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替牛文言文

田野花香2023-05-04  22

1 以牛替羊文言文翻译

以羊替牛原文出处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④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⑤?’ 对曰:‘将以衅钟⑥。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⑦,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⑧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⑨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⑩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⑾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⑿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⒀也。” 注释①齐宣王:姓田,名辟疆。

齐威王的儿子,齐泯王的父亲,约公元前319年至301年在位。 ②齐桓、晋文:指齐桓公、晋文公。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是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至前628年在位,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③无以:不得已,以同“已”。

④胡龁:人名,齐宣王身边的近臣。 ⑤之:动词,去,往。

⑥衅钟: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抹钟的孔隙,用来祭祀。按照古代礼仪,凡是国家某件新器物或宗庙开始使用时,都要杀牲取血加以祭祀。

⑦觳(hu)觫(su):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⑧爱:吝啬。

⑨褊(bian):狭小。 ⑩异:动词,奇怪,疑怪,责怪。

⑾隐:疼爱,可怜。 ⑿无伤:没有关系,不要紧。

⒀庖厨:厨房。 译文;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

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

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 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

’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

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

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

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区;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2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衅钟”。

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

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我不忍心看它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的样子,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衅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

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3 以羊替牛你能想到甚么名言

古时候,人们每到1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1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类祭祀仪式叫“祭钟”。

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1头牛,就是要杀1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1天,齐国都城里来了1个人,他牵着1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

这时候,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模样,我真不忍心看了。

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1仪式也废除吧?” “这怎样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模样吧,就用1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故事告知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暴在本质上是1样的,都不能算是善良。

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4 我要《以羊替牛》和《狂泉》这两则寓言的读后感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狂泉不过是个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国君的可悲在于屈从、不能坚持真理。 多数人的荒谬有时竟会成为“真理”,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荒谬。如果在黑白颠倒的世界里,所有人都说那张白纸是黑的,你能勇敢地站起来说那时白的吗?你是否会狐疑的询问自己:是否是我记错了?或是我原本就是错的? 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看来真不会有好下场 人狂己不狂,能办到吗?相信自己,有时候就是对的,哪怕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再疯狂。 人错己不错,能做到吗?坚持己见,有时候就是对的,哪怕和自己站在一起的人再少。 人狂己勿狂。 人错己勿错。 多数人的荒谬有时竟会成为“真理”,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荒谬。

5 古文《以羊易牛》全文解释

原文: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译文: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寓意:

“以羊易牛”主要说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

羊的寓意及象征意义

据考古研究发现,羊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很多考古遗址都出土了 羊的器物,比如: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塑羊,陕西西安半坡的羊骨、羊臼齿等,商周时期造型为羊的器物等等。由此可见,羊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以至于这一元素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十二生肖中羊就独占一席;成语中有三阳开泰、素丝羔羊等;生活用器中,青铜铸造的“四羊方尊”等。而现在,很多地方依然保有“羊节”的习俗,比如:徐州长达一个月的伏羊节;云南牟定彝族的羊年;云南大理白族的祭羊;四川秀山苗族的羊马节;还有族的牧羊节等。虽然过节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从侧面反应出的“羊”文化的吉祥寓意。

为什么羊寓意吉祥呢?笔者先以下两方面来做出简要阐述。

1、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很多变化都无法理解,以至于转求。而被他们最早驯化的羊不仅性格温顺好养活,而且为人类提供了衣食所需,最重要的是繁殖力还非常强。这对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时代的人类来说,大大提供了生命延续的保障。为了感激羊的贡献,人类便将羊作为本部落的图腾,以期祝福。后来,羊成为人类的首选,人类认为羊具有灵性,只有用羊来祖先,祖先才会后代吉祥。

彝族人认为人死后就会产,所以他们会举会亡灵招仪式。他们先将死者火化后,然后在代表死者的人形木架顶上附上羊毛,以祝亡灵早日回生。以至于《礼记》中有此记载“凡祭宗之礼羊日”。而云南大理的部分少数,也是认为人死后有灵,只有羊能指引灵使其与祖先亡团聚。

这里就有人好奇了,为什么“羊节”多为少数?

