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ba

日泰皮鞋2023-05-04  23

MBA

MBA是英文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中文翻译过来叫工商管理硕士。

MBA诞生于美国。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七十与八十年代,可说是世界各国MBA的黄金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上处于好景,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来自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毕业生,于是出现了MBA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强大的供需比例,优厚的从业报酬,吸引着学生对MBA趋之若鹜,世界各地知名与不知名的院校,纷纷设立了MBA课程,在美国,MBA课程更是数不胜数,形成了泛滥的情况的出现。平心而论,限于师资、图书设备以及学生本身的学术根基薄弱等因素,某些院校的MBA课程,素质上确时有问题。八十年代后期为MBA的高峰期,到1991年,修读MBA课程的学生开始略有下跌。其后若干院校对MBA课程进行革新,1993年开始报读人数又再回升。

对外国(尤其是美国)MBA课程的批评,过去一直都有,但近年特别严厉。有的批评来自商界主管人士,有的则是商学院任教的学者。批评的焦点是各院校培养出来的MBA人才不能满足商界的要求。简单来说,商界所需要的企管人才要具备以下才能:具有领导技巧,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与人沟通,以及具有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学者当中,近年批评最激烈的首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管理学著名教授Henry Mintzberg。他认为:“MBA课程训练出来的毕业生犹如雇佣兵,除了少数的例外,他们对任何行业或企业都没有承诺感。这些MBA课程创造了一套错误的企业价值观。”他对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纯”案例教学法的批评尤为猛烈,认为案例方法只训练人们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事务妄加发言(见“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此外,亦有批评者认为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个人表现,不重视团队工作(teamwork),其强调评分法(每班低成绩的学生须占百分之十)助长的个人竞争而不是团队合作,因而导致企业不良的后果(见“Business Week”,1993年7月19日)。

除上述外,其他对管理教育的批评(包括MBA与BBA)尚有下列数项:课程的割裂性,毕业生沟通技巧差,以及缺乏商业道德等。

针对有关批评,各著名商学院进行了反思,并对MBA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一)按综合性(integration)原则设计了MBA课程,不是按职能(function)独立分科讲授,其中卓有成效的有美国的Babson学院等。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亦进行课程重整与综合,减少重复的地方,使教材更合逻辑性。据有关资料透露,哈佛大学商学院把MBA第一年的十一门必修课程浓缩为四门综合性课程(见“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明尼苏达大学亦于1993年9月开始把MBA课程综合化,并分为三个“核心”:基础核心(Foundation Core)、职能核心(Functional Core)和领导才能核心(Leadership Core)。

(二)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团队文化已成为各MBA课程的一个主流思想。印第安纳大学要求学生分组,在课室内外均进行合作。哈佛大学亦对一年级MBA的team project增加25%,并规定队合作的研究计划应达到一个最低数目。此外亦改变学科的评分会,减少目前学生的剧烈竞争状况。

(三)重视学生的“软性”技巧(“soft”skills)训练。美国若干大学已在精心设计一些有关课程(特别是行为科学学科方面),并进行试验,例如透过学期研究计划,课堂报告,人际活动等方法,对领导才能的软性技巧进行训练。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要求新入学的二年制全日学生参加一项“外展训练学校”开设的课程,为期一周,训练学生的毅力、领导才能与团队精神,效果显著。

(四)重视商业道德的训练:重视商业道德是世界各地MBA课程的一大趋势。法国ISA的MBA课程甚至采用一套新颖的方法,把学生送到阿尔卑斯山的一间寺院进行道德训练。该校不认为在一些MBA课程加上道德观念的探讨就能使学生变得更有商业道德。

(五)重视沟通技巧的训练:美国达特茅斯大学Tuck商学院及纽约大学均聘有专责教授负责管理沟通技巧的讲授。

(六)课程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美国各商学院在负责审订质素的机构AACSB的指引下已纷纷把各课程变得更为国际性、全球化,这趋势在八十年代中已开始。目前享誉正隆的大学商学院(LBS)与法国的INSEAD,不论在课程上或学生的组成上均以国际性作标榜。

以上是几个当前MBA课程发展的大趋势,是对批评者的一个回应。可以预见,今后MBA课程会更趋向实用化,严谨化和合理化的道路发展。

MBA传到我国以后迅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EMBA、PMBA、SMBA、IMBA、BIMBA等等。声势浩大,犹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补充;

MBA与企业管理硕士区别

首先,报考的条件不一样。企业管理硕士只要符合国家统一的报考规定即可,也就是说,应届生与在职人员均可报考。报考MBA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指毕业日到入学日)。

其次,考试科目不一样。MBA入学考试要参加全国试点62所院校的联考,联考科目是政治、数学、英语、管理、语文与逻辑。

第三,试题难度不同。一般来说,报考企业管理硕士参加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英语、数学的难度要高于MBA,但由于近年来国内MBA报考人数直线上升,竞争也相应越来越激烈。

第四,培养方式不同。企业管理硕士生一般为国家培养,每个月有200元以上的补助,也有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的学生,MBA一律为自筹经费或者单位委培。

