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颅底的许多血管支组成,位于颅底围绕在视交叉周围,视交叉前方是大脑前动脉,左右各一条,其间为前交通动脉,外侧为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后上方大脑中动脉及基底节动脉,又称大脑willis血管环。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脑的动脉 31 颈内动脉 311 后交通动脉 312 大脑前动脉 313 前交通动脉 314 大脑中动脉 32 椎动脉 321 小脑下后动脉 322 延髓支 33 基底动脉 331 小脑下前动脉 332 脑桥动脉 333 小脑上动脉 334 大脑后动脉 4 脑的静脉 41 大脑浅静脉 411 大脑上静脉 412 大脑中浅静脉 413 大脑下静脉 42 大脑深静脉 421 大脑大静脉 422 大脑内静脉 423 基底静脉 43 小脑的静脉 44 脑干的静脉 45 硬脑膜静脉窦 451 上矢状窦 452 下矢状窦 453 直窦 454 横窦 455 乙状窦 456 窦汇是上矢状窦 457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 1 拼音
nǎo de xuè yè gòng gěi
2 简介脑的血液供给有许多特点: ①脑的动脉在脑底部形成大的动脉吻合(Willis大脑动脉环);②脑动脉壁很薄,与颅外管径同等大小的动脉,有内弹性膜,其他弹性组织很少,平滑肌稀疏;③脑静脉壁也很薄,缺乏平滑肌,无瓣膜,脑静脉血回流都要经过硬脑膜静脉窦;④脑动脉与脑静脉多不伴行;⑤脑浅层的动脉有丰富的吻合;⑥脑毛细血管的内皮为紧密连接,无窗孔,周围被胶质细胞的足板所包绕。
3 脑的动脉脑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31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穿过硬膜外层,经海绵窦行向前,在前床突内侧弯曲向上,并穿硬脑膜内层和脑蛛网膜至蛛网膜下腔。在视交叉外侧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一般把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的一段连同其弯曲的部分称为虹吸部。颈内动脉除发支至鼓室、垂体、海绵窦和眼球等以外,至脑的有以下分支:
311 后交通动脉由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后内与大脑后动脉吻合。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变异较大,据国内资料503例统计,左右后交通动脉比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粗大,直接移行为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的约占43%,这种情况,整个大脑半球的血液主要由颈内动脉供应。管径小至1mm以下的有1942%,缺如的占398%。其最大长度达34mm,最短的仅2mm,它发出3~8个小支至灰结节、漏斗及 体,其中有1~2支稍大,穿经丘脑至内囊。
脉络丛前动脉
较恒定地在后交通动脉外侧从颈内动脉发出,极个别的可以从后交通动脉发出,向后越过视束进入侧脑室下角形成脉络丛。在未入下角以前它发出1~3个皮质支,分布于海马旁回和钩,还发出1~2支,分布于纹状体和内囊。
312 大脑前动脉一般在视交叉外侧由颈内动脉分出,横过视神经行向前内,至大脑纵裂内,在半球内侧面绕过胼胝体膝行向后,至压部前方直角弯曲向上至楔前叶。左右大脑前动脉在视交叉前上方借前交通动脉相连,把它分为交通前部和交通后部。一侧交通前部发育不良,极纤细,而对侧的则粗大,发出左右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后段的,国内资料922例中出现75%,且多见于右侧,一般称之为颈内动脉三分叉,并且认为与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自交通前部发出中央长动脉(返动脉),穿经尾状核头的内外侧和前面行向上,分布于尾状核头、壳的前外侧及内囊前脚,另外还发数小支至下丘脑及视交叉。大脑前动脉的交通后部,即胼胝体周围动脉,沿胼胝体沟行向后,发出额底内侧动脉;胼胝体缘动脉是一个大干,沿扣带沟向后行,发出额前内侧支,额中间内侧支和额后内侧支。有的学者把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定为大脑前动脉的上下两干,各皮质动脉分布于楔前叶前2/3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并绕过上缘至上外侧面,额中回上缘至顶下小叶上缘的连线以上及眶部内侧半的皮质。