我们知道,羊以草为食,而少数生活西北更是一处天然的牧场。很长时期以来羊一直是当地少数的重要资产。以至于族名都和羊有关,比如羌族,《说文解字》中说:“羌,从羊。”相传,周朝时,西北羌族以羊为图腾,后来到青海、等地,也将崇羊文化带至途经各地,现如今,湖南省西南边区的侗、瑶等少数中依然传唱着 羊的古老歌谣。更有甚者,还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由羊变幻而来。部分杨姓甚至将“杨”改为“羊”。

2、汉字文化

翻开字典,就会发现以“羊”为偏旁的字出奇地多,以《辞海》来说,单是以“羊”为部首或偏旁的分别有39个和35个辞组,而且这些字的意思多含有、广阔、吉祥之意。比如“善”,《说文·段注》中有“善神,谓之祥”;又比如“美”字就起源于古人喜庆活动时头戴羊角,以表明此人就是“羊”,“以羊为美”、“羊大则美”的这种审美文化对后来中国的美学、文学、思想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还有“羡慕”、“君”、“洋”等等。

其实,在没有“祥”字之前,人们就把“羊”当“祥”使用。《康熙字典》中有:“羊,祥也。”《说文又正》中也有:“羊,祥声相近;祥,善也。”在出土的不少古代器物中就有“吉羊”,作“吉祥”之意使用。

接下来,我们从中国传统“羊节”习俗探究羊的吉祥文化象征意义。

1、羊象征着美德的吉祥文化意义

百善孝为先,在传统“羊节”中,羊代表着。《春秋繁露》中的:“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意思是说羔羊好像懂得母亲艰辛,总是跪着以示感恩,以至于陕西宝鸡还有“跪羊石”之说。此外,哈克族也有用“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借羊的吉祥意义表达对客人的美好期愿。

2、羊象征着祥和亲善性格

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难发现羊有很多性格优势,温顺、善良、亲切。《考工记》注有“羊,善也”。其一,羊很合群。《说文》中有:“羊性好群”。羊群都听从头羊指挥,主动服从头羊安排,忠于头领、怜爱部属、仁爱友善,这对历史初期,人类群居以求生存具有极好的示范作用。

其二,“鱼”“羊”为“鲜”的来历。据《广东新语》记载:东南沿海少羊而多鱼,当地人不知羊为何物,而西北黄土高原却多羊而少鱼,人们不知鱼为何物,所以人们便将“鱼”“羊”合为“鲜”字,以实现陆地和海洋的幻想,看似简单的来历,其实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一种折射,这反应了中华容山纳海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三,“三水骑羊”之类的神话故事。象征了人类共同合作的强烈愿望。羊身上的这些优点,是人类群居、特别是后期少数群居必备的良好品质,所以他们会以“羊节”的形式来表达对羊的赞美。

3、羊象征着财富和权利

《啤雅广要》中记载:沛公始为亭长,梦逐一羊,拔角尾,皆落。辩者曰:“羊去角尾,乃王也”。这话的意思是刘邦以后将称霸天下。故事虽然,但却说明了一个“传统”,即中国人很喜欢将某些动物代指权力,比如逐鹿中原,就是将鹿作为权力的象征。在传统“羊节”中,羊与鹿一样也是或帝位的象征。以至于有“得羊则得政,失羊则失政。”的这种说法。

在以物易物的年代,羊还起到了货币的作用。古彝文上就这样写到“四只羊换一条牛,二只羊可送走一个祖先亡……”。近代凉山彝族还有“打冤家”的活动,战利品就是羊,如果死了人,也可以羊作为折旧单位进行赔偿。

总之,我国的传统“羊节”伴随着人类文明与羊文化的发展及演变。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仅发挥了其物质作用,还衍生出了大量的羊文化,使羊这一动物形象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吉祥文化之意。

参考文献:

蔡梅良 《从中国传统“羊节”习俗探究羊的吉祥文化象征意义》

以上就是与羊的寓意及象征意义相关内容,是关于生肖的分享。看完生肖羊的来历简短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毛不拔

