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

网关的作用2023-05-05  17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旧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相混淆。

(2)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它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没有认识到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认为世界的运动是一种机械的运动,只承认变化而不承认发展。

(3)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走向了唯心主义。

2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

它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社会的发展规律,又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一门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说,是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哲学落脚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分类为

1、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2、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3、认识论

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

4、唯物史观

本部分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

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没有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反映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优秀成果、能够经受逻辑和实践检验的学科体系是不行的。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础学科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等学科的建设,形成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其重要原理有: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认识论

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其重要原理有: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

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7真理的具体性原理

8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9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

10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唯物史观

本部分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都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的分析是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机制分析的基石。

首先,总括性地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结构。

其重要原理有: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

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

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

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

其次,着重讲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的主体,并从两方面加以具体阐述:第一,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的创造者。

其重要原理有: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

5交往理论

6科学技术双重效应

7历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层冲突的分析来帮助理解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率生产资料与无产者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的。由无产者劳动所得的价值剩余未能公平的分配给劳动者而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上。冲突的后果便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这将导致社会动荡引发革命。革命的最终结果便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一种基于社会公有产权的生产模式,基于个人贡献所得的分配模式以及按需生产的经济模式。尽管马克思并未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但他指出基于科技及生产率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将会过渡到共产主义。到那时阶级,国家,社会将被公有制取代。

各尽其用,各取所需。马克思其实也是一种早期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质条件即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经济活动以及社会需求的关系。认为这些关系组成了社会结构的基础以及其上层建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在一个社会政治体制安排下没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阶级冲突产生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分支)-百度百科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形成某种世界观,但那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

如果人们再把世界观形成一套体系,用特殊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成了哲学。所以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 “知识的总汇”,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代替具体科学去研究世界所有领域里的所有规律,它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3. 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旧哲学由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同时为一切阶级服务,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其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可分的,它们作为 “一整块钢铁”共同铸成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实际过程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作为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产生的,它们是作为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发挥作用的。

②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不会有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如果不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作为理论和方法的前提,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社会历史。

③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也不会有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如果没有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解,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发展观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就不能形成对整个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最重要的就是两点: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不应当先入为主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则无往而不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分析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作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在考察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以后,进一步考察世界的状态问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基本特征(联系和发展);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这部分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客观世界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即主体)同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关系,即主体能不能认识客体和怎样进行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回答(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即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一般规律,包括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也包括在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包括: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揭示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物质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主要揭示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动力。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主要揭示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关系、精神动力。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揭示社会发展的载体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

您好,感谢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又称辩证唯物论,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得知,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在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之中,事物是永恒发展着的。辩证的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与辩证唯物论相对立的是唯心论,而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重大发展,也解决了生活中困扰着我们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二、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时,会更加的客观,这样有利于对历史进行全面认识,作出合理的评价。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个重要理论。

以上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几个部分的解答。

以上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全部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9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