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一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长城的修建历史非常悠久,但其最初的建造者已经无从考证了。根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有修筑城墙的习惯,而最早的长城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建造的。
到了秦朝时期,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便开始修建长城,目的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据《史记》记载:“筑长城万里,要害多抚卫,以威胡虏,奠一统华夏之基业。” 可见,修建长城是秦始皇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大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不断地进行修建和扩建。尤其是在明朝时期,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辽金和蒙古的侵袭,明朝皇帝修建了现代中国境内大部分的长城。这段时期的长城工程非常宏大,包括烽火台、关隘、城墙、垛口、箭楼等一系列防御设施。同时,为了保证建造质量和进度,明朝还成立了长城建造的专门机构——边卫营。
总结:长城的修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通过长城这一伟大工程的建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1、修建长城的主要原因是抵御敌人的进攻。 2、简介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此前,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3、意义如今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更多的在体现我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激励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保卫我中华民族。同时也在见证我中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抒写奇迹抒写辉煌。
关于长城的资料
有奖励写回答共243个回答
欢迎使用奥利给
聊聊
关注
成为第19位粉丝
最早的长城是楚国建的,叫做方城。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扩展资料: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长城不是谁单一建造的,而是经过历朝历代修建而成的。长城最早始于战国。后来秦始皇将长城连成一段。到了汉朝,由于北方的匈奴日渐强大,所以,继续修长城。之后就是明朝为了防备蒙古和后金修筑长城,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长城。
2、修建长城的原因:是古代中国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而修筑的。
扩展资料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长城所体现出的军事防御思想,在军事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事前防御。需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
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自然概况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 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最早修建长城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左传》上所说楚国"汉水以为池,方城以为城"的方城,即指此。
战国时期各国又纷纷有自己的长城,秦一统後将各国长城连起,并西至临洮东至辽东。
日后历代均有修筑。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5653865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9666130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1000—2000公里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以上就是关于长城是谁建造的全部的内容,包括:长城是谁建造的、长城是谁修建的有什么用途、中国长城是谁建造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