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20世纪30年代是1930到1939,所以英文里面写出来就是1930s或1930‘s,读的话都是nineteen thirtys
世纪和年代的正确表达:
(1)世纪:century,前面要用序数词
如:the eighteenth century--十八世纪,为了简便,可以直接写为:the 18thcentury--18世纪。
在多少世纪,前面要用:in,如:in 21st century--在21世纪
(2)年代:decade
the last decade of the 19th century--19 世纪的最后10年
(3)多少世纪多少年代的表达:
如:the 1970s--20世纪70年代,世纪要在前面两位数+1,年代直接读出即可。读作:the nineteen seventys
in 2010s--在21世纪一十年代或者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经济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辛亥革命后至19世纪20年代头一二年,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成功后,封建君主专制的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投资建厂、振兴实业的热情。提倡实业建设的社会团体纷纷建立,提倡工业建设的杂志、报纸纷纷出版,新的私人资本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令实业部应接不瑕。据农商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历年设立的资本额在10000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1911年为40家,资本额576万元;1912年为85家,资本额1038万元,1913年为79家,资本额13587万元;1914年102家,资本额l4868万元。革命后的设厂数为革命前的两倍半①。
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显著改变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加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推动了辛亥革命后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浪潮继续高涨。
棉纺织、火柴、机器制造等行业在大战期间因进口锐减而获得快速发展。其中,以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著。“一战”爆发前,中国棉纺织业受英国产品的压抑,步履维艰,发展甚慢。“一战”爆发后,英国忙于战争,向中国出口的棉纱数量明显减少。进口日纱想乘机取而代之,但受到了抵制外货运动的有力钳制。进口棉纱的锐减,引起了国内棉纱价格的猛烈上涨,但棉花价格和工人工资的上涨幅度不大,这就给生产厂家带来了丰厚利润。以全国平均计算,厂家每生产一包16支棉纱,1915年尚亏损313两,1919年已有盈利5055两之多②,各纱厂无不获利万千。于是棉纺织行业出现了一个扩大生产、更新设备的热潮。据统计,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量1914年为502万枚,1921年猛增到1238万枚,布机数量1914年为2566台,1921年达到6675台③。实收资本从1913年的1423万余元,迅速上升到1921年的9842万元,增加了六倍之多④。在利润积累较快、资本较为充裕的条件下,不少纱厂对厂房建筑和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蒸汽引擎为电力马达,不但节省了燃料费用,还使原来使用人力的工序改用动力。经过一战及其后几年的发展,棉纺织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面粉,榨抽、锑钨开采等部门在大战期间因出口大增而加速发展,其中面粉业尤为显著。“一战”爆发前,我国为面粉入超国,1915年起开始出超,出超192万担,1918年猛增至200万担,1920年达到34498万担,总计1920年出口面粉396万余担,是1913年出口量的3314倍⑤。面粉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上海市场每包面粉的价格1914年为2108元,1915年上升到2.;2元,1920年再上升到275元⑥,而小麦价格由于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给面粉业带来了高利润,面粉业由此迅速发展起来,新的机器面粉厂不断出现。1914年至1921年累计新创办面粉厂100家,资本总额23413万元,日产能力达229453包⑦。老厂也不断增添设备,扩大生产。截止1921年,全国实存面粉厂总计137家,资本总额32869万元,日产能力312643包⑧,形成了中国机器面粉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战”时期出口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生产,许多物资依赖进口,外国洋行纷纷向中国采购,促成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畅销。另一方面,由于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变革,发生了金贵银贱的现象,1915年银价降到从未有过的低谷,伦敦每盎司大条银价由1912年合2803便士,下降到合2369便士⑨。中国虽无本位货币,但主要通货为银币,出口按银元计价,利润大增。也带动了出口的发展。1916年以后银价回升,但国外物价水平也不断高涨,仍然有利于出口。同时,由于进口货价位高昂,也有利于民族工业品的国内销售。
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抵制外货运动的持续不断,外货受到沉重打击,国货得以不断畅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建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高潮中,1915年正式向中国政府注册。在广大民众争买国产卷烟的爱国热潮推动下该公司获得迅速发展,1918年增资为500万元,1919年再扩大为1500万元,销售额由1912年的43万余港元增加到1921年的2800万港元,同期的公司盈利也由52万港元增加到400余万港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卷烟企业。
总之,“一战”期间及其后的几年间,是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1914年至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至1920年,私人资本的产业资本总额已达58亿元。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长足进步
20世纪30年代世界,美国的社会背景和事态30年代世界笼罩在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当中。
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这次经济萧条的情形比任何一次经济衰退的影响都要深远的多。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首先发生在木材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的,加拿大小麦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近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大萧条的普遍影响导致了:
1提高了经济的计划性;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3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而美国当时的总统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Clark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美国第三十一位总统。采矿工程师,亦被誉为人道主义者。不过Hoover在任期上并没有过于显著的政绩。
