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

猴头菇的吃法2023-05-04  27

50岁称为是知命之年。意思是到了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知命之年是形容男子的,当男子到了五十岁,通过岁月的积累,此时他已经能明辨事理且不容易被迷惑,并且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人们常说五十知天命。

古代称50岁男子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艾语出《礼记·曲礼上》有五十曰艾;知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同年龄的称呼: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知命:指50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知命之年

[成语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典故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译文:五十岁了,有一个儿子,刚刚二十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50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50岁属于中年年龄段。新年龄分段说明,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性质为分段。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此外,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所以,正确计算年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0岁只能算中年人,不能算老年人。

对于一个人生理年龄的判断和定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中有最新的标准,即18至65岁属于年轻人,66至79岁属于中年人,80岁以上属于老年人。所以,50岁连中年都算不上。

当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背景,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在中国,当前社会的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很多人把40-50岁定义为中年。所以50岁从生理年龄上来说应该属于中年。

以上就是关于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全部的内容,包括: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50岁古代年龄的称谓是什么、50岁是什么之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79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