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的说,"补中益气"就是指“补益脾胃”
二,中医依据人体解剖学,把人体主要脏腑定位分属“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其中,脾胃属于中焦,故“中”指位于中焦的脾胃
三,“中气”的理解:
1,指中焦脾胃之气。
2,指“宗气”,宗气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和肺气所吸入的清气共同化生而成,故“宗气”称为“中气”。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包括了元气、宗气、卫气。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宗气由水谷精微化生,聚积胸中,与呼吸之气相合发挥作用;卫气泛指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
“气虚”是中医上的一种证,是指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可能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或久病不愈,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分为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精气 一种精灵细微的气。《易·系辞上》:“精所耿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孔颖达疏:“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管子·内业》认为“精气”(有时亦单称“精”)“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后来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气看作一种构成人生命和精神的东西。东汉王充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论衡·论死》)清戴震说:“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原善·绪言下》)。 精气 ①指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②构成生命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和功能体现。《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③水谷之精微。《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④指五脏之气。《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 ⑤精和气的合称。《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 ⑥指日月星辰。《素问·五运行大论》:“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⑦精阳之气。《素问·奇病论》:“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王冰注:“精气,谓精阳之气也。”⑧指正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调经论》:“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 营气 从现代分析,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 《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气虽在血管中,但必须通过微循环才能进行物质交换,供组织细胞所需,所以,与经脉流注次序合称的营气运行是针对各脏腑(经脉)所需物质的转化过程而言,如营气运行旺于肝经时,则转化成肝脏所需物质的功能增强,或是肝经所调控的微循环开放。 因血液就象一个储备箱,而营气就是箱中的共用物质,各脏腑(机能)所取必需物质具有时序性,所以营气运行是指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代谢的过程。 卫气 卫气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即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指卫气运行于脉管外的分肉间隙,也似已感应到T细胞免疫体系等的产生部位,“肓膜”疑指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 营卫的生理功能 《灵枢 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营气、卫气都属于人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其“清者”,即水谷精微中最清纯、最精华的部分为营气,由于其性质清柔,故能行于血脉之中,其“气从太阴出,注予阳明”, 依次循十二经脉、督、任,“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灵枢 营气篇》)。一昼一夜五十周次,营周不休,并能“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 邪客篇》)。而“浊者”,即水谷精微中刚悍的部分为卫气,《内经》中又称为“人气”、“阳气”, 由于其为“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素问 痹论篇》)。 故在外能“ 行于四末、分肉、 皮肤之间而不休”(《灵枢 邪客篇》,在脏腑能“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素问 痹论篇》)。 而且卫气在人体的循行具有一定的规律,“ 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周于五藏”(《灵枢 卫气行篇》),即白天行于体表, 夜晚则行于内脏, 与营气相合,共助五脏之精,以涵养五脏之神,神安则能寐。卫气这种有规律的行阳入阴,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正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作息机制, 即“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 营卫生会篇》),在生理上表现为白昼目张而寤,体表温热,机能旺盛,防御外邪能力亦较强,而夜晚则脏腑安和,目瞑而寐。 营卫虽然运行途径不同,但其“阴阳相随,外内相贯”(《灵枢 卫气篇》),“五十而复大会”,所以营卫的相互协调是保证卫气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条件,“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 营卫生会篇》)。 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证自汗有两种情况: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气虚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临床表现为身不发热而时自汗出。一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临床表现为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强与弱只是相对的。 治疗上用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
希望采纳
中医术语——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脏府定位在肺。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一)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
(二)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
(三)气在不同脏府则有不同表现形式。
(四)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
四、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
(二)温煦作用;
(三)固摄作用;
(四)防御作用;
(五)气化作用。
五、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
(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 及肺中清气 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我也是学中医的,希望对你有用哦!
以上就是关于"补中益气"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补中益气"是什么意思、中医气薄是什么意思、求专业人士解答,精气、营气、宗气、卫气各指什么他们是怎么运行的如题 谢谢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