不吃羊肉羊臆臭——自背臭名

豺狼朝羊堆笑脸——阴险歹毒

豺狼披羊皮——充好人

长颈鹿进羊群——高出一大截;非常突出

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三句话不离本行

打猎放羊——各干一行

打兔子捉到黄羊——捞外快;格外

羝羊(di y——ng公羊)触藩(f

叼羊游戏中的小羊羔——任人撕扯

丢了羊群捡羊毛——大处不算小处算

丢了一只羊,捡到一头牛——吃小亏占大便宜

丢下黄羊撵(ni——n追赶)兔子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恶狼装羊——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饿狼吃羊羔——生吞活剥

饿狼窜进羊厩(jiu)——无事不来;想饱口福

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

翻穿皮袄——出洋(羊)相;装相(羊)

放羊的捡柴火——一举两得;捎带活

放羊的去圈马——乱套了;乱了套

放羊的拾柴禾——捎带

放羊娃打酸枣——捎带活

放羊娃盖楼房——发了洋(羊)财

放羊娃喊救命——狼来了

放羊娃拾粪——两不耽误;两得其便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黄羊的尾巴——长不了

黄羊跑到虎穴里——凶多吉少

风中的羊毛——忽上忽下;不知下落;下落不明

赶着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赶着绵羊上树——难往上巴(扒)结

耕牛吃羊草——怎能吃得饱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猴子骑绵羊——神气活现;神气十足

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狐狸找羊交朋友——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猢狲骑山羊——抖威风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

叫羊看菜园——越看越光

烤熟了的羊头——龇牙咧嘴

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

拉骆驼放羊——高的高,低的低

狼给羊献礼——没安好心

狼夸羊肥——不怀好意

狼也跑了,羊也保了——两全其美

狼崽进羊圈——没好事;不是好事

狼装羊笑——没安好心;居心不良

老虎吃羊羔——不吐骨头

狼头上插竹笋——装样(羊)

离群的羊羔——孤孤单单

狼窝里的羊——九死一生

黎明的觉,半道的妻,羊肉饺子清炖鸡——难得的好处

两分钱买个羊蹄子——横扯筋;扯筋

狼哭羊羔——假仁假义;虚情假意;假慈悲

两个羊羔打架——对头

六月里冻死羊——说来话长

买只羊羔不吃草——毛病不少

猛虎闯羊群——一团糟;一片混乱

马粪球,羊屎蛋——外光里不光;表面光

迷途的羔羊——无家可归

骆驼进羊圈——不入门

绵羊摆在案板上——任人摆弄

绵羊的尾巴——油水多;翘不起来

绵羊走到狼群里——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绵羊结伙——三三两两

绵羊进狼窝——自投罗网

绵羊跑到驴群里——充大个儿

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牛羊人圈鸟落窝——各得其所

牛羊的肚腹——草包

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毛羊毛和驴毛——全是痞(皮)子出身

牛驮子搁在羊背上——担当不起

牵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牵只羊全家动手——人浮于事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山羊爱石山,绵羊恋草滩——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山羊吃薄荷——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山羊打架——勾心斗角

山羊额头的肉——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山羊拉屎——稀稀拉拉

山羊拴在竹园里——乱缠;缠住了

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绳子牵羊羔——让它往哪里走,它跟着往哪里走

顺手牵羊——趁机行事

四个兽医抬只羊——没法治;没治了

铁匠牧羊——干的不是那一行

屠夫杀羊——内行

亡羊补牢——为期不晚

喂兔养羊——本小利长

瞎子吃羊肉——块块好

瞎子放羊——由它去;随它去

小偷进牧场——顺手牵羊

小羊羔拉屎——稀稀拉拉

胸口塞羊毛——乱糟糟

绣娘爱针线,牧人爱牛羊——干一行爱一行

许不下羊羔许骆驼——巧言哄人

羊肠小道——绕来绕去

羊闯虎口——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有进无出

羊闯狼窝——白送死

羊吃青草猫吃鼠——各人有各人的福

羊抵角——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羊儿不长角——狗头狗脑

羊儿不吃草——壮不了

羊粪蛋下山——滚蛋

羊羔踩到稀泥凼(d——ng 水坑)

