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是指德育在特定阶段中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
德育目标(obj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学名词。是指德育在特定阶段中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
课程内容:
1、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2、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3、生本性:课程内容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4、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什么是德育?中小学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1德育是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四部分组成。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素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他们共同努力造就一个完整健全的新人。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2课程教育。从严格执行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文化教育。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成为处处育人的地方。通过各种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和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要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师德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贯穿学校管理细节。
3开展“两创两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即以“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认真总结和深入挖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传报道师生在文明创建中的感人事迹,着力展示师生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将在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期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践行雷锋精神,评选先进典型。
一、幼儿德育的概念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幼儿和幼儿道德教育影响以稳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矛盾。幼儿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必须经过两次转化才能化解:首先,将幼儿教师提出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动机;然后,幼儿再将道德意识和动机付诸行动,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例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
二、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德育的目标
幼儿德育的目标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那样: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1发展幼儿社会性
(1)培养爱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幼儿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幼儿应当养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主要有:文明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
(3)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
为了让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必须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
2发展幼儿个性
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这些个性品质对幼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有重大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德育目标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德育目标、什么是德育中小学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幼儿德育的概念、目标与内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