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方戏都有哪些属于哪个省

厘米尺2023-05-04  37

蒲州梆子(山西),辽南戏(辽宁),黄龙戏(吉林),柳琴戏(山东),扬剧(江苏)。

1、蒲州梆子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

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2006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19。

2、辽南戏

辽南戏是辽宁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辽宁省盖县。又名影剧、影调戏、盖平戏,辽宁复县称辽南影调戏。它是建国后在辽南皮影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剧种,1961年定名为辽南戏。

3、黄龙戏

黄龙戏,吉林省农安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黄龙戏的雏形大约出现在19世纪末,因农安县在辽、金时期曾是黄龙府,1959年据此正式将该剧种定名为黄龙戏。

黄龙戏以“此地影”(当地民间艺人对本地皮影戏的俗称)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东北的民间小调、戏曲曲牌、皮影专调、萨满腔、神调等多种音乐,形成了独立剧种。它拥有高亢、粗犷又朴实,鲜活又细腻的独特唱腔和音乐风格。

2008年6月7日,黄龙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为Ⅳ-101。

4、柳琴戏

柳琴戏,山东省枣庄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

柳琴戏的来源是以鲁南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柳琴戏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谓之“拉魂腔”。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63。

5、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

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州梆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南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龙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琴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剧

众人皆知元代是一个戏曲繁盛的朝代,而我们如今的许多地方戏剧等等也都是根据此延续下来的。所以大多数戏剧在外行人看来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期戏曲大全一起了解一下评剧和京剧的区别。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着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以蹦蹦音乐为基础,吸收冀东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行当使用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乐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戏。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评剧流派划分

月明珠(调):花莲舫、

倪(俊声)派:桂宝芬、成国祯、刘子熙、马连成、张润时、泰海贵、刘凤杨、李月楼、杨振邦、艾景全、贾兰亭、刘小楼(后学桂派)、侯德山、王喜瑞、李义廷、王凤池、窦龄童、郑伯范、孙连芳、呼勋卿、倪伟、杜宝宇等。

李(金顺)派:朱宝霞(兼刘派)、花玉兰、筱麻红、筱桂花、鲜灵霞(兼刘派)、六岁红(兼刘派)、李宝顺、羊兰芬、小花玉兰 小玉霜(退休后改为白派)、宋玉文(后改鲜派)等。

金(开芳)派:李小舫(李岱)、韩少云、夏青、于筱芳、于筱芬、张晖、宫静等。

王(金香)派:喜彩苓、小王金香、小王银香等。

张(凤楼)派:张丽华、碧燕燕等。

碧(莲花)派:花月仙等。

刘(翠霞)派:朱宝霞(兼李派)、新翠霞、鲜灵霞(兼李派)、六岁红(兼李派)、郭砚芳(兼喜派)、李玉芬、花艳玲、筱紫玉,花淑兰(兼爱派)、董瑞海、张淑敏、小灵霞、筱佩茹(后学筱俊亭)、董美珠、筱美荣(兼爱派)、马淑华、吴博莉(兼白派)、郭美美(后改新派)等。

白(玉霜)派:碧月珠、筱玉凤、筱月珠、李兰舫、筱白玉霜、菊桂笙、李文芳(兼爱派)、高艳敏、吴博莉(兼刘派)、刘萍、林慧欣、小玉霜、王冠丽等。

爱(莲君)派:莲少君、莲幼君、莲小君、莲雅君、小摩登(钱玉舫)、李文芳(兼白派)、筱玉芳、花淑兰(兼刘派)、筱美英(兼刘派)、王曼苓(拜新凤霞)、王冠丽(已改白派)、张砺云等。

