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意象是什么意思如下: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带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是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套用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叫“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即着我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是为意象。
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借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描绘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不舍之情。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意象一词解释为: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近义词为:意想
;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象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为意象二字
意象
I
意象的基础是“象”,是视觉形象但是这个“象”里面还必须包括“意”,即人的主观色彩,这才能构成所谓“意象”在文学作品里面,对任何景物或事物的描写,都不可能不含人的情绪或意向所以金圣叹说,《诗经》三百篇,虽草木虫鱼鸟兽毕收,而并无一句写景王国维又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
根据视觉理论专家RHMcKim的看法,意象应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一是客观可见的部分,即Vision;一是想象虚拟的部分,即Imagination;最后是表达构绘的部分,即Composition
作为意象基础的视觉形象,缘于对视觉对象的直接感知在这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进行直接交流,而不是通过语词或概念,具有明显的直觉特征;而客体之象通过视觉进入意念之中,染上主体的情感、经验和性格等色彩,意象于是得以最终完成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视觉对象(客体) 视觉形象 意象 意识情感(主体)
显然,视觉形象是一个由物象到意象的中介视觉对象成为意象的过程,是一个由人的意识情感充分参与的“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
意象生成的思维过程,与概念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同的由于主要由视知觉和直觉支配,意象生成的过程显示出明显的直觉化和情绪化特征,缺少强势的逻辑范式,使得主体能够随意发挥其能动性根据经验进行自由选择例如同是写秋天,马致远的视野里是枯藤老树昏鸦,毛泽东视野里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景象
意象的形成机制可能与梦的形成机制一致精神分析学说中,梦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对象,弗洛伊德指出,梦程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某种思想,或某些意识的思想在梦中都物象化了,且以某种情景来表现,就像亲身体验过”;他还指出,“梦中大部分的经历为视象;虽然也混有感情、思想及他种感觉,但总以视象为主要成分”梦所具有的形象性、象征性和模糊性,与意象十分相似梦的运作是直观的,与意象的生成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当然,意象,尤其是文艺作品中的意象存在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参与,比梦可能具有更多的理性因素
意象在诗歌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诗歌通常是形象的,鲜明的,这是因为诗歌中普遍运用意象操作而意象操作,又为展开联想和发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诗歌的意象本来与直觉关系密切,它又能诱导直觉产生顿悟,打通诗歌读者的自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unconcious mind)之间的屏障,使读者平时沉潜于心的无语的无意识体验被唤醒,从而产生共鸣事实上,那些打动我们的诗歌往往使我们感到,诗人说出了我们早有的但从未说出的某种感觉
出于结构的原因,诗歌的意象组织是有逻辑性的但是意象自身不具备明显的逻辑性这使诗歌中意象的体会和理解需要顾及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诗歌意象组织的逻辑结构;二是通过经验、联想、想象等非推理方式把握意象的非逻辑性内涵这样,诗歌的读解就必然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征李商隐的诗迷离淌恍,早就有人哀叹“一篇《锦瑟》解人难”其实“诗无达诂”,不必强解,更不可强求一律古人早就说过一句极为聪明的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引述这话不是故弄玄虚,而只是陈述和强调诗歌阅读中的一个事实现代心理学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意识深处埋藏着难以数计的心理内容,而我们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仅仅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II
意象是意中之象意象的象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从哲学的观点看,一轮月亮挂在空中,如果不被人看见,那么它对人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它没有被言说的任何可能实际上,只有能被人的心灵反映的客观事物;独立于人的心灵之外的“客观”事物对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当诗人吟咏“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时候,月亮进入人的视野,就与人的存在状态互相关联了
意象不是物象,它是艺术表现的产物,不是现实的当下呈现的,而是以想象、回忆等形式再现的;它是一种形象意识,包含着图像意向但意象的生成可以来源于人的外部世界的可见之象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密集的意象,都是名物,是来自视觉直接感知到的外部对象而内心想象的非外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名物,如天使,仙女,在意念中是可视的,与视觉经验相关,故仍然可以构成意象
