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需要对高边坡进行分段,每个段落选取1到2个观测点进行布设,在确定布设位置时,应该选择在高边坡变形和破坏可能性较大的部位进行布置,并且尽量覆盖整个高边坡的变形区域以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布设间距规范,一般间距不宜超过30米。高边坡位移观测桩是指在高边坡中用于进行变形监测和安全评估的一种测量设备,它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柱、锚固钢筋、管道、传感器等组成,通过将其埋入土层中,能够实时地监测高边坡的位移变化,为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位移观测:测定建筑物上某些点的平面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工作。位移值均由比较不同观测周期所得的观测点坐标求得。即以垂直于位移方向的固定不变的铅垂面为观测基准面,定期测定建筑物相对于它的偏离值,以计算位移值。
现阶段,我国建筑基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基坑测移观测,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相关基坑侧移观测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首先我们先了解基坑侧移观测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如下:
基坑侧移观测: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中达咨询列举视准线法、测小角法两者方式,基本情况如下: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
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不足:
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由于视线长,使照准误差增大,甚至可能造成照准困难。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精度低,不易实现自动观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变形值(位移标点的位移量)不能超出该系统的最大偏距值,否则无法进行观测。
测小角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高精度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前方交会(测边前方交会,测角前方交会):
如果变形观测点散布在变形体上或者在变形体附近无合适的基准点可供选择时,人们常用前方交会法来进行观测,这时,基准点选择在面对变形体的远处。
基坑检测、监测要求及报警值基本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前必须委托有测量资质的监测单位根据监测布点图进行第三方监测。编制详细的监控方案,监控方案主要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2、基坑检测项目、数量、精度等应根据支护结构的特征和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的规定进行。
3、基坑检测项目::包括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和支护结构侧移、监测范围内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变形、锚杆或土钉锚固力、支撑及立柱变形,其中基坑边坡水平位移、侧斜、沉降监测为必做项目,其它监测项目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选做。
4、测点布置:各监测项目的基准点必须布置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固的基础上,距离基坑边不得小于3~5基坑开挖深度。(具体见设计图纸)
5、监测频率: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和支护结构侧移必须每周观测不少于一次;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6、监测时限:监测工作必须从基坑开挖之前进行,直至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至±000和基坑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空隙回填,但对于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应适当延长。
7、监测报警值:支护型为桩锚支护时,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报警值为25mm,控制值为30mm,周围地面沉降变形报警值为25mm,控制值35mm;支护型式为放坡时,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报警为25mm,控制值为35mm。
8、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监测单位对所测各项目数据应进行分析,包括总量和增量变化,对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警示。监测成果资料应及时反馈,对于异常情况首先口头通知后立即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并签字确认。
9、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根据进度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
10、监测报告必须经过监测培训考核合格的技术负责人签名。
11、除进行第三方监测外,施工单位也必须进行施工监测。
12、监理人员坚持明天巡查基坑护壁、四周道路及管线等有无裂缝、渗水、沉降等异常情况。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首先,把你要观测的对象按要求设几个能够体现位移的观察点。第二,定一个测站,最好能选观测对象全视角的全观测历程能用的。并确定后视点,每期观测都用这两点。第三,对象未动工前观测一次数据做为原始对比数据。开挖之后每定期观测对比,看你怎么确定X坐标,Y坐标的方向来定位移量的大小。
0点1毫米加10减7L,L是垂直距离。
根据知乎资料,垂直位移的观测精度是0点1毫米加10减7L,L是垂直距离,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大坝位移观测系统,能适应大坝各部位位移观测精度的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是指使用观测仪器、设备对水工建筑物及地基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垂直位移量的量测。
以上就是关于高边坡位移观测桩多少米布置一个全部的内容,包括:高边坡位移观测桩多少米布置一个、位移观测点的含意、基坑侧移观测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