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悦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三篇课外文言文,并做好读书笔记

孔子观于周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荀子·宥坐》)

阅读这个故事之后,我得到了两点启示:1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2 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谋攻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选自《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军事思想,同时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个思想始终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

文公伐原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选自《国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以诚信立天下,不讲诚信就办不成事,讲诚信就会使想办的事情水到渠成。

2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附答案)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答案

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 守时 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给。 ② 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3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4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

5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满分阅读答案4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①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②,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注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徙焉:迁居到这里②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③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④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⑤市肆:书铺翻译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于是,(不久)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6 怎样才能做好语文课外阅读

对于文言文,我们首先应掌握好课内的知识(比如:“固”的古文中通常有哪些意思)这样弄清楚了,在课外遇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意思中选一个最合适的放入原文中,使其通顺多做一些积累,(包括课外的)才可以在考试时运用的得心应手PS:平时要背······对于现代文,一定要学会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明确文章主旨(或中心论点)最好能与作者感同身受,体会清楚文章的情感说明文或议论文,要总结方法,按照一定的答题模式套用,在文章中要找清楚答案(答案基本上多少都会在文章中有)。

7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参考答案 1、B(这样),……的样子; 2、① 值 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 \ 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欧阳修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痛恨; 2、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应 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四、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 ) ④咏其文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8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小题1:(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

(4分,每题1分)小题1:(1)这是什么字(呢)?(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小题1: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

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会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来进行分析。

1 不材之木的启示

古代有位老木匠,带着一群徒弟前往齐国。他们来到一个叫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棵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棵大树,树身粗过百尺,树干高过百尺。尽管围观这棵树的人多如牛毛,可老木匠却视而不见,不停脚地向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弄不懂师傅不屑一顾的态度,于是追上前去询问老木匠:“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遇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老木匠回答:“这棵树虽然又粗又高,其实脆而不坚,造船易沉,制棺易腐,做成柱子容易招惹蛀虫……正因为它没用,所以才生得这么大,活得这么长!”

悟语:管理者在聘请人才时,要用老木匠的慧眼,去识别“不材之木”和“真材实料”。真正的人才并不是那些貌似强大、华而不实的家伙。

2 文言文陈元方侯袁公的启示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涪袱帝惶郜耗佃同顶括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3 文言文后魏李惠启示

原文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①盐负薪②者[1] ,同释重担③息树阴④。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⑤背之物。惠⑥遣⑦争者出,顾[19]州纪纲⑧曰:“以此羊皮可拷⑨知主乎?”群下⑽咸⑾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⑿,曰:“得其实⒀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⒁伏⒂而就罪⒃。[2]

1字词解释

1负:背。

2薪:柴火。

3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

4阴:通“荫”。树阴:树荫。

5且:将要。

5藉:垫、衬

6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7遣:使,令, 让 。

8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9拷:拷打。

10群下:部下。

11咸:都。

12盐屑:盐末。屑,碎末

13实:事实。

14乃:才

15伏:通“服”,信服。

16就罪:承认罪过。[3]

17行:走。

18息:歇息。

19顾:回头,回头看。

20实:事实,真相

2翻译

(1)同释重担息树阴下:两个人同时放下重重的担子到树荫下休息。

(2)惠令人置羊皮在席上: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

(3)各言为己藉背之物:二人都说羊皮是自己垫肩的东西。

(4)群下咸无对者:部下一个人都不回答。

(5)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拷问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

3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久久没得出结果,就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就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服从并承认了罪过。

4道理

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4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5合理地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盲目推理。

4 刘羽冲读书的在遭遇中给了我哪些启示

1所学的知识要懂得变通,不能纸上谈兵。泥于任何学问而不做独立思考都是愚蠢的任何学问,做学问的人就成了书呆子,正所谓满腹皆书能害事。

2文献浩若烟海,不拘泥一家,才是做学问的态度。盲目崇古,只知道照搬古书上的办法,没有忽视了社会的变化,更没有实践经验,就直接运用古书上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必定会导致失败。