提到30年代的美国,不得不说到4届连任的罗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面对越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改变了前任总统Hoover自由放任的政策,实施了国家干预以挽救经济的新政,主要内容包括整顿金融秩序,增加公共开支,救济失业者,加强竞争力等政策。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也直接为美国在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中强有力的经济支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縂的来说30年代,全世界都笼罩在经济不景气当中。大萧条是恐怖的,全世界有1/3的人失业,贫困、疾病、温饱是30年代的代名词,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当时,大陆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战争,实现了大陆的统一;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过度,需要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当时还必须在新解放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社会开始反右倾,开始步入阶级斗争的死穴!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社会背景英国哲学
英国哲学传统从总体上讲多盎格鲁撒克逊族的严谨,少些浪漫。而一个更显著的特点是重经验,贬先验,重归纳,贬演绎,和欧洲大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传统多少也被带到了北美。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对英美哲学的忽视,是非常严重的遗憾。
文艺复兴后不久,英国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就是那句被后世称道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历来哲学家中强调归纳重要性,禀有科学气质的第一人。他尝试了一些方法弥补单纯枚举归纳的缺陷,所谓单纯枚举归纳是指:观察到一连串重复相同事件后就断定以后也一直发生该事件,然而,恰恰下一次就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培根认为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由于他贬恶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假说、演绎和数学方法,所以他的归纳法是有很大缺陷的,但他对科学和哲学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时期,诞生了一位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极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他就是约翰·洛克(JohnLocke)。他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很少有像他那样,现时的革命完全符合自己的学说的精神的。而在这个革命之后,“英国至今也不感觉有任何革命的必要”。洛克哲学内容比较广,罗素概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论,二是政治哲学。代表作《人类理智论》涵盖了他的认识论,他的经验主义是非常大胆而彻底的,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都说我们的知识有许多不是从经验来的,但他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这个观点听上去比较能为现代人接受,也更接近唯物主义的态度。然而有趣的是,洛克的后人却顺着他的经验主义走向了主观论和怀疑主义。经验主义作为哲学的一个流派和后来德国的唯心主义对立自不待言,洛克的更重要的意义,我看在于他的道德与政治哲学和与他的认识论吻合的精神气质。洛克哲学给人的印象是乐观、谦逊而宽容,这可以从他的经验主义对任何主张,“给予他的同意程度取决于支持它的盖然性证据”看出;洛克的道德原则,一部分可当作边沁的先驱看,认为人类被追求幸福快乐的欲望驱使,以此为渊源,理成章地,在政治哲学中提出关于自然法、社会契约、私有财产、约制和均衡的观点。这些概念已经相当成熟,后被介绍到法国又经历了一些补充完善,如今已经深入美国社会的骨髓。需要注意的是,洛克的道德观点不能等同享乐主义,他的一系列约束条件中最首要的一个规定是人按照理性行事,这里多少能令我们想到斯宾诺莎。
洛克之后,他的两个重要追随者之一贝克莱(GeeBerkeley),将他的经验主义,演化成了主观唯心论。他借两个叫费罗诺斯和海拉斯的人的辩论,否定物质的存在。关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贝克莱总设法取消它。例如海拉斯认为有谁也不感知、不在任何人心中的房子。费罗诺斯回驳说:这房子就在海拉斯心中。罗素替海拉斯设计的辩词非常有趣:二整数相乘的乘法的数目无限,而若干个(事实上无数个)是(任何人)从未想过,但是确实存在的。
另一个洛克的继承人是休谟(DavidHume)。罗素形容到了休谟,经验主义终于走到了“死胡同”——“沿着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反驳他一向是形而上学家中见的一种时兴消遣。”“在我看来,我觉得他们的反驳没有一点是足以让人信服的。”他否定因果关系是逻辑推理的主张,而归为经验的东西,即“因为甲,结果乙”,并非是甲中有产生乙的力量,而是关于甲乙二事件关连(经常相连)的经验促使我们说“因为甲,结果乙”。休谟也拿“信念”为例,认为信念是“与当前的印象有关系或者相联合的鲜明的观念”。这样,他自然而然地主张,甲和乙的屡次连结并不成为预料两者将来也会相连的理由,这就是和在培根一节中论述的单纯枚举归纳类似的困难。怀疑论以完全否定归纳原理为依据,终结了经验主义。反驳休谟已经被后世学者的失败证实,虽说休谟的哲学是一种“不好”的哲学,可它难以辩驳,何况怀疑主义对某些轻信而言不啻为一剂良药。
经验主义因洛克的宽容产生和也因休谟的敏感而终结,可见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是作为认识论观点,尚观察和理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极大的优越性,在罗素看来至少优于当时其他所有的派别。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俄,美的改革有何共同点中国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改革,美国是罗斯福改革,俄国是新经济政策,都是打破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界限
简述20世纪初中国社会背景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美国在一战前期大发战争财,后期参战,捡了个便宜,之后赢得了发展经济的宝贵时机。由于一战的残酷,使得很多人对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国家、荣誉、民主、自由等西方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失去信仰,放浪形骸,沉湎于享乐(跟中国现在差不多)。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当时流行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一般指一战以后,经济大萧条以前的约十年的时间),这个时代表面的奢华背后隐藏着空虚和无奈。
19世纪晚期与20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背景那个时间段应该是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法国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开始想帝国主义过渡,也出现了垄断组织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发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中国政府在进一步巩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相继开放了一批沿边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城市,设立了三峡经济开放区由此形成了沿海、沿江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92年9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的韶关、河源、梅州三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2月和3月,又分别批准福建省的三明、南平、龙岩、福安福鼎5县市,以及辽宁省的营口市和山东省的东营市(不包括所辖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在适当扩大了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基础上,1994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建立了三峡经济开放区,其范围包括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县、恩施、巴东以及四川省的万县等十多个县市。