第五,培养目标不同。MBA的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企业家和实践工作人员,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毕业生应当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中、高级职务的工作,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面向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光华管理学院致力于帮助跨国公司管理队伍本地化,民族企业管理国际化,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所以MBA课程注重实用性。企业管理硕士既要培养企业的实际管理人员,同时注重对学员管理科学理论的教育,为学科的发展培养接班人。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MBA学员因为其入学前已经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同时学习过程中也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MBA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学位。MBA是一个研究生学位,对MBA有最必要的素质、知识和学术标准要求。进入MBA学习一般必须有第一学位要求,只有个别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人可以例外。

MBA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它被看成已有3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

MBA课程涵盖了现代管理的所有主要职能方面,如会计、财务、金融、营销与销售、运筹(生产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它也提供基本的经济与数量分析,课程是高度综合性的,并且包括工商政策与策略。除此之外,课程还要求学生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和技巧,如决策能力、团队合作、领导艺术、企业家潜力、谈判技巧、沟通与报告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应有选修偏好,并选择一个主修方向。

MBA的最低学习期限为全日制一年或在职学习的相应时间份量。MBA最少要求400小时的课堂学习,整个课程要求最少1200小时的个人课外作业。MBA项目要求对知识的渴求和个人倾注全力的投入和努力。

进入MBA课程就读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筛选过程,以保证只有那些合格的人选才能获取MBA学位。所有学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评卷评分工作,以保证学习目标能满足MBA学位的标准。

不是所有商学院都能满足这些标准,如果这些标准不能满足,就不能说是真正的MBA。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

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英文名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对应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专业代码120200)的专业学位硕士,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MBA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偏向理论,不参与实践;MBA的招生要求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通过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使学生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

历史起源:

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获得MBA学位的人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

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英文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对应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专业代码120200)的专业学位硕士,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根据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和结业证书)在2016年已正式全面取消。

当前我国管理类专业硕士有以下7种,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管理硕士 ME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审计硕士MAud。之所以把这7个专业,都称为MBA的“兄弟姐妹”,原因在于这7个专业都同考两个科目:管理类联考和考研英语(2)。

BA,全称:Bachelor of Arts,文学学士

BSc,全称:Bachelor of Science,理学士

MA,全称:Master of Arts, 文科硕士

MBA,全称: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

PhD,全称:Doctor of Philosophy,博士学位

扩展资料:

1、文学学士:古义为官名。现在是(Bachelor of Arts,缩写为BA)学位,是指顺利完成高等教育语言文学类本科课程而获得的学士学位。

2、理学士,也称理学学士,是学士学位的一种,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文凭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是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博士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在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种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

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英文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

是对应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专业代码120200)的专业学位硕士,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历史起源:

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获得MBA学位的人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

百度百科——MBA

一、MBA的含义

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 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MBA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MBA的起源

MBA(工商管理硕士),诞生于美国,是一个专门为生意人设计的研究生学位,它设计为使你准备好去应付日益激烈的商界,在20世纪早期MBA由美国大学创立,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享有很高声望的资历。现在有超过1250个MBA学校,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当大的不同。

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工商管理硕士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三、MBA发展历程

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的MBA教育项目,到现在已经有103年的历史。但在创立初期,由于过于脱离企业实际,市场对MBA反应较为冷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管理教育的全面复苏,遂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所产生的对企业管理人员迅速膨胀的要求。此外,战争结束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扩充机会。同时,许多退伍军人进入大学就读,其中很多又都选择了商学院的MBA学位。哈佛大学辉煌的1947届,就是这“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但需求的骤增,最终暴露了美国的管理学院在目标、手段和教学水平上的诸多弱点。1958年,卡耐基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各自的综合研究报告,不约而同地明确了管理教育的实务性质,主张加强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并基本形成了后来影响颇广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这之后的六七十年代,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数量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MBA教育的春天终于来到。但好景不长,进入1980年代,以1984年《哈佛商业评论》批评“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为代表的声音,引起管理教育界长时间深刻地反思。但这一次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这就形成了1980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强调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等等。而这场彻底的改革在20年后终于充分爆发。2002年斯坦福商学院的Jeffrey Pfeffer 和Christina T Fong发表论文《商学院的终结:差强人意的成功》,指出商学院的课程主要依据教授的学术兴趣和学科特长设计,与商业实践之间相差很远。200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明茨伯格出版专著,批评MBA教育在1959年美国福特基金会报告之后过于偏向学术化,脱离管理现实。2005年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Warren Bennis和James O’Tool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尖锐地批评商学院正在失去方向。2010年4月哈佛商业出版社出版了由三位哈佛商学院学者合著的新书《重新思考MBA:管理教育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这些论著都反映了同样的一个事实:国际知名商学院的教授和管理者都在认真思考MBA教育的未来。这些来自学院的声音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全球商学院在2008年左右开始了大范围的课程和理念的全面改革。而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这股改革的风潮也吹向了中国,并且在2011年中国建立MBA项目20周年之际,给予人们全新的冲击和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mba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mba、mba是什么意思、什么是mba研究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60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