3知识要与现实社会和客观规律结合。即使一个人满腹经书,踌躇满志,如果没有把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客观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到的结果只能事与愿违,挫折碰壁以后,就认为怀才不遇,抑郁伤感,以致有的颓废放任,有的愤世疾俗,有的甚至以此轻生,所以做学问要认清社会形势的发展。

5 文言文 孔文举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手足无措,忐忑不安。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6 王蓝田性急文言文从而得到启示

动作和细节 本文是一篇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品。

仅五十余字便将人物急躁无比的性格活画了出来,使人过目难忘。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突出其性格的“急躁”。

首句既以“王蓝田性急”点明中心。选取的只是生活中吃鸡蛋的一件小事,但极为典型。

吃鸡蛋如此,做其他事可想而知。作者妙用动词“刺、掷、蹍、啮、吐”,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怒”"真"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从本文可得到启示:写作文要抓本质,写特征;抓典型,写细节。 王蓝田性格:过于性急 道理: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欲速则不达。 3不能过于性急 4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7 文言文陈述古辨盗有什么启示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

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

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

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

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非勇也。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

1 适合初一学生做的文言文练习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

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

日食的情况。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2 初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特殊字词一定要翻译到位,其他的字词其实和白话文差不多。

实践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自己去一句一句的翻译。翻译完后要对照正确的翻译,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

有些特殊字词是在不同的文言文仲有不同的意思的,这些字词就应该做笔记记下来。

多去看不同的文言文,去翻译,就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了。

当你开始学会怎么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文言文很有趣的。

希望你的语文越学越好哦,想起以前初中的时候,我也是语文科代表啊~~

3 怎样做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这个问题在以前我已回答过其他知友,并获得采纳和赞同。

文言文属基本考察,这些技巧是大规模通用的,希望能帮到你。内容如下: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5 如何做语文阅读题(初一)

说一句很不要恋的话啊,我的语文成绩可真是顶呱呱的,这次月考我就考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啊,美死我了,可我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成绩的,而是想告诉你,语文不难学,阅读更容易,做一道阅读题,首先要把文章从头到脚读三遍以上,读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地,中心,赞扬或是批评了什么,赞美或是描写了什么,然后联系文章做题目,比如作这样的题目:文章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最多的就是拟人和比喻,比喻是这样做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这分就绝对拿到啦,拟人也很简单: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XX填一下就好了阿!!是不是很简单呢?如果要写中心思想什么的,一般文章中都有答案,如果没有,就把每段的关键句总结起来就好了!!

语文还是要多看多练,作文写的好了,语文自然组织的就好了,希望你语文越学愈好阿!!!

6 如何做好初一语文阅读题

你好!初一记叙文为主,因此我以下只谈记叙文。

语文阅读最主要是抓住中心答题,以及人物形象的突出方面(记叙文)。

1注意文章标题,他可能涉及到中心或线索,标题类型的题要达到含义和作用两方面。

2赏析句子,注意修辞及写法,要有关键词,如:比喻拟人用“生动形象”,对比用“突出”;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尤其是描写性的,根据不同的文章,可以答写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突出了什么中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还可以根据描写方法,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方面答。

3概括文章内容的题模式:X人在X环境下做了X事,结果如何。

(记住答题一定要全面,写多了有些啰嗦也许不会扣分,但没答道点上,就没分了)

4、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5、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6、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7、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8、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9、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 找一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较简单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239306535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七、处之不易①。

狗良则数(shuò )得兽矣

原文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于是还疾耕,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编辑本段]

注释

齐:齐国

旷日:空费时日

知友:相识朋友

州里:邻里,乡里

惟:思考

故:原因

恶:恶劣

独:单独

市:名词作动词,买

无从:没有办法。指无从买狗,没钱买狗

还:回家

疾耕:努力耕田

良:好的

对:回答

入:回家

家室:妻子和孩子

宜:应该

劣:不好

获:收获

对:回答

唯:思考

疾:努力

逾:超过

好:喜好、爱好

愧:惭愧

[编辑本段]