313 前交通动脉是位于视交叉前上方连接左右大脑前动脉的短干,形式复杂,许多学者同意以一支横行或斜行前交通动脉为简单型。国内资料1001例统计,简单型占5504%,其他为复杂型占4496%(包括2支、3支、横V字、横Y字、网形和无前交通动脉等各种情况)。自前交通动脉后上缘,一般发出数小支至下丘脑。
314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段,进入大脑外侧沟沿岛叶表面行向后上方,发出额底外侧动脉以后分为两个大干:一干走向额叶和顶叶,分为中央前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和顶下动脉;另一干沿大脑外侧裂向后上,分为颞前动脉、颞中间间动脉、颞后动脉和角回动脉。它们分布于额中回以下,中央前后回下3╱4,顶 下小叶和颞下回上缘以上及枕外侧沟以前的皮质。自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发出内、外两群前外侧中央动脉,多数是4~6支排成一行,经前穿质入脑,沿壳浅面向上穿过内囊至尾状核,一般认为这些动脉中之一,易破裂出血,又叫脑出血动脉。
32 椎动脉左右椎动脉穿寰枕后膜及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斜向前上,在延髓脑桥沟附近汇合成基底动脉。它在颅内段除发脊髓前、后动脉及脑膜支以外,还有以下分支:
321 小脑下后动脉一般平橄榄下端附近发出,行程迂曲,有多个襻曲,最大一个襻曲正对脑桥小脑三角,最后分为内侧、外侧支,分布于小脑下面后内侧部。
322 延髓支从椎动脉发出1~3支,另有脊髓前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发出的分支,分别经延髓前正中裂、外侧面和后面穿入延髓。
33 基底动脉在延髓脑桥沟附近由左右椎动脉合成后,沿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其主要分支是:
331 小脑下前动脉多数从基底动脉下1/3段发出,还可从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发出,横过展神经前面,分布于小脑下面前外侧部。中国人迷路动脉约有775%从小脑下前动脉发出,其余的从基底动脉发出。
332 脑桥动脉一般从基底动脉发出多数细支,长短不等,于脑桥前外侧面和外侧面穿入脑桥。
333 小脑上动脉主要从基底动脉上段近大脑后动脉处发出,少数可以从大脑后动脉发出。左右侧各一支的较多,国内资料据207例统计约占6810%,有时一侧有2支或偶有3支。它绕大脑脚行向后,在小脑前上缘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布小脑上面,还发出小支至大脑脚。
334 大脑后动脉在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分出,绕大脑脚向后,经过胼胝体压部下缘至距状裂。以与后交通动脉吻合点为界,大脑后动脉可以分为交通前部和交通后部。交通前部有时极细小,交通后部直接来自后交通动脉。交通前部通常发出一群后内侧中央动脉,由后穿质穿入。交通后部发出脉络丛后外侧支至侧脑室下角脉络丛和脉络膜后内侧支至第三脑室脉络丛,还发出丘脑膝状体动脉和松果体动脉等。至皮质的动脉有颞下前支、颞下中支、颞下后支、距状裂支和顶枕支,分布于颞叶下面、枕叶内侧面和楔前叶后1/3以后的皮质。
大脑动脉环
位于大脑底部,环绕视交叉、 体等,由成对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以及不成对的前交通动脉组成 ,对脑血液供给的调节和代偿起重要作用。一般按环的完整与否,分为闭锁型与开放型。据国内资料1205例的统计,闭锁型占9630%,开放型370%。构成环的各段动脉,因受脑重压迫,管径变异较大。许多学者同意以种系发生为基础,根据各段动脉变异情况归纳为五型 : ①近代型为两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前部管径比后交通动脉为粗,成为大脑后动脉交通后部主要来源;②原始型为两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前部的管径比后交通动脉为细,后交通动脉成为大脑后动脉交通后部的主要来源; ③过渡型为两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前部与交通后部的管径等大;④混合型是一侧属于近代型而另一侧属于原始型;⑤发育不全型为一侧缺少后交通动脉,而另一侧属于另一型。中国人以近代型为最多,据503例的统计,占6461%。
