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贯彻和表现。
2、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关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全部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这二者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社会历史理论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各种社会历史理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②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③两种历史观在其他问题(如关于阶级的起源问题,关于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 题,等等)上的分歧与对立,也是由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的。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经常解决的重大问题。
思辨的历史哲学,就是试图把历史过程本身作为整体来把握,并阐明其整体性的意义。
黑格尔历史哲学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透过黑格尔对历史哲学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西边的历史哲学的研究主题和特征。
在现代,孔德、斯宾格勒、汤因比等人再度显示出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热情。
孔德在历史研究中模仿自然科学,认为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力图用自然科学那样的规律来总结历史,构建历史科学。
斯宾格勒则强调历史就是文化,世界历史就是各种文化形态的“集体传记”,致力于发掘文化的内在结构。
汤因比继承和改造了斯宾格勒的观点,把历史划分为二十一个文化单元,探讨它们的兴衰周期,追寻历史事实背后的意义。
说明: 解释历史,就是要描绘在世界舞台上出现的人类的热情、天才和活力。王元化先生在其著作《读黑格尔》提到读黑格尔的感受:“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很吃力,但越读兴味越大。深刻、渊博、丰富。……作了重点记号。作了第一次笔记。”虽然《历史哲学》是一部相当“简单”的著作,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可一点也不简单。原因有两点:1,语言晦涩难懂。黑氏的语言是出了名的晦涩。这种晦涩不仅隐藏在文字之外,也隐藏在文字之中。抄写其思考的语言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但是这种对其他学者很奏效的方法现在也失灵了。他的难懂不仅在文字之外,也在文字之外。2,思想恢弘博大。黑氏的思想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理论。其一以贯之的思维模式影响其一生的著作。虽然《历史哲学》是其演讲录的合集,但是其思想的精深程度已经不亚于任何一本专业性的哲学著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黑格尔犹如一渊深潭,你是不可能马上从他的任何一本书直接踩到潭底的。 正是这样的困难使我开始怀疑选择黑格尔是否理智,但是没办法既然选择,只能前行,认真探索。正文: 黑格尔开篇将此次演讲题目定义为“哲学的世界历史”,是有其研究路径的,既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世界历史,在今天可以被称为“历史哲学”。一、黑格尔的历史分类法 很有意思的他的历史分类法,他将历史分为三类:1,原始的历史;2,反省的历史;3,哲学的历史。什么是原始的历史?即原始的历史学家所理解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学家例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其他同样的历史学家们。“我见,我信,即历史”。 他们的精神观念和思想维护着并影响着他们的历史著作和对世界历史的认知。黑格尔评价道:作家的精神和他所记述的那些动作的精神,是一般无二的。在他所描绘的一幕一幕的剧情中,他本人曾经亲自参加作一名演员,至少也是一个休憩相关的看客。他所绘画的只是短促的时期,人物和事变的个别形态,单独的,无反省的各种特点。他的愿望无非是要把他亲自观察的各种事变的所得,留下一个最清楚的影响或者栩栩如生的描绘,留给后世的人。他既然生活在他的题材的精神之中,不能超出这种精神,所以他毫无反省的必要。……在古代,历史家必然是伟大的军人和政治家。 可见,历史学家本身的视野范围决定古代历史的视野范围。什么是反省的历史?这种历史的范围是不限于它所叙述的那个时期的,相反地,它的精神是超越现时代的。在这第二类历史中,可以分出各种显然不同的门类:1,研究历史的人大都目的在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的全部历史——简单的说来,就是对于我们所谓普遍的历史。这第一类反省的历史,假如仅仅以叙述一国的全部历史为目的,那么就与原始的历史作为接近。这类编纂假若做的很好,都有极大的价值。这一类历史学家中最为杰出的、可与第一类历史学家相比拟的,就是他们记述事变的生动,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2,第二类反省的历史可以称之为“实验的历史”。当我们研究“过去”的时代,研究遥远的世界,这时候一种“现在”便涌现在我们心头——这是精神自己活动后产生的,作为它自己劳苦的报酬。历史上的事变各个不同,但是普遍的、内在的东西和事变的联系只有一个。3,第三类反省的历史是批评的历史。它有在这里申述的必要,因为它正是德国如今通行的治史的方法。它并不是我们这里所提出的历史本身,而是一种历史的历史。它是对于各种历史记述的一种批判,和对于它们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一种检查。4,末一类的“反省的历史”,开宗明义,就显示出了它是一种局部的东西。它自然是分划的,但是因为它的观点是普遍的(如艺术历史,哲学史,法律史),它形成了达到哲学的世界历史的一种过渡。这一种概念历史在我们现代里是比较发展的,而且受人注意。3,第三种历史——哲学的历史。