羊角插在篱笆里——伸头容易缩头难

羊看菜园——靠不住;不可靠

羊拉屎——零零散散

羊毛里找跳蚤——没着落

羊圈里的驴粪蛋——数你大

羊圈里的骆驼——数它大

羊圈里关狼——自招灾祸

羊圈里跳出个驴来——显大个儿

羊群里的大象——突出

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与众不向

羊群里跑出个小兔子——野种

羊群里跑骆驼——高人一头;身高气傲;抖威风

羊群里钻进一只狼——一团混乱;遭殃

羊群遇恶狼——各散四方;四处逃散

羊身上取驼毛——梦想;办不到;天下奇闻;无奇不有;白日做梦;没法办

羊头安在猪身上——颠倒黑白

羊头插到篱笆内——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一枪打两只黄羊——一举两得

有骆驼不讲牛羊——光拣大的说

又想要公羊,又盼有奶喝——贪得无厌;难两全

关于羊的歇后语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又想要公羊,又盼有奶喝贪得无厌;难两全

有骆驼不讲牛羊光拣大的说

一枪打两只黄羊一举两得

羊头插到篱笆内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羊头安在猪身上颠倒黑白

羊身上取驼毛梦想;办不到;天下奇闻;无奇不有;白日做梦;没法办

羊群遇恶狼各散四方;四处逃散

羊群里钻进一只狼一团混乱;遭殃

羊群里跑骆驼高人一头;身高气傲;抖威风

羊群里跑出个小兔子野种

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与众不向

羊群里的大象突出

羊圈里跳出个驴来显大个儿

羊圈里关狼自招灾祸

羊圈里的骆驼数它大

羊圈里的驴粪蛋数你大

羊毛里找跳蚤没着落

羊拉屎零零散散

羊看菜园靠不住;不可靠

羊角插在篱笆里伸头容易缩头难

羊羔踩到稀泥凼(dang 水坑)不能自拔

羊粪蛋下山滚蛋

羊儿不吃草壮不了

羊儿不长角狗头狗脑

羊抵角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羊吃青草猫吃鼠各人有各人的福

羊闯狼窝白送死

羊闯虎口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有进无出

羊肠小道绕来绕去

许不下羊羔许骆驼巧言哄人

绣娘爱针线,牧人爱牛羊干一行爱一行

胸口塞羊毛乱糟糟

小羊羔拉屎稀稀拉拉

瞎子放羊由它去;随它去

瞎子吃羊肉块块好

喂兔养羊本小利长

屠夫杀羊内行

铁匠牧羊干的不是那一行

四个兽医抬只羊没法治;没治了

顺手牵羊趁机行事

绳子牵羊羔让它往哪里走,它跟着往哪里走

山羊拴在竹园里乱缠;缠住了

山羊拉屎稀稀拉拉

山羊额头的肉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山羊打架勾心斗角

山羊吃薄荷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山羊爱石山,绵羊恋草滩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牵羊进照相馆出洋相