意象也不一定非是可见之象,也可以是可察之态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又如:
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都不是名物,而是名物的状态这也是属于可以被视觉观察的范围,所以能够构成意象虚拟的可视的情景,如顽石点头、天女散花,明珠有泪,良玉生烟,也能构成意象
意象的基础是“象”,所以意象必须是关联到视觉经验的
III
意象的“意”是包孕在“象”中的,是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在一个意象中,我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得出的是“意”意象的语言形式是隐喻性质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举例
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他太阳系里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按一定周期运转
这是说明性的语言太阳在这里作为一个说明对象存在这种语言准确地说是科学语言,不是艺术语言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艺术语言使用情感概念,科学语言使用技术概念意象不在技术概念的范畴,所以这里的“太阳”不可能构成意象
太阳出来了,天已经亮了,大家都起床了
这是陈述性的语言太阳是一个陈述的对象,而这个陈述仅仅为说明时间太阳在这里是“可视”的,但它除了提示时间,没有暗示性,不包含更多的意味“太阳”在这里是一种半技术性概念,也无法成为意象
昨天的苦难已经过去/太阳出来了/啊太阳太阳/昨天的苦难/都过去了/永远过去了
这是象征性的语言太阳在这个语境中的出场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太阳的升起意味着快乐美好的新的生活或感觉,这里的太阳与前面两个例子里的太阳,显然是不同的此例中的“太阳”是一个意象,具有情感概念特征和审美功能它与前面两句中的“太阳”的重要区别是:意象具有隐喻性质,而隐喻性的获得不能脱离语境框架
IV
并不是大家都认为意象只与视觉经验有关其他感觉器官当然有其感觉经验,但我认为不宜把那些都视为“意象”过分扩大意象这一概念的后果是意象在文学艺术中的外延变得模糊如果人的各种感觉经验,冷热咸甜痛痒香臭都被视为意象,那么意象这个概念的内涵也会变得庞杂可疑,从而失去在批评运用上的可操作性,也就失去了理论价值
视觉经验的重要内容是景物中国古诗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但景物当然不是构成视觉经验的全部内容任何视觉对象,它在空间中所处的状态,在时间上展开的过程,也构成意象,如杜甫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鱼的“出”和燕的“斜”,都是“可视”的,属于所谓的“动作意象”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约百分之九十源于视觉,这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会有明显的体现“意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术语被提出,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在修辞中,往往有通感现象通感是建立在各种感官的互相联系和各种感觉体验的一致性上佛教讲“六根互用”,认为各种感官是可以沟通的但是我们不认为意象遍及一切感官这里应该坚持意象的“可视性”标准如果文字唤醒我们的是视觉感受,是可以认可其为“意象”的,如写声音说“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似乎觉得可听的音符变成了可视的珍珠在跳跃,这里就可认为有意象存焉而像朱自清写荷塘之香气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无“象”可视,是谈不上“意象”的但有时情况较为复杂,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道: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琳上奏着的名曲
这里写的是可视的“光与影”,但其描写是从听觉方面展开读者也许会由这个句子联想到一个人在月光下拉着和谐悠扬的小提琴的情景,这样在审美过程中与视觉经验也就发生了关系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联想离开文本稍微远了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并不等于“名曲正(被一个人)在梵婀玲上演奏”那种联想与文本意义存在距离,也许可以称为具有任意性的“心象”,而不是具有规定性的“意象”——“意象”的“意”读者可以做不同解读,但它在文本中的“本意”,毕竟是作者设定的在朱自清的意念中,这里呈现于感官的是“名曲”,而不是“演奏”
V
在西方文论中,意象的含义也比较复杂“传统的意象概念是指人脑对事物的空间形象和大小所作的加工和描绘”,但是“和知觉形象不同,意象(imagery)是抽象的”(《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百花文艺1987)“事物的空间形象和大小”,当然是通过视觉呈现于人的经验的;而所谓“抽象”,是因为它混合了人的主体意识或情感倾向这个说法较为切合意象的本义,西方意象派诗人重视视觉意象的做法与此可谓不谋而合西方文论后来逐渐使意象这一术语所指泛化,使它与形象、象征等文艺理论术语的界限变得含糊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意”和“象”的关系的讨论大多类同于“情”与“景”的关系的辨析,与中国诗歌重视写景的传统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讨论中,意象之象接近含情之景,是典型的视觉意象顺便说,中国艺术中,言情志的“诗”与绘景状的“画”有密切的关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用空间视觉语言来表现的
目前人们对意象的定义还不一致,或者说,意象一词还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义这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术语分析作品时感到困难意象的含义众说纷纭,我以为原因有两点,一是文本创作时作者的意识、情感和经验的复杂性使得意象的呈现相当复杂,使读者对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也因之而复杂化;一是由于这一术语向来没有精确的界定,人们使用这一术语也一向过于随意,在中国古代的印象主义批评传统中,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这里我不企图在文艺理论上有所贡献,只是想对意象这一术语略加梳理,以方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一重要的观念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题库内容:
意象的解释
[image;imaggery]