国家对这些地区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关政策。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的国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了。这对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文艺界也呈现复杂的局面,作家队伍不断分化,各种流派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实主义作家以《塞尔维亚文学通报》、《新光明》等杂志为园地,大多描写战争和战后的现实生活。努希奇的讽刺喜剧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表现主义流派以《希普诺斯》、《见证》等杂志为中心进行活动,他们当中有许多作家转向了反动营垒。20年代末出现了超现实主义流派,它的左翼如奥·达维乔(1909—)、约·波波维奇(1905—1952)等,参加了革命文学运动。30年代出现了第一个革命文学流派,即“社会现实主义”,它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现了人民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和反抗。代表作家有拉·佐戈维奇(1907—)、波波维奇、布·乔皮奇(1915—)等。
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萌动的历史动力。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人们吃惊于“天朝上国”败于“蕞尔小国”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不是败于人力,而是败于英国的“坚船利炮”。于是有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由此引发的洋务运动。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单是军事的现代化是不够的,于是又出现了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中国的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根深蒂固,气象初显的现代化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文明弊端开始暴露,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社会主义文明兴起,此时,走西方的道路已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选择。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一场关于中国富强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和争论开始了。从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到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都表现出了学习对象的转变和现代化意识的变化。但历史证明了:“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参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成为当时现代化萌动的社会基础。世界现代化的起始动力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偿付赔款、扩大税源而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外国资本大肆侵入在客观上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发展实业,涌现了“南张北周”(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等著名企业家,在此期间还出现了1912—1913年成立工商公司的经济热潮。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工商阶层迅速增加,开始要求根据现代化进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文化上的变革;新兴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增长,归国留学生构成社会领导阶层的重要部分,如鲁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詹天佑、陈省身、颜惠庆等人均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活动领域的****;军阀和士绅阶层迅速变化,尽管这些人与旧制度的关系千丝万缕,但为了生存、不被淘汰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多从本集团利益出发,或发展经济、开明政治,或重视文化、提倡教育,都对现代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农民的分化以及无产阶级的壮大,都为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萌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成为其国际诱因。资本主义曾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并在一段时期内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是它无法解决自身的痼疾和跳出经济危机的怪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也更为严重,这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得到证实。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使长久以来人们“实业救国”、“救国图强”的愿望重新激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带着对西方文明的质疑,人们被苏联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和巨大的建设成就所引导。资本主义“神话”的破灭以及苏联社会主义辉煌造成的巨大反差,使思考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先进人士们更具有务实性和倾向性。
20世纪30年代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革命文学争论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大革命失败之后,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革命形式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手是,经过整顿了的创造社和由蒋光慈等组成的太阳社,在《创造月刊》、《文化批评》 《太阳月刊》等各自的刊物上,正式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讠、的倡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暴露了很多幼稚的,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的观点。鲁迅与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1929年国民党开始扼杀
以上就是关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英语怎么说全部的内容,包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英语怎么说、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经济、20世纪20-30年代塞尔维亚文学有哪些发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