牛羊人圈鸟落窝各得其所

牛羊的肚腹草包

牛驮子搁在羊背上担当不起

牛毛羊毛和驴毛全是痞(皮)子出身

绵羊走到狼群里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绵羊跑到驴群里充大个儿

绵羊进狼窝自投罗网

绵羊结伙三三两两

绵羊的尾巴油水多;翘不起来

绵羊摆在案板上任人摆弄

关于羊的歇后语大全

上供的羔羊 —— 豁出去了

羊群里的大羊羔 —— 宠儿

山羊爬坡 —— 步步高升

狼群里跑出羊来 —— 不可能

卖羊肚儿的说梦话 —— 哪里摆;哪块儿摆

颈脖子上张羊子 —— 高兴;高醒

老虎追羊 —— 志在必得

老虎跑到羊群里 —— 冒充老大哥;纵横无阻

狼群里跑出羊羔来 —— 不可能的事

羊二庄的武故事 —— 从打头儿来

挂羊头买狗肉 —— 有名无实

饿虎吃羊 —— 干净利落

山羊子不长角 —— 狗种;够种

刚出生的羊羔 —— 就知道找草吃

羊羔子不长角 —— 装狗相

饿狼窜进羊厩 —— 无事不来;想饱口福

白狗轧勒羊道里 —— 冒充,自抬身价;冒充

把狼关进羊群里 —— 自讨苦吃

饿狼吃羔羊 —— 生吞活剥

羊伴虎睡 —— 靠不住

无角的山羊 —— 自惭形秽

买王得羊 —— 不失得望(王:王献之。羊:羊欣。两人都是东晋书法家,羊欣书法曾得到王献之传授,颇具神韵。这里指他们的书法作品。)

买牛得羊 —— 大失所望

大风刮羊圈 —— 飞扬跋扈

又要公羊,又要喝奶;土楼里造飞机;瞎子不知阴天 —— 异想天开

孤独的羔羊 —— 无娘的崽

羊群里的象 —— 突出

种姜养羊 —— 本少利长

羊头插在篱笆上 —— 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六月天冻死羊 —— 说来话长

饿虎吞羊 —— 干净利索

挂羊头卖狗肉 —— 虚情假意

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 —— 毛不拔

豺狼朝羊堆笑脸 —— 阴险歹毒

长颈鹿进羊群 —— 高出一大截;非常突出

打兔子捉到黄羊 —— 捞外快;格外

刀下的绵羊 —— 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羝羊(di yang公羊)触藩(fan篱笆) —— 进退两难

叼羊游戏中的小羊羔 —— 任人撕扯

丢了一只羊,捡到一头牛 —— 吃小亏占大便宜

丢下黄羊撵(nian追赶)兔子 —— 不知哪大哪小

恶狼对羊笑 —— 不怀好意

恶狼装羊 —— 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饿狼吃羊羔 —— 生吞活剥

饿狼窜进羊厩(jiu) —— 无事不来;想饱口福

赶着绵羊过火焰山 —— 往死里逼

赶着绵羊上树 —— 难往上巴(扒)结

耕牛吃羊草 —— 怎能吃得饱

狗扯羊肠 —— 越扯越长

好斗的山羊 —— 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猴子骑绵羊 —— 神气活现;神气十足

猴子骑羊 —— 不成人马

狐狸找羊交朋友 —— 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猢狲骑山羊 —— 抖威风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 —— 虎口余生

黄羊的尾巴 —— 长不了

黄羊跑到虎穴里 —— 凶多吉少

叫羊看菜园 —— 越看越光

看羊的狗 —— 一个比一个凶

烤熟了的羊头 —— 龇牙咧嘴

狼给羊献礼 —— 没安好心

狼哭羊羔 —— 假仁假义;虚情假意;假慈悲

狼夸羊肥 —— 不怀好意

狼窝里的羊 —— 九死一生

狼也跑了,羊也保了 —— 两全其美

狼崽进羊圈 —— 没好事;不是好事

狼装羊笑 —— 没安好心;居心不良

老虎吃羊羔 —— 不吐骨头

离群的羊羔 —— 孤孤单单

两分钱买个羊蹄子 —— 横扯筋;扯筋

有关莲花歇后语

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莲花歇后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向阳的雪莲 不怕动;不怕冻