译文

有个爱好打猎的齐国人,花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妻子和孩子,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狗,有人说:“你应该集中力量种田。”猎人问:“为什么?”那个人不回答。猎人自己想,难道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然后就有钱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地,努力耕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了。因此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编辑本段]

要点导引

1 “齐人有好猎者”先因“狗恶”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田猎之获,常过人矣”,二者鲜明对比,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2 本文除了鲜明对比外,在叙述上也颇有特色,如“于是还疾耕--数得兽矣”几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连贯而紧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表达效果。又如,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句结尾使全篇简洁有力,又由点及面,发人深思。

[编辑本段]

寓意

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编辑本段]

启示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4分)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 (4) 于是退而疾耕( )

2、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1、没有加点,我猜

(1)家室:一家老小

(2)故:……的原因

(3)宜:应该

(4)疾:努力

2、A

3、如果我致力耕作来获得收获,再去买一条好狗这样也可以吧

4、其实不止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小题1: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1:(1)应该     (2) 回答    (3)仅仅     (4)这样

小题1:莫不是想让我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了吗?

小题1: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或“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来谈启示即可。

1 丁一士文言文字词注解

① 矫捷:勇武敏捷。

② 技击:指搏击敌人的武艺。超距:超高越远。

③ 翩然:轻快的样子。

④ 肆:店。

⑤ 酣:饮酒尽量,畅快。

⑥ 甫:才,方。

⑦ 虞:料想。圮:坍塌。

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矫健敏捷,勇武有力,又学了搏击、超高越远的本领。两三丈高的地方,可以轻捷地一跃而上;两三丈宽的地方,可以轻捷地一跃而过。……后来路过杜林镇,碰见一个朋友,邀请他到桥边酒店中喝酒。畅饮之后,一同站在河岸上。朋友说:“你能跳过这河吗?”一士随即纵身一跃而过。朋友招呼他再过来,于是又应声跳回来。脚刚踏上河岸,没想到河岸本来就快要崩塌了,靠近水边陡直的地方裂开了一道缝隙,一士没有看见,误踏在上面,河岸崩塌了二尺左右,一士也随着掉进河里,被水流冲了下去。一士历来不会游泳,只是一个劲儿从波浪中往上跳,跳起来有好几尺高,但他只能直着往上跳,而不能跳往旁边靠近河岸,最后仍然落到水里。这样反复跳了好几次,一士就精疲力竭,再也跳不起来,竟被淹死了。

大凡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倚恃更大了。自恃有钱财的人最终因为钱财而败落,自恃有权势的人最终因为权势而败落,自恃机智的人最终因为机智而败落,自恃勇力的人最终因为勇力而败落。这是因为有所倚恃的人,常常敢去冒险的缘故。

2 文言文《丁一世》的翻译

丁一士

原文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纪晓岚)

翻译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更大的。依仗钱财的人最终因为钱财而失败,依仗势力的人因为势力倒霉,依仗智谋的最终因为智谋倒霉,依仗气力的最终也因勇气力量而死。这是因为一旦有所凭仗,就会敢于涉险的缘故。我的朋友田侯,字松岩,曾在滦阳买了一支登山用的崂山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这样的诗:花前月下你曾陪我处处走遍,路途坦荡也应提防不要失脚,岂敢因为有你就无所顾虑,故意涉足崎岖不平之地呢?这真是有历经世事之人的说出的至理,应该重视而时时谨记/佩服啊!(这真是具有社会经验的话,可以贯穿成链条挂带在身边,永记不忘的啊)。

3 不材之木的启示

古代有位老木匠,带着一群徒弟前往齐国。他们来到一个叫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棵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棵大树,树身粗过百尺,树干高过百尺。尽管围观这棵树的人多如牛毛,可老木匠却视而不见,不停脚地向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弄不懂师傅不屑一顾的态度,于是追上前去询问老木匠:“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遇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老木匠回答:“这棵树虽然又粗又高,其实脆而不坚,造船易沉,制棺易腐,做成柱子容易招惹蛀虫……正因为它没用,所以才生得这么大,活得这么长!”

