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对
中俄北京条约
世界市场的需求,它们把侵略的矛头转向了中国。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打得大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由于清廷的无能于是造就了《北京条约》的必然性。 1860年,奕䜣在英、法武力威胁和沙俄诱逼下,签订了《北京条约》。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逼签《北京条约》后,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支持洋务派奕䜣当政。英法联军由于其侵略要求基本上得到暂时满足,因而在九月十九日、十月初二先后撤出北京。咸丰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当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趁火打劫。但事后借口“利益均沾”条款,照样掠取了许多新的殖民特权。
虚荣的代价
——中国清政府和俄国签订《塔城条约》《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法国公使葛罗、英国侵略头子额尔金、威妥玛、巴夏礼分别去广化寺拜会奕讠斤。几次往返和互赠礼品,使奕斤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改变了对侵略者的看法。他认为,英法侵略者“其意必欲中国以邻邦相待,不愿以属国自居,内则志在通商,外则力争体面,如果待以优礼,似觉渐形驯服。”
《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英法侵略军陆续南撤,这使恭亲王奕讠斤消除了顾虑。他向皇上上奏说:“自换约之后,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请尚以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信义笼络,驯服其性,似与前代事稍异。”意思是说,西方侵略者并不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与过去历代入侵者夺取政权不同。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这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他们开始考虑转变今后的对外政策。1861年1月13日,奕讠斤、文祥等联名上书咸丰皇帝,提出“统计全局”的计策,改变对外关系政策和酌拟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章程。
长期以来,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同海外各国无正常的外交往来,因此也不设掌握外交事务的机构。遇有对外交涉,便临时派钦差大臣办理。至于“藩属”、“朝贡”等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掌管。奕讠斤等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要正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了。
咸丰帝对此重大决策不得不批示:“惠亲王、总理行营王公大臣、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妥速议奏。”
各大臣在详细讨论研究后,认为所议各条均切合时势,建议“按照原议各条办理”。
咸丰帝无奈,只好于1861年1月20日颁发上谕,正式准予施行。但是,他想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职责限制在通商范围内,所以在御批中多了“通商”二字,即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最后,由于奕讠斤的坚决反对,他又不得不去掉了“通商”二字。
咸丰帝还是想尽量限制总理衙门的权限,有意不让各省与总理衙门发生事务往来,特将总理衙门的地址设在崇文门内东堂子胡同,由奕讠斤、户部侍郎文祥等3人管理。下设5个办事股,分管俄、法、英、美四国和海防事务。其下属机构同文馆,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外国语专科学校。
尽管咸丰帝力图限制总理衙门的权力,但随着中外交涉事务的增多,总理衙门的职权不断扩大,后来发展到不仅外交、通商,就连关税、铁路、电报、学校等有关事务,都属于总理衙门的职权范畴。因而有“洋务内阁”之称。
这个机构共存在40年,直到1901年总理衙门才改为外务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人已看清了世界的形势,深感清廷如不改变过去那种闭关自守的政策,已无法应付当时的世界局面。
咸丰皇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心里还是憋着一股气的。让中华帝国的皇帝承认那些夷国和“天朝”平起平坐,毕竟是很难接受的。况且这种转变又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用现代化武器打出来的,用割地赔款逼出来的。正因如此,奕讠斤等人才在奏折里说:“俟军务函隶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世界哪里会容许中国人“仍归旧制”呢?中国已为它“君临万邦”的虚荣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还有多少本钱去支撑“上国之尊”的面子呢即使放下架子,清廷这风雨飘摇的统治也未必能重归安稳呢!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扩展资料
1,《中英北京条约》是英国与清朝于1860年10月25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英国扩大了侵华权益:(1)《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为800万两,外加恤金50万两;(2)增开天津为商埠;(3)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4)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南九龙半岛,其面积为111平方公里)给英国。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攫取更大的侵略利益和特权,1858年6月,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再一次从清政府那里获得了一系列侵略利益和特权。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议和代表奕欣与法国专使葛罗在清朝礼部大堂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法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3,《中俄北京条约》又称《中俄续增条约》,是俄罗斯帝国和清朝于1860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参考资料:
原因:英法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利益。
经过:1856年,英国派兵进攻广州;同年12月份,大举进攻珠海;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第一次大沽台战役开始,随后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5月,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1859年,爆发了第二次大沽台战役;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结果: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 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影响:1、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清政府逐渐沦为外国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混入中国传统经济体系中。
3、领土上,丧失了大片土地,割让给俄国的就有150万平方公里。
4、社会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矛盾加深,清政府统治开始动摇。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为换取和平,于1858年6月26、27两日,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定于1年后在北京批准换约。
可是,英法政府还感到不满足。他们觉得所得到的利益太少,决定再次使用武力逼清政府退让。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者以护送代表到北京交换条约为名,派军艇运载2000名军人一举拿下天津,直逼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咸丰皇帝惊恐万状,仓皇逃往热河。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在北京,与英法侵略者谈判。
英法联军绕过北京城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占领了海淀地区,向圆明园进兵。
闯进圆明园内的侵略军没有找到皇帝,但发现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他们放弃了寻找皇帝,开始大肆争夺这些奇珍异宝。
英法联军在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破坏以后,为了掩盖罪行,也为了让清政府见识一下他们的厉害,纵火将圆明园全部焚毁了。
清政府在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后,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条件,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更加屈辱的《北京条约》。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北京条约”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北京条约是中国和那个国家签订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