2、瞎瞎莲菜 坏心眼

3、望乡台上打莲花落 不知死的鬼;不觉死的鬼

4、 望乡台上唱莲花落 不知死的鬼

5、塘里的莲花 根连着根

6、死莲结的藕 世界上少有

7、死莲花会有藕 世上少有

8、说得口吐莲花现 花言巧语

9、水莲寨打窨子哩 井够了

10、释迦佛下莲台 忍无可忍

11、沈梦莲见陆和 一帖药

12、三十黑了吃藕 一年不如一年;一莲不如一莲

13、三寸金莲走路 摇摆勿定

14、莲子芯儿就黄连 苦上加苦

15、莲子芯 苦人;苦仁

16、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离儿腹内酸

17、莲子不叫莲子 藕豆;殴逗;讴逗;殴斗

18、莲叶上装水 装也不多;无福;无壶

19、莲叶上的水珠 不占;不沾

20、莲生水中 不扶自直

21、莲蓬子不叫莲蓬子 怄人;藕仁

22、莲蓬头下洗澡 冲人;充人

23、莲蓬头下长大的 心眼儿多

24、莲蓬结子 心连心;配偶;配藕

25、莲蓬结籽 心连心;心连着心

26、莲蓬梗打人 丝尽断;私情断;丝尽情断;思尽情断;私断;丝断

27、莲蓬秆打人 丝情不断;私情不断

28、莲藕有节又有礼 似通不通

29、莲藕孔里过风 半通不通

30、 莲藕孔过风 半通不通

31、莲藕炒豆芽 勾搭;钩瘩

32、莲藕不切节 两头都不通

33、莲花梗打人 丝尽茎断;思尽情断

34、莲花出水 一尘不染

35、莲花池里下饺子 异想天开;水分太多;水份太多

36、莲花并蒂 偶成双;藕成双

37、莲抱腿子发气疼 不关心上的事

38、口吐莲花 多吃藕了

39、叫化子唱莲花落 穷开心

40、叫花子唱莲花落 穷开心

41、脚底莲花 步步生

42、火烧莲花寺 庙灾;妙哉

43、火烧红莲寺 庙灾;妙哉

44、火里莲花 折了根本

45、活虾煲莲藕 入窟出窟都是死

46、活金莲熬药 暗地里放毒

47、荷花不结籽 没脸;没莲

48、禾虫煲莲藕 人窟是死,出窟也是死

49、嚎天犬夺宝莲灯 干打的合神

50、罐子里栽莲花 沤死了;藕死了

古代六畜分别是马、牛、羊、鸡、犬、豕,豕就是猪。因为早期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有限,所以选择了这六畜进行驯服饲养,经过千年的岁月才将它们变为家畜,直到现在人类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依然还是六畜中的牛、羊、鸡、猪。在古代并不是所有六畜都能拿来食用,例如,马是重要的交通、作战工具,而牛是重要的劳作工具,所以他们一般是禁止宰杀的。那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最主要的肉类来源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提到“肉”,那么绝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都是猪肉,这是现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造就的。但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很长一段时间里,羊肉才是餐桌上的主角,猪肉与羊肉的缠斗,历经了千年。

中国人驯养家畜的历史悠久,在先秦时代,就开始饲养马、牛、羊、猪、狗、鸡,是为“六畜”。六畜当中,牛、羊、猪属“太牢”,就是祭祀会用到的肉类。在《国语·楚语下》里有一段关于汉时饮食习惯的介绍:“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说是天子牛羊猪都吃,诸侯吃牛肉,卿能吃羊肉,大夫次之吃猪肉,鱼肉算是肉类里不那么值钱的,当然,有肉吃也不错了,庶民日常都只能吃菜。

明明有六畜,怎么打进决赛圈是羊和猪呢来看看它俩晋级的原因。

六畜中马的产地不在中原,且基本用于骑乘,这高于了食用的价值,自然舍不得吃。

牛一般会用来祭祀,地位高的人也会吃,但自从春秋后期发明了铁犁开始,牛就算重要劳动工具了,由此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杀耕牛,唐武宗就说了,“牛,稼穑之资,禁人屠宰”。人们与牛基本上是伙伴关系,自然死亡后才能被用作他途。至于《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大口吃牛肉,则是特例,他们本就持挑战统治规则的心态,算是一种饮食朋克。

鸡、狗的产肉量与大型牲畜没法比,自然也不是主要肉类来源。余下同属太牢的羊、猪,都有粉丝。

孔子曾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送我十条咸猪肉,我就收他做学生;鸿门宴上,项羽曾赏了樊哙一生彘肩,樊哙放在盾牌上,切来便吃。

羊肉这边也有故事。鲁宣公二年,郑国打宋国,为宋国将领华元驾驭马车的羊斟,因在前夜没被分到羊肉吃,而别人都有,第二天赌气,驾着马车就把华元送给了敌国。成了一碗羊肉引发的惨案。