悟语:管理者在聘请人才时,要用老木匠的慧眼,去识别“不材之木”和“真材实料”。真正的人才并不是那些貌似强大、华而不实的家伙。

4 文言文陈元方侯袁公的启示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涪袱帝惶郜耗佃同顶括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5 文言文后魏李惠启示

原文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①盐负薪②者[1] ,同释重担③息树阴④。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⑤背之物。惠⑥遣⑦争者出,顾[19]州纪纲⑧曰:“以此羊皮可拷⑨知主乎?”群下⑽咸⑾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⑿,曰:“得其实⒀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⒁伏⒂而就罪⒃。[2]

1字词解释

1负:背。

2薪:柴火。

3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

4阴:通“荫”。树阴:树荫。

5且:将要。

5藉:垫、衬

6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7遣:使,令, 让 。

8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9拷:拷打。

10群下:部下。

11咸:都。

12盐屑:盐末。屑,碎末

13实:事实。

14乃:才

15伏:通“服”,信服。

16就罪:承认罪过。[3]

17行:走。

18息:歇息。

19顾:回头,回头看。

20实:事实,真相

2翻译

(1)同释重担息树阴下:两个人同时放下重重的担子到树荫下休息。

(2)惠令人置羊皮在席上: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

(3)各言为己藉背之物:二人都说羊皮是自己垫肩的东西。

(4)群下咸无对者:部下一个人都不回答。

(5)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拷问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

3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久久没得出结果,就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就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服从并承认了罪过。

4道理

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4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5合理地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盲目推理。

6 《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丁一士者·····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自己翻译的,信达可致,雅……就差点意思了。

乡里中有一个叫丁一士的人,身手敏捷,力气很大,又学过搏击、纵跃之类技艺。两三丈的高度,他可以翩翩然飞身而上,两三丈的距离,他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越过去。我小时候还见过他,也曾经求亲眼目睹他的本领。于是他让我待在一间过厅中,我面向前门,他就在前门外,与我相对站立。可当我转身面向后门的时候,他又已经站在后门了。就这样反复七八次,这是因为他能飞跃屋脊的缘故。后来,他有一次路过杜林镇,遇到了一位朋友,邀请他在桥边的酒馆里喝酒。酒兴正浓之时,他们一起站在河边,朋友问:“你能越过这条河吗?”话音未落,一士已经纵身过河了。朋友招手示意,请他回来,他又立即跳了回来。他的脚才踩到岸上,却没料到岸已经将要

塌陷,距离水近的地方土地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士没有看到,踩在了口子上,堤岸崩塌了二尺多。一士便掉进河里,随水飘开了。他从没学过游泳,只能从水波深处跳起数尺高,只能直上直下,却不能靠近岸边。仍旧掉进水里。这样反复多次,力气用尽,最终溺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之中,再没有大过有所凭借的了。仗着有财富的人,最终会败于财富;依仗聪明才智的人,最终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凭借勇气力量的,最终也因勇气力量而死。这是因为一旦有所凭仗,就会敢于涉险的缘故。我的朋友田侯,字松岩,曾在滦阳买了一支登山用的崂山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这样的诗:花前月下你曾陪我处处走遍,路途坦荡也应提防不要失脚,岂敢因为有你就无所顾虑,故意涉足崎岖不平之地呢?

这真是有历经世事之人的说出的至理,应该重视而时时谨记啊!

7 文言文陈述古辨盗有什么启示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

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

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

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

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非勇也。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

8 阅微草堂笔记 谁帮忙把原文为: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 后面的翻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气的终因力气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好不容易才找到的!!!选我为最佳答案吧!!谢谢

9 丁一士溺水的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

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

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

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

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

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开了一条裂纹。

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

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齐人有好猎者》不是寓言,只是简单的举例说理。

以上就是关于好悦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全部的内容,包括:好悦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孔文举文言文的启示、初一学生怎样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69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