成了猪圈也不值”。在距十二点还差几个钟头时,他肚子饿了,再呆下去,怕没有粮票,饿得走不动又要睡上一夜,不得已只好忍痛出了招待所。

这样的情节实在滑稽,初看还觉得这样写当代农民似乎有些过分。陈奂生形象不正是二十年代初鲁迅笔下的阿Q吗?

可是,这里明明写的是一个当代的农民。若细细品味,人们就会觉得现实中这样的农民确实不少,可以从许多农民兄弟身上看到他的影子,找到他的原型。

高晓声自己就说过,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的产生,就是由于他自己住过每天5—6元的招待所,因此触发了一个念头:这样的房价,农民绝对住不起。如果农民进了这样的招待所,又将会如何呢?让农民表演一番,一定会很有意思。

作者在作品中,安排了陈奂生进城,做买油绳的小生意,想买顶帽子,在车站发呆,巧遇县委书记等。在此,作者本人二十余年来,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农民,与广大农民兄弟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完全融合。他对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对农村生活有实实在在的体念,才能创造出陈奂生这个既体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因素,也表现出他们的因袭重负的典型。

这个形象塑造的如此活龙活现,真实可信,使人感到无懈可击。对照文化大革命的那段历史,为了突出所谓“典型意义”,不少作者对农民的描写,总是追求所谓的“高大全”,把贫下中农写成英雄的化身,学习的楷模,抱着一种完全肯定、赞美的态度,甚至把愚昧、落后、固旧的东西,也常常加以修饰、装点,当作淳朴、憨厚来美化,试问这种严重脱离现实、假而空的作品又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

小说《陈奂生上城》的新颖可贵之处,就在于从现实生活出发,独辟蹊径,在肯定农民朴实、勤俭、艰苦和坚韧性的同时,深入地揭露了农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弊端,写出了农民深层的心理弱点,从而描绘出农村的落后一面,这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无疑是个突破。在建国三十多年来,于文坛上众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真实的人物形象。

作家高晓声,从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到时隔二十年后重新拿起笔来,他依然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创作宗旨是:“我要写的是能‘引爆’作用的原子,作为一个引爆的部件,起到引原子弹爆炸的作用。写一个英雄,目的是通过他的事迹教育人民,激励人民前进(这就是引爆)。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整、高大’以致使人们无法效仿,他就失去了引爆作用。”

在小说《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并不是那种战天斗地的好汉,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而是我国八亿胼手胝足的农民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善良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无足以称道。作者对陈奂生形象的描绘上,十分冷静,未加以表面的褒贬,动之于声色,但却又表现了其深沉的感情态度。

从作者涉笔成趣的幽默笔调来看,也非故作噱头油滑,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正因为这样,该农民形象,才能够如此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

通过陈奂生形象的塑造,不但使人们对现阶段的农民有所了解,还引人深思:在解放了数十年的中国农村,为什么农民的观念还会有这样的迷惘、模糊?摆脱了封建土地制桎梏农民,为什么还会有如此的贫困和愚昧?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将是一场怎样的革命?

在现阶段,农民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限于温饱,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渴望已经日趋突出。高哓声笔下的陈奂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农民的这种期望。

陈奂生上城卖油绳的精神面貌,就与过去的一年不同。此时,他“囤里有米,橱里有衣”,卖油绳图的是“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

长期精神生活的贫乏,形成了陈奂生口词笨拙的短处:“讲起话来无非是‘小时侯娘常打我的屁股,爹倒不凶’,‘也上了四年学,早忘光了’……”,看了三打白骨精,只会说“孙行者最凶,都是他打死的”。

陈奂生渴望精神生活,没听没看就觉得没趣,答话常遭人取笑,当有人说:“本大队你最佩服哪一个?”,他忍不住说:“陆龙飞最狠。”人家问:“一个说书的,狠什么?”他说:“就为能说书,我佩服他一张嘴。”

可是,这次的陈奂生,意想不到,住上了招待所,又经过一番波动以后,不情愿地出了招待所,这时,他想到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没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房间,精神陡增,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五块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这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阿Q精神,这种自欺,治愈了“破财心痛病”,心理上获得了一个可悲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民族性弱点,虽然表现在一个普通农民身上,其他人的反应又是如何呢?作者写了晨奂生村里和乡里人的观念:

果然,从此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多了,而且,上街的时候,背后也常有人指点着告诉别人说:“他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或者:“他住过五块钱一夜的高级房间。”公社的采购员也拍拍他的肩胛说:“我就没有那个运气,三天两天住招待所,也住不进那样的房间。”

真是令人可叹、可哀!陈奂生精神是有着深厚生活土壤的,农村处处有着陈奂生的影子,处处弥漫着权力的崇拜。这种等级观念和奴主意识若不扫荡,农民的现代人格是不能建立起来的。

作者通过对陈奂生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农民的缺陷和弱点,为的是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改变它,并从陈奂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弱点,从而作历史的反省。

高哓声说过:“我的做法是把丑恶的东西包起来放在一边,首先使人感到它的存在,然后再用针在纸包上戳上几个洞,使人闻到它的臭气。”作者的做法是善意的,何况这些缺陷和弱点的存在,是历史的积淀。

农民作为一个与小农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广大阶层,在他们传统的勤俭美德里,也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的印记,有着十分严重的封建奴化意识,这是自然的现象。陈奂生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第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了解过去,思考将来,重建民族精神的文学形象。

小说《陈奂生上城》的发表,距今已经八年了,“高哓声热”也毕竟降温,然而,其作品的现实意义,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它不仅是开扩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文学形象的画廊,还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农村,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遗毒及愚昧,小生产者的意识仍大量存在,与我们当前深化改革的进程,形成了很不谐调的对照,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在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改造农民的思想意识。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长期的。

面临崭新的时代,现实需要我们作家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正视客观存在,以更高的视点,更客观的角度,把农民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重新考察和评价,从社会前进的发展中去汲取灵感和诗情,以活生生的存在为依据,在揭露落后守旧思想的同时,提供新的文化参照和学习现代的生活观,从而达到教育农民的目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这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神圣使命。

漏斗户陈奂生日子好了,上城买帽子,顺便卖油绳(麻油扇子)做买卖。晚上在车站着凉感冒了,被曾经在村中下乡有些交情的吴书记见到了,把昏迷的陈亲自送医院,然后让司机送陈去招待所的高级房间。回村后大家都认为他和书记有交情,都景仰他了。

是的

从《“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到《陈奂生出国》,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命运史。作家对中国农民生活命运进行追踪式描写,注意将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命运紧密相连。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历命运制约乃至决定着农民的命运,另一方面,从农民的命运中也可窥视到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家在《“漏斗户”主》告诉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吃与住的问题,才谈得上农民的其他生活和精神、文化等追求。而续篇《陈奂生上城》,则从中国历史文化等角度来思考中国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发展历史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个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农民在解决了生存需求之后,是否还有精神的追求。在《陈奂生上城》中,高晓声通过塑造陈奂生的艺术形象,对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结构进行了深入解析,并由此引发出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简析陈奂生系列作品中陈奂生的形象及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简析陈奂生系列作品中陈奂生的形象及意义、概括<<陈奂生上城>>内容、为什么《陈奂生上城记》被列入“改革文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59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