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被称为“江城”的原因:
武汉江城的由来其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江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
长江武汉江段江面宽阔,两江交汇处,泾渭分明,这就是武汉被称为江城的主要原因。
武汉别称是江城。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超大城市 ,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2020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
武汉气候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武汉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
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百度百科-武汉
南京的简称是宁;杭州的简称是杭;北京的简称是京;上海的简称是沪;广州的简称是穗;武汉的简称是汉。
上海——沪、申
北京——京
沈阳——沈
天津——津
广州——穗
武汉——汉
重庆——渝
成都——蓉
福州——榕
宁波——甬
南宁——邕
开封——汴
兰州——皋
太原——并
晋城——泽
大同——云
洛阳——洛
南阳——宛
濮阳——濮
安阳——邺
亳州——亳
苏州——苏
杭州——杭
兖州——兖
淄博——淄
厦门——鹭
贵阳——筑
深圳----鹏
佛山——禅
西安——稿
长治--潞
晋城--泽
南京--宁
南宁--邕
武威--肃
张掖--甘
绍兴——越
中国各省市简称由来:
北京: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天津:
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上海: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黑龙江省:
由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简称黑。
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简称吉。
辽宁省:
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河北省:
相对于黄河为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因古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河南省:
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山西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山东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湖南省:
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湖北省:
相对于洞庭湖为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浙江省:
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简称浙
江西省:
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清朝时改为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陕西省:
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简称陕。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安徽省:
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江苏省:
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苏。
甘肃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长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贵州省:
明朝设置贵州省。简称贵。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四川省:
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云南省:
因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广东省:
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福建省:
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台湾省:
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宁夏回族自治区:
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西藏自治区:
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清光绪年间设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内蒙古自治区:
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鄂是湖北的别称,并不是武汉的,鄂的读音是è。
鄂è
部首:阝
笔画:11
基本释义:
1、湖北的别称。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2、姓(也有读Ào的)。满族正黄旗皇室姓 ,原姓爱新觉罗,后改为鄂。
3、古同“谔”,正直的话。
4、古同“愕”,惊讶。
5、古同“萼”,花托。
6、边界。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鄂博 [è bó]
基本释义
蒙古语obuga、oboo译音。意为石堆。游牧民族地区用土石垒成高堆,插上旗杆,作为路标或界标,叫做“鄂博”。有些用作界限的山河,也叫“鄂博”。
2、鄂棣 [ è dì ]
基本释义:以“鄂棣”比喻兄弟。鄂,通“萼”。
3、鄂申 [ è shēn ]
基本释义:唐开国名臣鄂国公尉迟敬德、申国公高士廉的并称。
4、襃鄂 [ bāo è ]
基本释义:亦作“褒鄂”。唐褒国公、鄂国公的并称。
5、鄂王 [ è wáng ]
基本释义:宋抗金名将岳飞冤死后,孝宗诏复原官,宁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
武汉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拥有湿地面积16 25万公顷,武汉也是国内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城市,因此也被称为“湿地之城”。
湿地上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保护湿地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位置境域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
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
百度百科-武汉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以上就是关于武汉的别称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武汉的别称是什么、武汉别称是什么、南京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的简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