喜(彩莲)派:郭砚芳(兼刘派)、喜少莲、小喜彩莲、邢韶瑛、李忆兰、申增丽、张秀琴、孟素洁等。

花(莲舫)派:筱月珠(兼白派)、花秦楼、花楚馆、文金舫等。

筱(桂花)派:唐淑兰,王彩云

桂(宝芬)派:袁凤霞、刘小楼、李金铭等。

花(玉兰)派:小花玉兰(后转李派) 小幼兰 汪玖 (谷文月也曾向花玉兰学习了 杜十娘 三勘蝴蝶梦)

新(凤霞)派:张金秋、李晓梅、李忆霞(兼刘派)、李红霞、谷文月、王曼苓、刘淑琴、戴月琴、刘秀荣、高闯、赵三凤、王瑾、郭美美等。

鲜(灵霞)派:小鲜灵霞、李秀云、孙桂荣、宋玉文等。

花(月仙)派:刘淑萍、张淑桂、刘珊、恒红等。

李(忆兰)派:刘晓勤、张红琴、赵丹红、孔庆玉、刘惠欣等。

魏(荣元)派:韩学门、李维铨(兼马派)、王文有(兼马派)、高金元、王杰、孙路阳等。

张(德福)派:张彦生、崔英杰、徐培成、李志华、陈胜利、齐建波、赵立华(兼马派)等。

马(泰)派:李维铨(兼魏派)、张彦春、王文有(兼魏派)、赵立华、张文鹏、马惠民等。

韩(少云)派:胡桂秋、宋丽等。

筱(俊亭)派:筱佩茹、新少敏、小筱俊亭(郑小娣)、李冬梅、王晓萍等。

花(淑兰)派:解郁文、徐广琴、王镇芝、郑桂芳、张丽华、赵俊芝、冯玉萍、曾昭娟、田敬阳、李娟娟、吴丹阳、艾丽珍、赵继兰、张秀云等。

谷(文月)派:张秀云、王丽京等。

洪(影)派:孙振宇、陈立行、李焕双、包连伟、杨继勉、张俊玲、石文明等。

很多人在平时都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戏曲,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对戏曲是十分热爱的。戏曲有很多的种类,比如有评剧或者是京剧等,不同品种的戏曲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评剧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比较流行,是很多人们都喜欢听的一个剧种。尤其是在华北地区或者是东北等地区,所以说,评剧是北方地区的地方戏。

要说评剧和京剧的区别,第一个就是它们所使用的伴奏乐器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多数的评剧在伴奏的时候,使用的乐器是二胡、琵琶或者是大提琴等。而京剧在伴奏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管弦乐器或者是打击类的乐器,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单皮鼓或者是京二胡等。

除了伴奏的乐器不一样,评剧和京剧之间的唱腔也有很大的区别。听过评剧的人应该都知道,评剧是夹杂着一些唐山民歌的,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评剧还有着一些基础的民间音乐,不仅如此,评剧还有着东北二人转的特点。京剧就不一样了,京剧分别有二黄和西皮。并且,评剧和京剧有着不同的唱法,评剧在演唱的时候非常讲究唱功,整体的吐字十分清晰。而京剧在演唱的时候,采取的手法却是虚实结合。

第二个原因就是评剧和京剧的受欢迎程度不同,评剧相对于京剧来说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整体的唱法比较通俗易懂。京剧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属于一种国粹,在京剧方面有很多的名家,并且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可以看到有专门表演京剧的戏团。评剧非常受人们欢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很多人都会唱上几句。另外,评剧在演唱的时候是使用普通话的,所以更加通俗易懂。

评剧发源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它是滦南三支花之一,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走遍了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创作了一百多部剧本。剧目有《现代评剧杨三姐告状》《牧羊圈》《李三娘》《花为媒》等等。现在滦南县还有成兆才纪念馆和成兆才评剧团。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 。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1] 。 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 演出的《九尾狐 》《小女婿 》,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 》《祥林嫂 》《小二黑结婚 》《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 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的地方戏都有哪些属于哪个省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的地方戏都有哪些属于哪个省、评剧和京剧的区别,评剧是哪个省的地方戏、评剧是哪里的地方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46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