此时猪羊在食用量上几乎平分秋色,既有“泽中千足彘(250只猪)”,也有许多人家拥有“千足羊(250只羊)”的说法。

从魏晋起,猪羊的食用比重开始有了倾斜,羊肉开始占据了上风,并一直维持了千年之久。这或许是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风俗影响,此时猪的饲养规模开始萎缩,在南北朝时期,《洛阳伽蓝记》已称“羊者是陆产之最”。

羊肉的领先势头在唐朝一直保持,《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105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文人笔下有“羊羔美酒”,却没有“猪仔美酒”一说。

唐代有一种特殊的宴会叫“烧尾宴”,是为了官员庆贺升迁所办,其名字来源,据说也与羊有关。因为新羊融入羊群会被欺负,只有火烧新羊的尾巴,才能使它顺利融入。所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官场,也要“烧尾”,以祈仕途顺利。

有一次韦巨源升官做了尚书,宴请宾客,在他的烧尾宴之上,除却个别熊、鹿山珍,硬菜基本由羊肉构成。

比如一道“通花软牛肠”,是用羊骨髓与牛肉搅拌在一起做成香肠,再用羊油烹制。“羊皮花丝”即细切的羊肚丝;“逡巡酱”即为鱼肉羊肉制作的酱,鱼羊为鲜;“五生盘”即羊、猪、牛、熊、鹿5种肉的拼盘;“格食”便是用羊肉、羊肠拌豆粉煎制而成等等。最夸张的是“升平炙”,一道菜用三百条羊舌、鹿舌烤熟后拌在一起,即寓意能言善辩,又体现君臣一条心。如此盛宴,桌上也不见猪肉的身影。

至宋朝,羊肉更是愈发拉大了领先的身位。《宋史》里有这么个段子,宋仁宗“宫中夜饥,思膳烧羊”。说是宋仁宗饿了,半夜起来想吃羊肉,宋仁宗是否对羊肉爱得深沉不清楚,只是宫中“御厨止用羊肉”啊,没别的肉。这时宫廷御厨一年开销羊肉43万斤,而猪肉只有4000斤。

宫里爱用羊肉,自然上行下效,从官员到民间,羊肉也成为了餐桌上的头等肉食。民间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考上了秀才举人,乃至烧香还愿,如果没有一只羊在案上放着,那简直拿不出手。

著名吃货苏东坡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吃羊肉吃到腻味,说“十年京国厌肥羜”,但在被贬至惠州后,又还是念念不忘,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写,惠州市场寥落,商品匮乏,然而每日杀一只羊。

苏轼是被贬斥来的罪官,自然没资格同当地权贵争抢好的羊肉,于是他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些没人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后,苏轼先是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浇酒撒盐,用火烘烤,烤至微焦,在骨间摘剔碎肉,他自称这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和滋味。不知不觉,还开创了羊蝎子的古典主义吃法。苏轼说唯一的缺点便是,自己把骨头上的肉剔光了,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显得闷闷不乐。

韩宗儒是苏轼的好友,不知道是不是被苏轼所影响,也酷爱羊肉,无奈家里穷,买不起。当时苏轼的字已在北宋闻名,韩宗儒便将苏轼写给他的信送给殿帅姚麟,一次就换了十几斤羊肉。发现了这个生肉之道,韩宗儒开始频繁写信,有人告诉了苏轼其中玄机,苏轼也不恼,在韩宗儒又派仆人来催回信的时候,便笑答,你回去说,今天屠户休息,没肉吃了。所谓“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也成了一段社会时尚。

不过,也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留下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肘子”和那首著名的《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尽管猪肉在当时尚处于有钱人不屑吃,没钱的人不会吃的边缘地位,但毕竟和价高量少的羊肉(受疆域问题影响,此时宋朝的羊肉主要已经依靠进口了)相比,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有肉吃就不错了。《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开封每晚都有数十人驱赶着上万头猪进京的壮观场面。

因此,虽然在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元代,羊肉仍然独占鳌头,当时的汉语口语教科书《老乞大》中写到“做汉儿饭”,主要还是羊和鸡,但猪肉的地位已经在悄悄地开始逆转。