前述的两种历史是无须解释的,它们的观念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最后一种则并非如此,它在实际上似乎需要一番阐明或者辩护。我们所能订立的最普通的定义是,“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历史的思想的考察罢了。“思想”确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如此。所以在感觉,知识和认识方面,在我们的本能和意志方面,只要是属于人类的,都含有一种“思想”。但是只凭这层理由,就说历史必须和思想发生联系,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就历史来说,思想似乎隶属于已存在的事物——实际的事物,并且以这种事实为它的基础和南针。同时哲学的范围却是若干自生的观念,和实际的存在是无关的。抱了这样的思想来治理历史,不免把历史当做一种消极的材料。不许它保存本来的面目,逼迫它去适合一种思想,就如像一般人所说的,以“先天论”来解释历史了。然而历史的职责,既然不外乎把现在和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事变和行动收入它的记载之中,并且越是不离事实就越是真实。哲学事业的努力似乎与历史学家的努力恰好相反。对于这一个矛盾,和因此而加在哲学思辨上的指摘,我们将加以解释,加以驳斥。至于通常所跳到的治史的目的、兴趣和处理方式,以及历史同哲学的关系所发生的不可胜数的特殊误解,有的是陈腐的,有的是新起的,我们可不能一一予以纠正了。二、黑格尔的理性假定前提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唯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这一种信念和见识,在历史的领域中是一个假定,但是它在哲学中,便不是一个假定了。思考的认识在哲学中的证明:理性——我们这里就用这个名词,无须查究宇宙对于上帝的关系,——就是实体,也就是无限的权力。它自己无限的素质,作者它所创始的一切自然的和精神生活的基础,还有那无限的形式推动着这种内容。一方面,理性是宇宙的实体,就是说,由于理性和在理性之中,一切现实才能存在和生存。另一方面,理性是宇宙无限的权力,就是说,理性并不是毫无能为,并不是仅仅产生一个理想,一种责任,虚悬于现实的范围之外,无人知道的地方;并不是仅仅产生一种在某些人类的头脑中的单独的和抽象的东西。理性是万物的无限的内容,是万物的精华与真相。它交给它自己的活力去制造的东西,便是它自己的素质;它不像有限的行动那样,它并不需求求助于外来的素质,也不需要它活动的对象。它供给它自己的营养的食物,它便是它自己的工作对象。它既然是它自己的神鼓吹呢的唯一基础和它自己的绝对的最后的目标,同时它又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力的权力,它把这个目标不但展开在“自然宇宙”的现象中,而且也展开在“精神宇宙——世界历史”的现象中。这一种“观念”是真实的,永恒的、绝对地有力的东西。它已经把它自己启示于世界,而且除了它和它的光荣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启示于世界——这些便是前面所谓在哲学中已经证明了的,而这里又看作是已经证明的假定。 ……从世界历史的观察,我们知道世界历史的进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知道这一种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路线——这个“世界精神”本性永远是同一的,而且它在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中,显示了它这种单一和同一的本性。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种本性必须表现它自己为历史的最终的结果。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完全接受这种实际存在的历史。我们必须审慎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要被职业历史学家所左右,说他们把自己的发明,先天的虚构、放在历史之中。但是他们自己就犯上了这个毛病。忠实地采用一切历史的东西,是我们应当遵守的第一个条件。“理性”尤其应当清醒着,反省必须活跃着。谁用合理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世界也就现出合理的样子。那么理性本身的使命是什么?假如把它同世界的关系相提并论,那就等于问,世界的最后的计划是什么?这个意思就是这个计划是注定要实现的。1, 这个计划的含义——它的抽象的定义;世界包含精神和物质的两个层次。物理的自然也包含在世界历史之中,而且这样牵涉到的各种根本的自然的关系,也有注意的必要。不过“精神”和它的发展的过程却是实体的东西。我们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观察精神——精神在这个舞台上表现了它自身最具体的现实。2,精神的本质是什么?自由,一切属性都从“自由”而得成立,又说一切都是为着要去的“自由”的手段,又说一切都是在追求“自由”和产生“自由”。“自由”是“精神”的唯一的真理,乃是思辨哲学的一种结论。精神知道它自己,同时它又是一种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自己造成自己,在本身潜伏的东西的一种活动。3,这个计划的实现。精神世界的使命,以及——因为这个精神世界便是实体世界,物质世界是隶属于它的,霍洪泽用思辨的文字来说,物质世界对于精神世界没有何等真理——整个世界的最终的目的,是“精神”方面对于它自己的自由的意识,而事实上,也就是当做那种自由的现实。4,自由发展为一个世界,它所用的手段的问题,使得我们研究到历史本身的现象。人类的行动都发生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一个人是自由的,一部分人是自由和所有人都是自由的理论。5,我们所谓的原则,最有的目的,使命,或者“精神”的本性或概念,都只是普遍、抽象的东西。原则——公理——法律——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惟其如此,无论它本身是怎样的真实,终究不能完全是现实的。目的、公理等等,只存在我们的思想之中,我们的主观计划之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它们仅仅是为自己而存在的东西,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潜伏性,但是还没有从它的内在达到“生存”。为得要产生确实性期间,必须加上第二个因素,就是实现,“意志”。我的目的——你的目的——综合的目的,大家的目的。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三、总结自由的辩证法是极端结合的中庸产物。一个普通的观念赋形于直接的现实,以及一种特殊性提高成为普遍的真理——它们结合的情形,先是两个极端间本性上的截然不同,再加上一个极端对于另一个极端的漠不相关。各个分子所立的目的是有限的和特殊的,但是必须说明的,就是各分子本身都是有知识,有思想的人类。他们目的的内容是同普通的,主要的有关公正、善良和义务等等的确定相互交织在一起;因为单纯的欲望——粗暴的和野蛮的欲望——不属于“世界历史”的场合和范围。 所以可见,历史的发展是热情和自由的规律性反应。这种不受束缚的想法加上受到束缚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正是真正的世界历史。而辩证法的逻辑的严密性也是在其中得到实现。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生平与主要著作: 黑格尔 黑格尔学派
