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梵净山并称为姊妹山的石阡县佛顶山,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水源充沛,给“夜郎古国”石阡这片温婉的福地增添了一份壮阔之美,孕育了底蕴厚重的特色文化。占全县总人口74%的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催生出灿烂而精彩的“非遗”文化。
石阡,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品牌独特。春去秋来,不同时节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活动,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与魅力。仡佬毛龙节、石阡木偶戏、石阡说春,这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文化发展态势,被石阡人称为“非遗三件宝”,成为3张亮丽而耀眼的文化名片。
一道盛宴——仡佬毛龙节
石阡“仡佬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石阡的仡佬毛龙节,是以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为主的一种民俗活动,活动时段为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龙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仡佬毛龙节包括“龙”信仰、附属图腾信仰、扎艺、玩技、念诵等基本要素。2006年5月,石阡仡佬毛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初二、初三是准备阶段,由村寨里的“堂主”,带领2至3名有文化、口碑好的村民到各家各户集资,采购竹、纸、浇烛石蜡等“扎龙”所需材料,然后请艺人“扎龙”。扎好毛龙后,正月初六或初七要举行开光仪式。系列仪式结束后,人们才能托举着神圣的毛龙走村串寨集中表演。当天,来自全县各村寨、社区的近100条毛龙灯队齐聚县城,各施绝技,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到了正月十五、十六,就是“烧龙”的日子。来自十里八乡的毛龙队伍在广场上一字排开,锣鼓鞭炮声中,用黄纸折成的祝告、供品等与毛龙灯一并焚烧,表示本寨诚心诚意耍了毛龙、敬了神,乞求其庇佑全村寨人民平安大吉。烧完毛龙,将衣箱、锣鼓等送到下届堂主家中,新堂主招呼烟茶、招待夜宵。至此,一年的玩龙活动全部结束。
一截木头——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俗称“木斗斗戏”或“木脑壳戏”,是流传于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民间傀儡戏曲剧种,鼎盛时期的演出范围辐射到湘、鄂、渝、黔等周边地区。据口传资料,大约在200年以前,木偶戏自湖南辰溪传入,至今已有七代传人,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以远的“刻木人像”的“傀儡”,为宋元时期杖头傀儡的遗存。2006年5月,石阡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阡是全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在木偶戏角色的制作上融合了各民族的特点,除了侗族特点外,还加入仡佬族筒裙、破肚衣等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目前,在石阡民间活跃着3支木偶剧团。其中,花桥镇付家三兄弟的民间木偶剧团成立较早,三兄弟不仅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熟练驾驭木偶进行演出,而且将侗族特有的传统木刻技艺融汇其中,人物造型独特,服饰色彩艳丽,舞动起来活灵活现。他们凭借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能演200余出木偶戏。
在石阡坪山乡还活跃着一支民间剧团,专职表演的剧团成员有6人。他们多受乡里乡亲之邀,在婚庆、还愿、祭祀等特殊仪式上表演。为了培养继承人,他们要求孙辈们在课余时间随行学艺,现已有10余名徒弟。
石阡民族中学是该项目在校园传承推广的重要场所。学校专门开设木偶戏课,向学生们教授木偶戏的基础知识和表演、唱腔等方面的技艺。此外,该校木偶剧团的老师们还把部分经典剧目进行收集整理,编写成乡土教材,现已整理出《赐马叼袍》等20余出完整的剧目。
一段歌谣——石阡说春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花桥镇坡背村。2011年6月,石阡“说春”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阡说春”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入选非遗扩展名录。
说春活动在立春前后进行。相传这个村里的封姓人家是唐朝时所封的“春官”后代,春词中“唐朝差我送春人,特来贵府开财门”就说出了说春之起源。
“正月立春雨水节,不犁山土要犁田”“人人要学庄稼佬,不久就得新米尝”等劝勉人们珍惜时光、勤恳劳作的词句,在乡间地头广为流传,体现了侗族同胞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
封家说春属于“说正春”,一般为家传,不传外姓,并受特定的说春地域限制,即在镇远、施秉、三穗、玉屏、岑巩5县范围内进行。
除封姓说春之外,县内各地“春官”则属于“说野春”,又称为“说耍耍春”“说花花春”。比起“说正春”,他们的春词比较灵活,不拘古节,无论从春词或唱腔上看,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春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语言、音乐、说唱等方面的特点,对研究当代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存观、道德观、伦理观提供了有力例证。
五线城市,石阡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之间,总面积为2173平方千米[34]。下辖3个街道、6个镇、10个乡。[1]