到了明代以后,这样的格局彻底发生了改变。据《明宫史》所说,皇家过年的餐桌上就有了烧猪肉、猪肉包等一系列猪肉硬菜。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记录则是18900口猪,10750头羊,可见猪肉已是后来居上。

餐桌上的变革,实则是社会经济的反映,即使明代朱姓皇帝曾严令禁止杀猪,违者重罚,也无法阻碍由人口空前繁衍所带来的畜牧业萎缩等问题。猪吃得杂,饲养的用地面积小,猪粪还可以做肥料,比起羊来,养着要划算太多了。在同面积土地能产出养活十倍人口粮食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种谷物、养猪,而不是放羊。朱姓皇帝的禁令也仅维持了三个月便作废了。

也因此,虽然清朝皇帝从关外来,也并没有改变这种“猪强羊弱”的势头,反而更加明显。每至春节,整个京城的猪肉消耗量能达到10万斤。猪肉的地位也是飙升,在乾隆的除夕大宴餐桌上,有猪肉65斤、野猪肉25斤,而羊肉只有20斤。

时至今日,就饮食习惯而言,猪肉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的主流,羊肉则主要在部分的北方地区受到青睐。不过,也有个别的南方地区,由古老传统延续而来的饮食习俗仍然涵养着当地人的味蕾。

四川简阳,便是其中之一,此地有着悠久的养羊、吃羊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此时简阳还叫牛鞞,“户户具鸡豕,十里闻羊香”就是此地的写照。据《简州志·职官》记载,在牛鞞县,历任县长中有一个叫董和的人,他与此处羊肉吃法的起源有着些许关系。

相传某日,牛鞞县的一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船过河,由于船小拥挤,一只成年公羊不慎落水。羊也不会游泳,很快便沉入河底。没想到江中鱼儿被沉羊所吸引,争相啃食,这一幕刚好被一渔民看到,便撒网捕鱼。到了家中,剖开鱼肚,渔民发现鱼肚里满是羊肉,于是他突发奇想,洗净鱼身,连着鱼与其肚里的碎羊肉一同下锅烧煮,没想到出锅后汤汁嫩白,羊的膻味和鱼的腥味还就此中和。消息传开,县长董和也来尝试做这一道菜,菜名也就定为了“董和鱼羊烩”。

这便是简阳羊肉汤起源的一种说法,至于真实程度,也不可考。也有说羊肉汤最早是当地人向三国名将简雍进献的药方,当时简雍积劳成疾,久治不愈,一老者提供了羊肉炖萝卜这一方子,简雍一吃,果有奇效。后来,人们又在汤中加入猪骨、鲫鱼等料,炖的时间延长,一瓮子锅水通过十个小时左右的熬制,那汤最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汤色也变得又白又香。

古传的熬制方法实属一绝,但在简阳羊肉汤封神的路上,也还有些阴差阳错的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简阳羊肉汤,用的是当地产的大耳羊,其肉质细嫩且有嚼劲,膻味也低。大耳羊是一个杂交类群的后代,其血统里,一部分是简阳本土的“火疙瘩山羊”,一部分是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的“努比羊”。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华西医科大学将宋美龄托管的美国赠送的10只努比亚山羊,用以改良简阳龙泉山脉一带的本地羊,才诞生了助力简阳羊肉名震一方的大耳羊。

当然,简阳的美食不仅仅只有羊肉汤,羊肉汤只是简阳餐饮九绝里的一绝。其余诸如海底捞(没想到吧,海底捞的创始地是简阳)、简阳豌豆汤、吴氏大枣兔、月英凉粉、云龙水酥、贾家毛鸭子、蒋卤鹅、手撕盘龙鳝,皆是饕餮客们不容错过的美食。

四川的千年美食文化,怎能错过简阳呢。

这样的价格小官和普通百姓自然是负担不起的,由此在民间,猪是主要肉类来源,《东京梦华录》称,上万头猪每天从乡野被贩子们收购送入东京,再由无数的“郑屠户”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以上就是关于以羊替牛文言文全部的内容,包括:以羊替牛文言文、羊的寓意及象征意义,生肖羊的来历简短、有关羊的歇后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76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