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莲藕 荷兰豆 胡萝卜 黑木耳 蒜片
盐、糖、鸡精、白醋
1黑木耳淡盐水中泡发。现在的天气冷水泡发就行,如果天气冷一些,建议温水泡发比较快。为什么用淡盐水呢?因为淡盐水浸泡可以帮助去除黑木耳中的杂质和脏东西,所以,建议大家泡发黑木耳时用淡盐水比较合适。
2荷兰豆洗净,掐去两头,把两边的筋丝撕干净 3莲藕洗净、削皮,切薄片后放在清水中浸泡,并滴入几滴白醋。这样做,防止藕片氧化,变黑。如果马上烧,可以不浸泡。
4胡萝卜洗净后切薄片。
5锅中坐水,水开,放入一点食盐并滴入几滴食用油,倒入荷兰豆、藕片、胡萝卜和黑木耳,焯水30秒左右捞起,过凉水。焯水时加入盐和食用油,保持食材的颜色。焯水后过凉是为了保持食材的脆感 6起油锅,中小火,下入蒜片,遍至蒜香出来。倒入已沥干水分的所有食材,转中大火,沿锅边淋入一点点水,烧开。开始调味,盐四分之一勺、糖一勺,翻炒均匀,鸡精,起锅
主料:荷兰豆70克、莲藕63克、胡萝卜半根、木耳10克。
辅料:花生油8克、盐3克、砂糖15克、生粉适量、蚝油3克、料酒适量。
1准备好食材。
2锅里放油,倒入胡萝卜和莲藕片。
3接着倒入木耳,翻炒几下。
4紧接着加入盐和糖。
5再接着倒入料酒,蚝油,快炒。
6然后加入荷兰豆,快炒几下。
7最后倒入水淀粉,翻炒几下即可。
8成品图如下。
可以在年夜饭上惊艳四座的菜很多,以下几款是比较适合平均厨艺水平的菜可供参考,也都是我做过的,曾经在自己的自媒体发表过,好评尚可。
1紫气东来
这道菜算是一个甜品,也是很讨彩头的一道菜,方法也很简单,基本上也不用太多的工具,做法如下:
1)主料就是紫薯,洗净去皮后蒸熟,加入牛奶或者淡奶油,搅拌均匀后,揉成大的圆球状,然后码放在盘中成葡萄状。
2)干桂花用开水泡开后,晾凉加入蜂蜜调好然后浇在紫薯葡萄上。
3)用芹菜叶子模拟葡萄叶摆上装饰就可以了。
4)为了好看可以再加上些黄瓜片之类的装饰。
成品如下图:
紫气东来
2富贵生花沙拉
这个沙拉适合不太擅长烹炒煎炸,喜欢清淡但想追求颜值的朋友,做法如下:
1)将球生菜洗净后切成大片,码放在沙拉碗中铺底,注意需要轻抓一下使其变得蓬松
2)鸡蛋煮熟后去皮,切花刀一分为二碗中,小西红柿洗净后切成与鸡蛋同款放入碗中。
3)将黄瓜洗净,刮皮刀沿着长边方向刮出薄片,然后卷成黄瓜筒,随意插入生菜堆里面即可。
4)胡萝卜和黄瓜手法一样卷成胡萝卜筒,插到生菜堆中。草莓切成薄片,撒在生菜上。
5)将三明治肠切成1-2厘米小丁撒在生菜上。
6)甜玉米开盖控干水分,均匀撒在生菜堆上。
7)将千岛酱挤在沙拉表面上。
成品如下图:
富贵生花沙拉
3鲍鱼生花
这个名字自己起的,其实就是浇汁鲍鱼,制作比较简单,这种小鲍鱼超市大约10元一个,所以成本在海鲜里面也还凑合,但是可以很好撑门面。
做法如下:
1)鲍鱼洗干净后将鲍鱼肉挖出来,鲍鱼壳用刷子刷干净,用沸水煮后备用
2)鲍鱼肉切成麦穗装花刀,类似鱿鱼花的切法
3)锅内放油,洋葱丁将鲍鱼花放入,加入蚝油,鲜酱油爆炒,装在容器中备用。
4)将鲍鱼壳摆放在盘中,然后将炒好的鲍鱼分别归位至鲍鱼壳。
5)洋葱丁、红辣椒片、秋葵段放入锅中,加入蚝油和鲜酱油爆炒后浇在鲍鱼盘中间就可以了。
成品如下图:
鲍鱼生花
4三色蒸蛋
这道菜是一道用料简单,效果很惊艳的冷盘,需要用一个长方形的模具,做法如下:
1)在长方形模具中铺上铝箔纸备用,鸡蛋分成蛋清和蛋黄备用。
2)鸡蛋、咸鸭蛋、松花蛋放入清水中煮熟,切成小块备用
3)虾仁洗净后切成小块备用