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
1831年11月14日卒于柏林。
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
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
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
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
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
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
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 代表。
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
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哲学思想 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
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
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
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
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
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
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月出版。
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
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
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
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④精神,即客观精神;⑤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
《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后分3 卷出版的《逻辑学》。
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
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
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
《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
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 全书》于1817、1827、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
他还 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
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
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宗教哲学是黑格尔在柏林时期开讲的一个课程。
他的宗教思想是促成他死后黑格尔派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理性主义的神学传统,表现了明显的近代色彩。
从来不把宗教归结为教士的欺骗,而把它看作是历史和当代深刻矛盾冲突的表现及其解决。
人对神的观念同人对自己的观念相应,这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
黑格尔在柏林作了6次关于哲学史的讲演。
他把哲学史和哲学统一起来,哲学史在他看来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哲学,而哲学是在逻辑体系中的哲学史。
因此哲学史在总体上可以说是哲学本身,哲学离开哲学史本身便不能成为哲学。
哲学史上的多样性对于哲学的实存不仅绝对必要,而且具有本质意义。
他的哲学史讲演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
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
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
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
今天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
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
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伦理思想 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
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
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
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 绝对观念 ”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 绝对观念 ”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 绝对观念 ”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 绝对观念 ” 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企图运用辩证思想凝聚世界万象,据以揭示出现实世界的本源,黑格尔称之为对于历史的哲学或思想的考察。黑格尔将理性超脱于康德知性思维能力范畴,使理性成为一种实体(the substance),一种实现宇宙目的的无限力量。换言之,理性用于掌握概念的无限性,并成为一切合理性事物存在的基础。诚如黑格尔的名言:「凡合理的(rational)东西皆是现实的(real),凡现实的东西皆是合理的。」看似杂乱无章的精神现象,如果以思辨概念来掌握它们,则必能理解其理性规律。
黑格尔指出三种考察历史的方法:
原始的历史(Original History)如诗歌一般直接记述历史事件的所见所得。
反思的历史(Reflective History)是对于政治、艺术、法律、宗教等历史资料的编簒整理,具有历史学家个人的批判性。
至于哲学的历史(Philosophical History)则是致力于呈现真实的历史,但其真实性必须系之于理性之上。对于历史的整体性掌握表彰一种看法,即世界历史是人类的精神业绩,世界精神的发展是合理且必然的进程。就黑格尔而言,哲学家与史学家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赋予历史以客观合理性,后者则赋予历史以自身的主观意见。哲学家确信理性统治人类思维,因此理性也统治世界以及世界历史,哲学家所从事的是「化多为一」的思想工作,旨在揭露隐含于杂多的历史现象之下的必然性真理。
世界历史将繁多种类的欲求、利益及行动,当成为达到它的目的所用的工具及手段,此种见解即黑格尔《逻辑学》中所指涉的重要概念「理性的狡计」(the Cunning of reason),当理性以所有客体为手段,展现自身目的于精神现象的杂多之中,理性的无限性蕴涵于知性有限性之中,在有限性的客体依其倾向与其他客体彼此消耗时,理性藉此而实现其自身目的,正如老子的天道:无为而无不为。黑格尔清楚地将其运用在历史哲学之中:
「一般理念(the general idea)不会卷入对立与斗争之中,如此将暴露自身于危险,他始终侧身于幕后,不受侵扰与伤害,这种情形可以称之为理性的狡计:普遍理念让冲动为它工作,发展它的存在,而受到损害牺牲的永远是这些个别的冲动,因为特殊的东西对普遍物来说是微不足道,是随时准备牺牲及扬弃的。」
因此,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其实表达了辩证逻辑的主要观念,即将精神概念的发展视为是不断进化的动态观以及从整个概念体系去理解个别事物的整体观,究其内容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一)个别性的真理在于普遍性:对于真理的科学性,不能仅从表象或现象去理解,而是必须从具体的「概念」与「类」之中去掌握,换言之,群体是个体的本质,在历史哲学则表彰国家有机体的全部精神力量。
(二)有限性必须过渡到无限性:真理必须摆脱表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回到思维自身,即理性自身,并从理性的认识与实践之中,觉察到精神实体存在的必然性,所以历史哲学是一种理性必然性的哲学思辨。
(三)精神前进的动力是否定性:思维之所以自由,乃是对于他物的否定意志,而理性思维的自身否定正是它所以现实化的原因,此种否定性的力的转化与中介,正是推动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世界历史也就是理性的自我实现。
(四)绝对真理是整个概念体系:绝对理念虽是一个最高概念形式,但它的内容必须由特殊性来充实,就思维概念体系而言,「一」是「多」的形式,「多」是「一」的内容,只有从概念的整体性才能掌握真的无限性,世界历史的真理也必须由精神发展的整体过程加以考察。
因此,黑格尔关于精神概念的解说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在既定时间内精神发展的水平,即在特定时空之间的理性力量,称之为时代精神,另一种是永恒不变的精神的自我意识,即普遍与永恒存在的理性,称之为世界精神。
分类: 人文学科
问题描述:
历史主义属于历史哲学吗?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历史主义的范畴吗由于写硕士论文要用,请各位大侠们帮助解答一下,谢谢了!
解析:
历史主义是一种思考方法,历史哲学是由思想发展而起的学科。学科不能说是方法的范畴。
最早使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176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哲学》一书。在伏尔泰看来,“历史哲学”就是寻求在其整体上理解历史、理解支配历史的那些原则及它可能隐含着的意义。伏尔泰认为,历史研究不应该只是堆积历史事实,它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理解高度。
‘历史主义’这一词首先为浪漫主义者所提出,与‘自然主义’相对,用来区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表示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却没有创造自然界。以后,‘历史主义’逐渐包含了更多的意思,它既可以是一种世界观,又可以是一种研究的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主义’强调人们只有在历史中,即在事物的发展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真相。所以,所有有关人类社会的学问,在本质上都应该通过历史的考察才能认清。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观和历史哲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观和历史哲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思辨的历史哲学主要探讨人们怎样、《历史哲学》一书说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