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夜不闭户:意思是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不怕小偷来侵犯。形容社会治安情况很好。
路不拾遗:意思是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多事之秋:意思是指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兵荒马乱: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唐太宗。
资治通鉴里有一篇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说唐太宗和大臣讲怎么减少盗贼,有人说用重罚,太宗认为为盗者是被艰苦的环境逼迫才去做贼的,应该让老百姓过得好,就自然不当贼了。几年之后,海内升平。体现唐太宗的认识和英明。
相对于现代,古代人的素质是比较高的,自觉性比较强,贪婪的人都不会很多,古代是真的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说法。
其实这句话的境界是非常高的, 它不但可以象征一个人的素质,更可以说明当时社会的稳定程度,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小心在路上丢失了东西,无论你走到哪里,这样东西都会在原地等着你回去找,而别人是不会拿你的,在夜里你可以毫无顾忌的睡觉,门是不用锁的,无论你屋里面有多少的金银珠宝,都不会有小偷过来偷你的东西。
对于这种境界相信是一个很富有的国家才可以做到,再古代,虽然在几个朝代中也是算处于较富有的时期,但是富有大多数是相对于社会高层的,对于社会低层的农民们一般都不会很富有,所以要做到毫无窥视之心是很难的,即使你个人的素质很高,但是迫于生活你还是会做一些有悖你的内心的事情,偷一下那些贵族的钱财也是会发生的。
所以要做到以上的那种境界,个人的主观意见在古代少许存在的。而那句话的存在,是因为要赞颂当时朝代社会的繁荣发展,人民大多可以安居乐业,只是一种高度的评价而已,真实的存在是不大可能的,但在古代少些地方会存在的。
唐朝的百姓之所以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是因为唐朝的官员结合唐朝的统治者,他们对百姓进行了一个调查,然后改进了自己的政治方法,做到了体恤百姓的行为。如果体恤了百姓,百姓在这样的时代里安居乐业,他们不用再担心有偷盗的贼人,更不用担心吃不上饭,所以就会做到这样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贞观之治,在贞观之治中,统治者对国家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处理,尤其是对百姓有利的方面,进行了耕地的处理。对一些没有人耕地的荒地进行了一系列开发,他不再向百姓要求要缴纳很多,而是选择让周边的国家向其缴纳更多的东西,百姓生活的特别幸福。
虽然他们做到了这样的程度,但却还是有一些偷盗的人,于是他们都很好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甚至有的大臣还要严厉的惩罚这些盗贼,但是唐太宗严厉的禁止了他们的想法,而是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百姓之所以会偷的,大概是因为严重的赋税,导致他们的生活紧迫,没有更多的粮食来提供一家的饮食。
于是唐太宗开始了整治行动,他将朝廷里贪污的官员都剔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廉洁的清官,这样才可以帮助百姓更好的富起来。先整治朝廷的内部,最后百姓会因为统治阶级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因为百姓已经逐渐富裕起来了,所以他们就不需要再去偷盗。
唐朝就是因为先从统治阶级进行了处理,最后给百姓做了规范,百姓才对此有所改观,这也是唐太宗治国的绝技。
词目 路不拾遗
发音 lù bù shí yí
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示例 夜不闭户,~,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路不拾遗”出自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负,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后来,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又作“道不拾遗”。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ren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据史书上记载,在唐朝李世民统治的时候确实出现过这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状态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民风淳朴,很少有自私自利的人,大家也都不贪图钱财,待人处事都非常的诚实,也许一个人要做到这些很难,但是只要人多了起来,让大家养成了习惯其实是可以实现的。
人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和夜不闭户,可能有的小伙伴想到了大同社会,可能这样的情况只能在大同社会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那时的人们不用再担心物质,所有的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领取物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品不再稀缺,也就没有人竞争了。
但是其实要做到贞观之治里的这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状态,除了物质极度丰富,我们还可以靠培养人们的一种崇尚正义,美德,抵制偷窃的这种精神来做到,但是物质方面也不能过于匮乏,李世民就是这样做的,他知道百姓们偷盗都是被逼无奈,因为朝廷的税赋真的太重了,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只能选择这种不道德的方式。
所以在他在任期间,李世民提倡官员们应该要从自己做起,要提倡节俭的美德,同时要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让百姓们不用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正是因为这样的上行下效的做法,唐朝一度达到了晚上不用关门都不会有盗贼,路上丢的东西,也不会有人据为己有,虽然这个说法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唐朝的治安应该算是很好了。
原文原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以上就是关于政通人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多事之秋,兵荒马乱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政通人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多事之秋,兵荒马乱的意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什么历史时期的典故、古代真的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