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一部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记录了天纵之圣孔子及弟子言行,圣人风采,溢于格言,精雅的语言对话、深邃的智慧哲思、广博的胸襟抱负,反映了孔子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
读懂《论语》可知永恒不易的规律,能学一通百通的道理,会用恰到好处的方法,透视人生,平衡人生。《论语》是一部提升思想境界的经典,是一部指导人生征程的经典,是一部可以让生命灵魂绽放的经典。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儒家学派。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扩展资料:
儒家学派资料:
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学派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论语》是一篇语录体著作,也是儒教经典著作。《论语》一书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全书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492章。《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介绍
《论语》的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还有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全书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内容。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由孔子的学生编撰的。成书之后,一直是中国文人必读的文献,特别是,经西汉董仲舒提倡的“罢免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论语》就成为中国识字人的必读之书。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的古典书籍中,《论语》出版数最多,普及程度最高、影响最深远。
《论语》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在伦理、教育和从政、治国、处世、用兵等多方面的言论。全书共收录了500多则有关孔子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一些片段,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博大胸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襟怀,内容涵盖广泛、《论语》奠定了“儒教”基础,整本书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成为后人教育、从政、经商、做人、处事,治国平天下的行为评价的准则。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已经证明她在历史上的价值,只要你精心研读,这句话并不为过。《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打磨和考验,被视为“真理”。它是做人处事的好老师;它是为官治世的箴言录;它是启迪教育智慧的宝典集;它是文化人学养形成的珠宝库……
《论语》是我国古老的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极大的影响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人格的形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岁月的浸洗和润染,孔子的人格与修养,学识与言论,行为与理想,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里,他的知识成为学问的衡量标准;他的思想成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他的人格成为中国人的座右铭;孔子思想一直在滋润中国人的心灵。成为中国人共有的东西,鼓励和指导中国人对理想社会、和做人规范、道德水准的追求……。
《论语》只是语录体的著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多是孔子在生活中的谈话记录,但(也许经过后人的润色和加工)句句经典,没有多余的字句,简练、精辟。真实记录了孔子的伦理教育和从政治国等多方面的思想,涵盖广泛,论述精到,真知灼见,标新立异。
不读不知道,读了知其妙:仅就他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鉴别,就振聋发聩。
“君子”这个词是不是孔子发明的,笔者没有考究,也许在他之前就已经有过“君子”之说。但他为“君子”的定位,对君子的言行与“小人”言行的界定,既是为人处世的要求,又是区分评价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前无古人的。什么是君子?为什么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做君子有什么好,做“小人”有什么害?《论语》并没回答这些问题
,然而,几千年来,做君子已经在人们的灵魂里闪耀着。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目标:要当君子,不做小人,甚至,以做君子为荣耀,以小人为不肖,这不能不说是孔子的功劳。
以前总认为:人上人是君子,当官的,出人头地的、见识广的是君子,你细读论语,不是!!
是想:君子与小人,没有地位的高低、贫富之别,只是人格的区分。不是说君子高人一等,小人就低人一截。他只是把人分为两个层面。是评价人、理解人的标准而已。
孔子提倡君子之风,并倡导君子要带动、影响和教育“小人”,他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就是说为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
……总之,《论语》是中国,古老的、原始的、极为优秀传统文化,他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站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认真的研究它、继承它,学习它。
以上就是关于论语是记录什么的一部书全部的内容,包括:论语是记录什么的一部书、论语是什么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