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的意义

骑士勋章2023-05-05  28

《海国图志》问世以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倡日后洋务运动之先声。书中对英、美议会、民主制度的介绍与赞颂,对日后维新思想的产生,不无启发意义。当然,其影响最主要方面,还在于世界知识。在19世纪下半叶,《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被公认为中国人所编世界地理著作中最好的两部书。

《海国图志》内容简介

中国清代论述海防问题及介绍世界史地的著作。魏源编撰。魏源,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湖南邵阳县金潭(今属隆回县)人。《海国图志》有邵阳魏氏古微堂木活字本、郴州陈氏重刊足本等10种,以甘肃平庆固道署重刊本最为通行。作者受林则徐嘱托,在林则徐编译《四洲志》一书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几经增补,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编辑而成。

全书100卷,约80万字。卷一、卷二为“筹海篇”,除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外,突出强调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在国内设置造船厂和火器局,自己制造船炮,以巩固中国海防。

卷三至卷七十,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风俗、经济、政治和兵备等情况。卷七十一至卷七十三,介绍了外国教会、中西历法和纪年的情况。卷七十四至卷八十三,介绍了中国地理概况及沿海地区形势。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介绍了先进的西方战舰、火器技术,并收录有《火轮船图说》《铸炮铁模图说》等科技文献。

卷九十六至卷一百,介绍了地球天文方面的知识。该书最早冲破了清代“闭关锁国”的思想禁锢,提出了晚清军事改革的早期目标,对洋务运动的出现、晚清军事近代化以及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都有积极的影响。

《海国图志》作者简介

魏源(1794~1857) 名远达,字默深,汉族,湖南邵阳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作品鉴赏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历史的知识。司马迁以后,历代正史多立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莹撰成的《康輶纪行》。

《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而《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被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鸦片战争时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是魏源,其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著作:

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圣武记》

《圣武记》书中谈到18世纪西北地区穆斯林的反清起义问题。共14卷,前10卷以纪事本末体记述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后4卷《武功余记》为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论述。

请采纳

林则徐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被称作“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

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扩展资料:

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

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

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则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也就是这部书的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

《海国图志》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扩展资料: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他主持汇编的《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国图志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学界一致公认的“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尽管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还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海国图志》是其好友魏源将林则徐及其幕僚所翻译的文书合编而成,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早年经历

林则徐四岁时,父亲已经将他带入书堂,教他识字,在林则徐七岁时,他已经熟练文体了,在当地,他的父亲也算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教书先生,林天瀚的教书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教书先生,他始终讲究因材施教,注重品格修养。

在他教书的十五年当中,中举考上进士的多达十几人,其中最杰出的就是他儿子林则徐了,在林则徐八岁时,就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边,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

在林则徐十二岁时,就被选入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中读书,其学院的院长就是刚正不阿的郑光策,在郑光策的悉心教导下,学习了诸子百家,在读书期间,林则徐认识了汉学家陈寿祺,之后两人交往频繁,立下了经国救世的志向。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史地知识,当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后,历代正史多立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莹撰成的《康輶纪行》。《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而《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被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带来了世界知识的新东西,但却不被人们所重视。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至此,魏源的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上就是关于海国图志的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海国图志的意义、《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鸦片战争时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著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16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