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对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最常用的自我谦称,就是“妾”。比如妻子对丈夫、媳妇对公婆的称呼,或作为下属的妻室,对丈夫的上司的自称,自称“妾”是最正常的。也包括口语化的“妾身”“贱妾”。女儿对父母则自称为“儿”,这点和男子对父母是一样通用。
到了唐宋后,地位相对低下的民间女子谦称“奴”,也很常见,在话语演义小说里就变成了口语化的“奴家”“奴奴”。而侍妾、婢女对主人、客人;宫女和低等嫔妃对帝王,谦称“婢妾”“奴婢”“婢”都是可以的。
至于古代女子对地位相对平等,或偏低的人,则一般很自然地自称“我”或者“吾”。即使是皇后、公主、妃嫔这些宫廷贵妇,同样也是如此。如皇后和公主,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一般自称我、吾,对皇帝则谦称“妾”;公主对父皇,口语称“儿”,上奏称“妾”;嫔妃对皇帝则谦称“妾”或“奴”。特殊情况下亦有例外。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虽然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但同时亦以孝治天下,皇太后对皇帝当然是不能用谦称“妾”的,因此除了自称“我、吾”外,书面语诏书上也称“予”。当然还有年长妇人的通用自称,“老身”或者“老妇”。
汉朝时,后权犹重,皇太后更有对应朝廷九卿的独立属官,如长乐卫尉、长乐太仆、长乐司马等,因此如吕后等,也可自称“朕”,和被敬称为“陛下”。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自称也就是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吾 、我、 鄙人、 在下 、不才、 朕 、臣 、孤、 寡人
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
1、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2、古代官员:
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
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贪官,宦官:奴才,小的
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爷
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但不
采用“吾”“余”“予”等人称代词,而是有一些习惯的说法。
君 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盂尝君,魏以子无忌号信陵君,汉郦食其号广野君,刘敬号奉春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
臣 上古指男性奴隶。后来"君"与"臣"对举,臣包括因君外的任何人。后"臣"引申为对己的谦称。
士 商、西周、春秋时统治者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大夫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为学士,如庄子、荀子等。一类为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一类为方士或术士。最下的一类为食客,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
民 上古时把奴隶称作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通称庶民。臣与民在上方都是奴隶,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
奴 隶
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工"、"奴"、"奚"、"臣"、"妾"等都是奴隶,小臣、仆侍、妾婢、阍人(看门人)、寺人(宦)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金工、车工等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奴隶,大量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君 子 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
百 姓 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余一人",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百姓"为平民的通称,与"民"为同义词。
黎 民 平民也称黎民,亦即"众民"的意思。因"黎"通"骊",黑色,"黎民"因黑发而名。 黔 首 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商黑色,平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帮称"黔首"。
布 衣 即"平民",古代人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
庶 人 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为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的一般平民。
对自己的谦称类
鄙 人 "鄙人"本意指发居于郊野之人。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 不高,见识浅陋。
臣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臣"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系在内。后采也完全表示谦称。
仆 旧时男子自称谦词。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小 可 宋元间人自称谦词。
小 生 旧时晚辈对尊长称自己的谦词。
小 子 旧时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自称的谦词。
晚 生 旧时父人对前辈称己的谦词。
不 肖 旧时男子自谦词。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
不 才 旧时男子自谦词。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
不 妄 旧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不妄意为无才能的意思。
不 敏 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故自谦"不敏"。 晚生 后学 晚侍 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
在 下 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妾 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妾是旧时正妻之外的小妻、侧室、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极低,故妇女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奴 奴家 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奴即表示不自由,从人役使的仆役,故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有时男子亦以之为谦称。
未亡人 寡妇的自称。
孤 孤家 寡 寡人 朕 不谷 古代皇帝的自称。
不 谷 古代诸侯的自称。
尊称类
父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父本义不是父亲,而是父系氏族社会中司火的长者,后成为对男子的尊称。大约至周代,"父"才成为父亲的别称。
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甚至父亲对儿子说话,有时也以"公"相称,用来表示郑重或爱重。
子 古代尊称,男女皆可称之。学生对老师也称"子"。夫妻之间又互称"内子''和"外子''。
长 者 古代尊称。指有德行受尊敬的人。
卿 古代尊称,古时使用较广,君称臣为"卿",夫妻之间称"卿"或"卿卿"。
先 生 古代尊称,多称师长、老人或有德行的人。
阁 下 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也是由于亲属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 下 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
麾 下 是对将帅的尊称。
陛 下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口乎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 下 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尊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帝王的尊称,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令 尊 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有善、美之意,故用为敬词。
尊 公 亦称"尊大人"、"尊大君"。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尊与卑相对,指地位或辈分高,故用敬词,如"尊翁"、"尊驾"。
令 堂 旧时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令 郎 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原称"令郎君"。
令 嗣 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同"令郎"。
令 子 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
令 爱 并作"令嫒"。旧时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 正 旧时称对方嫡妻的敬词。
令 兄 旧时称对方之兄的敬词。
令 弟 旧时称对方之弟的敬词。
令 坦 旧时称对方大婿的敬词。
仁 兄 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常用于书信。
贤 兄 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贤指德才之众,故用为敬词。
仁 弟 旧时对同辈中青年者的敬称。师长对学生,年长者对幼子亦常以之为称,表示爱重。
贤 弟 贤弟意为"仁弟",贤有德行好、才能出众之意,故习以为敬词
古代的自称,他称:
1、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2、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3、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4、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有私下,私自之意。
5、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6、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7、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
8、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9、“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10、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11、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12、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13、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14、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15、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1、自己称呼自己。
(1)《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2)《后汉书·袁绍传》:“ 谭自称车骑将军,出军黎阳。”
(3)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齐于是彊,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4)《水浒传》第五九回:“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
(5)《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话说齐景公见晋不能伐楚,人心星散,代兴之谋俞急,乃纠合卫、郑,自称盟主。”
2、自己叫作,自己认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於是东方、枚皋,哺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廼亦俳也。”
3、自我称扬。
《国语·周语中》:“君子不自称也,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
4、称其职守。
《汉书·田千秋传》:“然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於前后数公。” 颜师古 注:“言称其职也。”
参考资料: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未婚女子称奴家
如:
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
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
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
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
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
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
限,怕他来讨时,受他差耻。父女们想起这苦楚zA无处告诉,因此啼哭。不想误犯了
官,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已婚女子称妾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
还有女弟
明朝末年柳如是仰慕陈子龙的才华,主动写一封书信并亲自拜访,在名帖上自称“女弟”。当时女人写信作文,往往自称为“妾”,柳如是以“弟”自称,可以看出她希望与士大夫平等交流的思想。
婢子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其他: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女子有哪些自称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女子有哪些自称、尊称,敬称,自称有哪些词,诸如:悉听尊便、承蒙错爱这类词,还有哪些,二字,四字都可以、“我”的自称词语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