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

角瓜2023-05-04  25

在蒸发环境中,人们预计能够发现重同位素 D 和18O 的最大程度的富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死海的蒸发系统为例,图317显示18O仅有中等程度的富集,δD值显示D的富集程度甚至更低(Gat,1984)。伴随蒸发的同位素分馏非常复杂,最好将其细分为几个蒸发步骤进行研究(Craig & Gordon,1965):①水-大气界面处出现水蒸气饱和亚层,该层亏损重同位素;②水蒸气迁移边界层,不同的扩散速度导致水蒸气中进一步亏损重同位素;③水蒸气进入紊流区,与其他来源的水蒸气混合;④紊流区的水蒸气冷凝,与水表面发生逆反应。

图317 死海中水的δD和δ18O值关系及水体来源(据Grat,1984)

这一模型定性地解释了,由于分子扩散导致非平衡分馏,以及由于分子与大气水蒸气交换导致同位素富集的限制,而使同位素组成偏离“大气降水线”。湿度是控制同位素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以及很小的水体中,才会观察到真正很大的D和18O富集。例如,Gonfiantini(1986)曾报道西撒哈拉一个较小而浅的湖的δ18O值为+313‰,δD为+129‰。

一般,同位素的质量差愈大,同位素分馏效应也愈大,同位素交换反应服从质量相关定则,同位素分馏程度与同位素质量差成正比。例如,对于分子氧16O16O、16O17O、16O18O,大多数样品存在:d17O/d18O=(1/32-1/33)/(1/32-1/34),因而d17O=0516d18Od17O对d18O做图就得到斜率为0516 的质量相关分馏线,绝大多数样品的氧同位素分析数据落在这条直线上。不符合这个规律的落在其他斜率直线上的即为非质量相关分馏,认为是核过程的结果。实验研究,在放电或激光作用下可以发生非质量相关分馏。可用于研究行星大气圈和早期太阳系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

以上就是关于蒸发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全部的内容,包括:蒸发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请问什么是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58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