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别称: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

人参果的吃法2023-05-05  19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香山居士---白居易

[ 2006-9-7 15:01:00 | By: 天籁 ]

公元七七二年~八四六年‧唐朝

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唐山西太原人。发愤忘食,勤读儒书。中进士,为尚书。文章精简,诗平易解。为杭州太守时,访鸟窠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曰:「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易曰:「三岁儿童亦晓得。」禅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后于香山寺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舍钱三万贯,绘极乐世界图。作偈:「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国。」有〈戒杀诗〉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晚年,口不离佛号,手不释念珠。年七十五卒,着《白氏长庆集》行世。

赞曰

乐天居易 进士高第 屡次晋升 尚书圣意

就教鸟窠 佛法大意 诸恶莫作 谨记谨记

又说偈曰

聪明才智冠群伦 勤学发愤大诗人

香山居士修净业 苦海有情庆往生

诸恶莫作归依处 众善奉行宝莲登

极乐世界何处是 方寸无忧果自成

白话解

白乐天居士,姓白,名居易,所谓「居易以俟命」,意思就是听命运的安排;乐天是他的号。他是唐朝山西太原人,中国人叫山西人为「老西子」,又叫「醋乳子」,因为他们好喝醋;醋是酸的,所以他们讲话都有酸酸的味道。中国人叫江南人(如上海人之类的)为「臭豆腐」,因为江南人爱吃臭豆腐;臭豆腐很臭很臭的,可是他们认为很香。也就像美国人喜欢吃cheese(奶酪)一样,cheese臭得不得了,他们拿它当宝贝,爱不释手,比念佛还注意。

这位香山居士也是山西人,大概因为醋喝多了,所以肺有毛病,身体不太健康。虽然这样,他还是勤读儒书,常常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他很喜欢读书,读得吃饭都忘了,睡觉更不要讲了,穿衣服也不注意了。因为他不太注意吃饭、穿衣、睡觉,所以弄得身体不健康。所谓「勤读儒书」就是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用功读书。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眼睛看著书,口里念著书,心里想著书。又有「三上」的功夫:路上、厕上、枕上——走路的时候可以背书,在厕所里也可以背书,晚上躺在床上,入睡之前也可以先背书。白居易懂得用这些方法,所以后来中了进士,以后又升为尚书。尚书是很大的官,就像现在部长级的官,如卫生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等这些长,至于他长得究竟有多高,那没人知道。

他曾经在杭州做太守,那时候他听说有个鸟窠禅师,是个很有修行的大德高僧,于是就慕名而访。他请问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说:「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他一听,觉得这简直没什么意思!我是一个大文学家——文章精简,作诗也很通顺的,为什么你和我说这么浮浅话,这就是佛法吗?于是很轻视地说:「喔!连三岁小孩也懂得这个!这就叫佛法大意吗?」

各位想一想,「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是不是容易做到?你觉得「诸恶不作」很容易,却不知不觉中就打了妄语,生了痴念、瞋念、贪念,贪瞋痴慢疑在不知不觉中就生了出来——即使只生一个恶念,也叫「恶」。关于「众善奉行」,你说:「我愿意做善事。」可是你做善事总没有像做恶事那么诚心。例如你拜佛的心,总没有你欢喜吃好东西的心那么诚;你欢喜吃好东西,心心念念都想:「或者我去买一点,或者我作一点,或者我怎么样一点……。」打的妄想不知有多少点!你拜佛要是有那么一点的诚心,也就够了,可是拜佛的诚心,就是没有吃东西的诚心那么浓厚、强壮。所以不用说旁的,就拿打妄想想吃东西这一点,「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就不容易做到。所以鸟窠禅师便回答说:「虽然三岁小孩也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一听就明白了,于是就信佛了。信佛以后,舍钱三万贯,描绘极乐世界图,然后题了一首偈颂:

