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从心,从采。采(
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2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1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2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1
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2
详尽的知道,了解
[3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4
尽其所有
5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悉 xī 知(し)る。 得悉一切 委細承知(いさいしょうち)した。 尽(つ)くす,すべて。 悉数捐献 全額寄付(ぜんがくきふ)する。 悉 xī <形>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detailed] 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汉·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悉 xī <副>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 [all;entire] 悉如外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悉 xī <动> 详尽地叙述 [elaborate;expound] 书不能悉意。——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详尽的知道,了解 [know;learn] 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亟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尽其所有 [use up;try one’s best]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谓尽其力也。” 悉浮以沿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悉数 xīshǔ [enumerate in full detail]∶完全列举或说出 他拥有不可悉数的珍宝 [explain each point clearly]∶对事情一一说明 悉数 xīshù [the entire sum] 全部数量 仲能悉数而去之耶——苏洵《管仲论》 悉数归公 悉听尊便 xītīng-zūnbiàn [please]一切由您的意思 你去不去悉听尊便 悉心 xīxīn [with the entire mind] 尽心,全心 悉心以对 悉 xī ㄒㄧˉ 知道:洞~(很清楚地知道)。尽~。获~。来函敬~。 尽,全:~力。~心。~数(sh)。~数(sh)(完全列举,如“不可~~”)。 郑码:PFWZ,U:6089,GBK:CFA4 笔画数:11,部首:心,笔顺编号:34312344544
1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合:汇合。[3]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
点击:水名。源出湖南宁远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西入湘水。
[4]抵:到达。[5]悉皆:都是。
悉:全。[6]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7]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8]佳:美好 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9]佳木:佳木。[10]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荫,遮蔽。彼此遮蔽荫护。
宜:适合 [11]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2]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13]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14]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5]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6]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7]乃:于是。[18]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9]俾(bǐ):以便,使。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20]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1]裨(bì):添加,增益。形胜:优美的风景。
[22]为:因为。[23]命:命名。
[24]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5]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芜秽:杂草积土。[27]南:向南。
相关词句 实词 (1)悉:全,都 (2)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3)状:形状 (4)俾:使 (5)裨:补助,增添 (6)抵:到达 (7)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张着口的样子 (8)洄:水回旋而流 (9)悬:水从高处留下来 (10)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11)已:通“以” (12)芜秽:杂草丛生 多义词 (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为:动词,成为。)
(2)为之怅然。(为:介词,替。)
(3)俾为亭宇。(为:动词,变成。)
(4)为溪在州右。(为:连词,因为。)
省略句 (1)水抵两岸,(两岸上)悉皆怪石,(这些石头)欹嵌盘屈,不可名状。(2)而置州以来,(右溪)无人赏爱,(“我”)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古今区别 (1)南流数十步: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前省主语“小溪”。(2)合营溪:状补易位,省“于”。
(3)道州已来,无人赏爱:已,同“以”,省主语“道州”,省宾语“溪”。(4)徘徊溪上:状补易位,省“于”,省主语。
赏析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元结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叫屈,从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更是为人。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
因此,《右溪记》不仅。
2 翻译文言文这是与朱元思书的翻译风停了,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随心所欲地随船所致,欣赏景色。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左右,其间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互鸣叫,唱出和谐动听的的嘤嘤声。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啼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相交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从,顺,沿。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并非实指,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
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
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
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戾,到达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见:看见 作品注释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ī。
3 文言文中“悉”的意思,谁知道啊悉
xī
知(し)る。
得悉一切
委细承知(いさいしょうち)した。
尽(つ)くす,すべて。
悉数捐献
全额寄付(ぜんがくきふ)する。
悉
xī
<;形>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detailed]
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 汉·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悉
xī
<;副>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 [all;entire]
悉如外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悉
xī
<;动>
详尽地叙述 [elaborate;expound]
书不能悉意。——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详尽的知道,了解 [know;learn]
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亟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尽其所有 [use up;try one's best]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谓尽其力也。”
悉浮以沿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悉数
xīshǔ
[enumerate in full detail]∶完全列举或说出
他拥有不可悉数的珍宝
[explain each point clearly]∶对事情一一说明
悉数
xīshù
[the entire sum] 全部数量
仲能悉数而去之耶?——苏洵《管仲论》
悉数归公
悉听尊便
xītīng-zūnbiàn
[please]一切由您的意思
你去不去悉听尊便
悉心
xīxīn
[with the entire mind] 尽心,全心
悉心以对
悉
xī
ㄒㄧˉ
知道:洞~(很清楚地知道)。尽~。获~。来函敬~。
尽,全:~力。~心。~数(sh?)。~数(sh?)(完全列举,如“不可~~”)。
郑码:PFWZ,U:6089,GBK:CFA4
笔画数:11,部首:心,笔顺编号:34312344544
4 文言文右溪记习题及答案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 ) ②乃疏凿芜秽(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答案22、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
(2分。每小题1分)2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24、C(2分)2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26、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5 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问题1、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
2、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3、C
4、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5、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文言文:《右溪记》中“胜境”的胜是什么意思翻译一个词语,要记住“句不离篇,词不离句”。原句是“。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很显然,谈的是一处优美的景观(溪),故“胜境”中的“胜”为“优美的”。
附:《右溪记》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参考:
意思是都、全。
《入蜀记》
作者: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解析:
《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以上就是关于"悉"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悉"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文言文中“悉”的意思,谁知道啊、文言文右溪记中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