4)将各种蛋块和虾仁放入模具中,倒入鸡蛋清,不要搅拌,上锅蒸5分钟
5)看蛋白凝固就倒入蛋黄液,继续蒸8-10分钟
6)冷却后倒出,切成片码盘就可以了。
成品图如下:
三色蒸蛋
这几道菜都是比较简单又颜值惊人的,可以在年夜饭上惊艳四座的,不妨试试。
前言:一直想写一些有关家乡农村的人和事,包括吃食,却迟迟没有动笔,也不知道从何写起。近期,闲在家里,遇到几样激发起儿时情感的吃食,突然觉得,先从手边的食物写起。以后呢,见什么想什么,再一样样写,慢慢来。
1,荸荠
荸荠是江南特产,水八仙之一。我对它特别钟爱。
春节前,去菜市场,看到一袋袋暗红色的荸荠,泛着亮晶晶的水珠,顿时来了食欲,伸手抓了许多,称重付款,走人。
这荸荠,不仅我喜欢,女儿从小爱吃,出生北方的女婿也爱吃,连2岁多的晨晨宝宝也嚷着“我想吃”。
当天,取部分荸荠,洗净去皮,连同鸡头米、藕片和虾仁,炒了一盆名叫“荷塘月色”的菜,很快光盘。剩下的荸荠,洗干净后放在阳台上晾干,成为外皮起皱的“风干荸荠”。
我爱荸荠,不仅仅它是家乡特产,有与生俱来的亲近,还在于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讲真,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而且记忆深刻。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江南农村。那时候,经济发展滞后,百姓生活普遍艰苦,温饱刚刚解决,没有零食,至于水果,除了集体种植的西瓜、香瓜和富林公公家的柿子,别的连见面机会都没有。
荸荠属于水八仙一种,它生长在地势低洼的沼泽地里。那时“以粮wei纲”,土地归集体所有,种植水稻、油菜和麦子等粮食作物,本就少得可怜的自留地也种上了粮食,只有自留地的边边角角才是菜地。低洼的沟脚边也利用起来,种上了茭白和茨菇。河塘里的菱角也是集体的。茨菇、茭白和菱角都是水八仙之一种。
同是水八仙,为什么不种荸荠呢?
那时候的农民还没有从饥饿的阴影里出来,认为荸荠不能当饭吃,是“水果”,生活一切以吃饱为主,“水果”是奢侈品,茨菇既能做菜,还能吃饱,种荸荠还不如种茨菇实惠。
农田里有野荸荠,与稻子一同长在泥里,上面顶着一根根细长圆杆形的秧苗,它们挤在稻田里狭处逢生,因为没什么营养,长得很小,像黑豆一般。稻子收割后,农民犁地翻土,野荸荠显露出来,紧紧跟在犁耙后面的小朋友,眼睛发光,一看到荸荠就争抢。有的野荸荠刚好被犁铧切断,露出白乎乎的截面,像指甲盖那么大小……无论完整的还是残缺的,野荸荠都裹着新鲜的泥土,捡拾到的小朋友们等不及清洗,只在并不干净的衣服上一捻,直接吃了。
野荸荠太小,不过瘾,但它的甘甜依然留在唇齿间。
每到冬季,临近春节,总有包着头巾的阿婆挑着担子来叫卖荸荠。据说是车坊人。车坊在哪里?很遥远的地方吧?长大后才知道,车坊属于苏州吴中区,与吴江区同里、屯村接壤,真正的隔壁邻居啊!
在我眼里,荸荠既是蔬菜,也是水果。先生觉得,吃荸荠太麻烦,宁愿吃红薯,认为生吃红薯比苹果更甜更可口,为此,我常取笑他:“叫花子不吃木樨花!”
近几年,去北方生活或旅游,喜欢逛当地菜场,很少看到荸荠的影子。原来,荸荠的故乡在江南,它扎根在此,离不开故乡。
以上就是关于荷塘月色这道菜具体都有什么主料全部的内容,包括:荷塘月色这道菜具体都有什么主料、荷塘月色菜的做法、什么菜可以在年夜饭上惊艳四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