4 脑的静脉脑的静脉分为深浅两系,都汇集至硬脑膜静脉窦,经颈内静脉回流于心脏。
41 大脑浅静脉导出大脑皮质及邻近髓质的静脉血,共分三组:
411 大脑上静脉有内、外两群,位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群有7~12支,向上汇入于上矢状窦。
412 大脑中浅静脉位于大脑外侧裂的浅面,有1~3条,汇入于海绵窦。
413 大脑下静脉较小,有1~3条,位于上外侧面后下部,引流颞叶和枕叶外侧面的血液至横窦。
上三系大脑浅静脉之间的吻合甚多,最主要的有两条:①上吻合静脉(Trolard)为大脑上静脉与大脑中浅静脉之间的吻合,位于半球上外侧面的前部,故又称前大吻合。②下吻合静脉(Labbé),为大脑上静脉、大脑中浅静脉和大脑下静脉之间的吻合,位于半球上外侧面后部,又称后大吻合。
42 大脑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和脉络膜的静脉血,汇集成大脑大静脉。
421 大脑大静脉又叫做Galen静脉,是大脑深静脉的主干,由左右大脑内静脉汇合而成,还接受基底静脉和中脑的背侧静脉,在胼胝体压部的前下部以锐角汇入于直窦。
422 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在室间孔附近室管膜下,由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丛上静脉汇合弯向后内而成,左右静脉平行向后,经第三脑室顶两层脉络膜组织之间至胼胝体压部前下方汇合成大脑大静脉。丘纹上静脉弯曲行向内后方形成大脑内静脉时,在脑血管造影的静脉期形成静脉角,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423 基底静脉又名Ros enthal静脉,主要由侧室下静脉并接受大脑前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和丘纹下静脉而成,绕大脑脚行向后汇于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还接受中脑外侧、脚间窝和中脑背侧的静脉,所以又是脑干静脉导出的主要通道。
43 小脑的静脉可分为上、前、后三群: ①上群收集蚓上静脉及中脑背侧静脉等汇入于大脑大静脉,②前群收集小脑半球、上静脉及脑干的静脉等汇入于巖上窦;③后群收集蚓下静脉和小脑半球下静脉汇入于窦汇或直窦。
44 脑干的静脉向上借基底静脉等汇入于大脑大静脉或汇入巖上窦,向下通过椎内静脉丛与盆腔静脉沟通。
45 硬脑膜静脉窦是位于硬脑膜两层之间的静脉道,窦内衬以内皮,无静脉壁的结构,亦无瓣膜,主要的静脉窦:
451 上矢状窦是位于大脑镰附着缘内的静脉道,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前起于盲孔,向后逐渐增大,多汇入于右横窦。窦的侧壁有外侧陷窝、蛛网膜粒和大脑上静脉的开口。
452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游离缘后半,血液向后流入直窦。
453 直窦位于大脑镰附着于小脑幕处,接受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向后多汇入于左横窦。
454 横窦是左右成对的大窦,位于小脑幕后外缘,容于横窦沟内,一般左侧的续接直窦,右侧的续接上矢状窦,横窦向前分别移行为左、右乙状窦。
455 乙状窦左右成对,位于乙状窦沟内,续于横窦,终于颈内静脉上球,移行为颈内静脉,导出所有颅内静脉血。
456 窦汇是上矢状窦直窦和左右横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而形成,汇集的形式较复杂多变。据国内资料192例统计,综合为6型。
457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以上就是关于参与组成大脑动脉环的是全部的内容,包括:参与组成大脑动脉环的是、脑的血液供给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