石阡历史悠久,秦嬴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设石阡府,1914年改府为县。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进出石阡,留下了深深的革命印迹,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有万寿宫、禹王宫、府文庙等诸多历史文物古迹,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说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木偶戏、仡佬毛龙、仡佬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石阡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之间,总面积为2173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6个镇、10个乡。
石阡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面积占773%,丘陵、谷地占227%。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斜,武陵山南支脉贯穿全县。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7座,佛顶山系梵净山的姊妹山,主峰海拔18693米,为县内最高点,西北面乌江边的高滩为县内最低点。
相关历史文化
石阡历史悠久,秦嬴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设石阡府,1914年改府为县。有万寿宫、禹王宫、府文庙等诸多历史文物古迹,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
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说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木偶戏、仡佬毛龙、仡佬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有品质优良的石阡苔茶资源,历史悠久,唐宋即为贡茶。
石阡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974%,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优良率达995%。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有中国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国家级湿地公园鸳鸯湖,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百度百科-石阡县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时代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主要结合语言、音乐、说唱等方面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传播较广。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农耕意识的表现,对农耕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说春是石阡什么民族的文化
说春是我国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的价值,其主要结合语言、音乐、说唱等方面的特点,对研究的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说春主要活跃在立春时节前后,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和出现,根据考证,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春官”,他们主要负责掌管邦国的礼节,唐代的时候将礼部长官称为“春官”,此后也成为礼部的代称。
作为侗族的民族传统,说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并广为传播,侗族说春,其实也是当地人民农耕意识的一种表现。
在每年立春前后的时候,石阡侗族人民会由一百多名“春官”手端“春牛”,挨家挨户的说春,并送上当年日期和节气的春贴。在2011年的时候,石阡说春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贵州省石阡县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农历二十四节气历史渊源是什么呢?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历二十四节气1、“春官”是周代一种职官,执掌农耕事务。后世民间出现扮装春官的说唱艺人在农村走家串户表演,形成一种劝农祈福的“春官送春”习俗。说唱者又被俗称为“春倌”。清乾隆石阡府志、县志有说春习俗的记载。石阡侗族吸收了这一习俗并传承下来。
2、相传唐朝皇帝李世民时期,有封氏兄弟为其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太宗分封时,兄弟两人愿为国家尽自己绵薄之力,于是太宗皇帝封他俩为“春官”(春官在古代就是掌管一个地方的礼节,每年向百姓讲解农事季节),并世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官说春逐步由官方演变成民间形式,立春前后春官走村串寨去说春,用演唱的形式劝农行耕、教化民众,这个民俗逐步传承下来。
3、石阡说春这一民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通过世代相传,其基本形式得以保留。在20世纪末,随着现代生活步伐与节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这一古老习俗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以上就是对于农历二十四节气历史渊源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不是外号时迁,他本名就是时迁,外号鼓上蚤。
时迁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鼓上蚤,高唐州人氏,出身盗贼,在与杨雄、石秀投奔梁山途中,因偷鸡被祝家庄活捉,引出梁山三打祝家庄。他曾到东京**雁翎金圈甲,赚取徐宁上梁山,并在梁山攻破大名府、曾头市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七位,上应“地贼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后病死于杭州,追封义节郎。
以上就是关于神秘的夜郎古国,佛顶山下藏着“非遗三件宝”全部的内容,包括:神秘的夜郎古国,佛顶山下藏着“非遗三件宝”、石阡县属于几线城市、石阡县属于哪个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