极乐世界清净土 无诸恶道及众苦

愿如我身老病者 同生无量寿佛国

极乐世界是清净的国土,没有一切诸恶及众苦;愿像我这么年老又有病的人,一同生到极乐世界去。

他又作过戒杀放生的文章,有一首偈颂是这么说的:

莫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不要以为其它众生的性命不如人那么高贵,觉得它们很渺小,很微贱。它们也有骨头,也有肉,也有皮,和我们人都是差不多的。我劝你不要打树上的小鸟,为什么?因为幼鸟还没长大,在巢中等着母鸟去喂,它才能活。所以这就是「推己及人」,是一种仁心仁术。我们也应该说,「劝君莫打山头兽」,不要到山上去打猎,山上的畜生也是「子在巢中望母归」,所以不应该杀生。

白居易晚年非常诚心念佛,在香山寺组成一个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他晚年念佛,是口不离佛,佛不离口;手不离珠,珠不离手,专心致志修净土法门。活到七十五岁就往生了,着有白氏长庆集行世。这儿有几句很浅白的话赞叹他——

赞曰

乐天居易,进士高第:白居易也叫白乐天,他中过进士。

屡次晋升,尚书圣意:他的官位屡次往上升。他做过尚书,皇帝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忠心。

就教鸟窠,佛法大意:他拜访鸟窠禅师,向禅师请教佛法大意。

诸恶不作,谨记谨记:鸟窠禅师告诉他:「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好好记得这两句话就够了。」其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道理是很好的。

又说偈曰

聪明才智冠群伦:他很聪明,很有才智,为一般人之冠。

勤学发愤大诗人:他很勤学,发愤读书,所以成为一个大诗人。(注1)

香山居士修净业:他到香山寺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专修净土法门。

苦海有情庆往生:苦海里的一切有情,很庆幸能往生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归依处:「诸恶莫作」就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一生若能不作诸恶,这一定往生极乐世界。

众善奉行宝莲登:你再能众善奉行,那就是真念佛,就可以得到九品莲华为父母。

极乐世界何处是:虽说极乐世界是在西方十万八千里,那里当然有极乐世界,可是莫如我们「方寸无忧果自成」。

方寸无忧果自成: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忧愁这个,烦恼那个,忧愁太阳几时掉下来,担心火星什么时候没有了,烦恼这个天什么时候就塌了,地什么时候就陷了,我妈妈死了会不会堕地狱,我爸爸亡了有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一天到晚打这些妄想,那么你就是念佛,那佛号里也掺杂了很多垃圾。要是像这样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上想下、想入非非,那极乐世界也不乐了。那应该怎么样呢?要「方寸无忧」。你什么也不忧不愁,一心念佛,那一定会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修念佛法门,必须无忧无愁,也不哭、也不笑,也不老、也不少,也不吵、也不闹,如此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唐朝白居易,号称「社会诗人」,其诗老妪能解,人称「天下俚语被白乐天道尽。」白居易一生用功至勤,甚至口舌成疮,手肘生胝。

补注: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的南侧, 白居易晚年退隐之后,定居于此,并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

白居易居士 念佛偈

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他在唐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曾任左拾遗等职。因为直言抗谏,又写下《秦中吟》、“新乐府”等诗,“为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被起用为杭州知州、苏州知州等职。

他的诗作通俗易懂,据说能够流传于老太太、兵士、僧徒口中。他不但是最早使用词这种新的文体进行创作的大诗人之一,同时也是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早年所写的“讽喻诗”,以《秦中吟》等为代表,广泛的揭露了当时各种弊政和民间疾苦。这些诗歌,主题集中、语言流畅通俗,影响很大。但他在贬官后,思想逐渐消沉,写了大量“闲适诗”,以身边琐事为题材,表现出乐天知命、消极苟安的思想。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诗人的别称: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诗人的别称: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香山居士是谁、:“香山居士“是我国古代哪位文学家的别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33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