客观 形象与主观心灵 融合 成的带有 某种 意蕴与情调的 东西 详细解释 亦作“ 意像 ”。1谓寓意深刻的形象。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2) 经过 运思而构成的形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 然后 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明 何 景明 《画鹤赋》 :“想意像而 经营 ,运精思以驰骛。” (3)神态;风度。 《汉书·李广传》 :“ 广 不谢大 将军 而起行,意象 愠怒 而就部。” 宋 周煇 《清波杂志》 卷五:“既入,见茅屋数间,二 道人 在焉,意象甚萧洒。” 清 方苞 《与陈密旃书》 :“与公始相见,窥其意象,即不类於时人。” 叶圣陶 《伊和他》 :“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 仿佛 一朵将开的花。” (4) 想象 。 宋 沉作喆 《寓简》 卷九:“ 唐天寳 中,有尚书郎 张璪 ,性喜绘画,多出意象之表,松石尤奇。” 茅盾 《无题》 二:“他的心目中早已有那么一个配作主角的女性…… 而且 这意象中的女主角也跟着一年一 年长 大了。” (5)印象。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 :“每於中夜, 徬徨 却顾,不独儿时意象,邈难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处之乐,亦惝然如梦,不可追忆。” 萧军 《 五月 的矿山》 第六章:“这一对 青年 在老人底意像中, 犹如 在那几千人埋骨的坟场上野生起来的两棵花。” (6)意境。 宋 黄庭坚 《同韵和 元明 兄知命弟九日相忆》 之一 :“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 十二 :“对一个文学工作者,语言就如画家的线条,音乐家的旋律,是用以表达意象或感情的主要手段。” (7) 心境 。 宋 王安石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 诗:“残年意象偏多感, 回首 风烟更异乡。” 宋 陆游 《病起寄曾伯兄弟》 诗:“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词语分解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 意义 。意味。 意念 。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 自觉 努力 的心理 状态 )。 注意 。 同意 。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 意愿 。 愿意 。意向。 意图 。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象的解释 象 à 哺乳 动物 ,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 用于 雕刻成 器皿 或艺术品:象牙。象牙 宝塔 (喻 脱离 群 众和 生活 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 气象 。现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扩展资料: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
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心理学名词解释:
狭义的意象:“意象”就是主动的在人的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及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时候,画面是人头脑中不经意出现的,当你主动去捕捉和再现它时,也可以视为意象。
梦境虽然是自动产生的,但也可以视为意象。对于这些情形的出现,我们就说,你看到了意象。一般来说,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方法中,采用狭义的意象。
即我们能在脑海里浮现的、清晰的具体的内容。如果非要给意象下一个定义,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人的意志活动或人的潜意识活动,“象”即为“意”的具象。
“意”的具体表示,或者看做“意”的象征性表现。合在一起,就是说现实中看不见的人的潜意识活动,通过脑海中的具体画面内容来感受到或看到的形态。
广义的意象,这里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画面没有具体内容,比如只有味道、声音、氛围、感觉等等,即没有具体的图像。
但感觉上存在;另一类是包括现实中的所有物体、行为、情感等等,即我和世界都是意象,一切皆为意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象
成为第4135位粉丝
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二、常用的的送别类意象如杨柳,长亭,南浦,酒。思乡类意象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愁苦类意象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抒坏类意象如菊花,梅花,松柏,竹,爱情类意象如红豆,莲,连理枝,战争类意象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婴,羌迪。
简单说来,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扩展资料:
典型意象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意象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狭义的意象:“意象”就是主动的在人的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及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时候,画面是人头脑中不经意出现的,当你主动去捕捉和再现它时,也可以视为意象。梦境虽然是自动产生的,但也可以视为意象。对于这些情形的出现,我们就说,你看到了意象。
一般来说,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方法中,采用狭义的意象,即我们能在脑海里浮现的、清晰的具体的内容。如果非要给意象下一个定义,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人的意志活动或人的潜意识活动,“象”即为“意”的具象,“意”的具体表示,或者看做“意”的象征性表现。合在一起,就是说现实中看不见的人的潜意识活动,通过脑海中的具体画面内容来感受到或看到的形态。
广义的意象,这里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画面没有具体内容,比如只有味道、声音、氛围、感觉等等,即没有具体的图像,但感觉上存在;另一类是包括现实中的所有物体、行为、情感等等,即我和世界都是意象,一切皆为意象。
以上就是关于语文中意象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语文中意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意象、意象指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