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物里一篇关于《守护解放西》的文章,一个关于警务的行业纪录片,说它凭什么出圈。
其中有些话让人印象深刻,源于真实,自然有雷霆万钧之力;看到一群普通人在守护另一群普通人最平凡的生活。
文章篇幅很长,在这个讲究速读,对长篇文章有点抗拒的环境下,我耐着性子看完了整篇文章。大概是因为看了这部纪录片,所以读起来中途也没有要放弃的想法。甚至很多地方能够引起共鸣,好多故事以为自己忘记了,但是一提起来就都想起来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都是一些关于青春、酒精、家庭矛盾、感情等方面的一地鸡毛。有展现警察对于法律的坚守,也有体现人情味的一面。比如有一集帮助独居老奶奶开门换锁,就是警察自掏腰包。
细细回想,当时抱着觉得搞笑,被网上一些剪辑的视频吸引而去看,最后却将三季都刷了一遍,大概就是被里面的真实和人情味所吸引吧。
每一个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都是平凡人的普通生活,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自己或身边人的缩影,很日常很真实,很接地气,所以自有雷霆万钧之力。
一象之力是125万斤,一龙之力相当于十象之力,一龙之力是125万斤,一龙二虎九牛之力相当于15万斤力,一牛之力,一虎之力加起来是3万斤。
李元霸是《隋唐演义》等书中的第一条好汉,有“四象不过之力”。按评书中的说法,一象之力是125万斤,四象不过之力就是5万余斤。
扩展资料
曹克让是评书大师陈青远先生的看家书《曹家将》中的第一猛将,武场夺魁时化名“李忠孝”,他有“三龙二虎九牛之力”,“龙还得是凶龙、虎还得是坐山王,牛还得是大杠子牛”,陈青远形容是“力推泰山倒,倒曳火车头”。
如果换算成斤数,曹克让的力量在40万斤以上,因为一龙之力相当于十象之力,九牛二虎相当于二象之力,曹克让的力量是32象之力,也就是40万斤力,龙、虎、牛又都是最猛的,所以力量在40万斤以上。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 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尤其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涌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 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编辑本段钱塘潮分类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编辑本段钱塘观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 “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近年来,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编辑本段钱塘潮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1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人们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2 陈虻去世之后,我开始写这本书,但这本书并非为了追悼死者——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说过,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他所期望的,是我能继续做他曾做过的事——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3 张洁总担心善良的人做不了刚性调查,但身边的人让我觉得,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的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4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相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5 我知道问题不硬的根本原因不是头发和表情,是我不懂,不懂就被糊弄,稳不住。
一开始采访农村征地问题,我连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适用的是不同法律条款都不清楚,张洁不管我,也不教我,出发前不开编前会,也不问我要采访提纲,出差在外地都不打电话问一声进展怎么样。我真不知道他怎么敢冒这个险,调查性报道全靠现场挖掘,但凡有一点记者问得不清楚,后期怎么补救也没用。
6 《红楼梦》里写贾宝玉讨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觉得市侩,我原来也是,一腔少年狂狷之气,讲什么人情世故?采访时万物由我驱使,自命正直里有一种冷酷,这根流血的手指要不是来自亲人一样的同事,我恐怕也不会在意,他对我一句责备也没有,也正因为这个,我隐隐有个感觉,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地碾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7 聚会上朋友说,你现在做的这些题目要边缘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碰这些问题。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一群人里有教授,有记者,有公务员,都沉默不语。
8 王小波说:“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9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万物流变,千百年来,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10 爱伦堡说过:石头就在那儿,我不仅要让人看见它,还要让人感觉到它。
11 《飞越疯人院》中的麦克默菲,他押了十美金,搓了搓手,使劲抱住那个台子,没搬起来,再一次用力,还是搬不动。他只好退下,突然,他大叫起来,去他妈的,我总算试过了,起码我试过了。
12 “闲事?这不都是你们每个人的事么?”
“有他做就可以啦!”
所以他一个人做,告环保局的官司输了,告省政府没被法院受理,写给人大法工委的信没有回音。花在广告费上的钱几乎掏光了他全部家产。
陈法庆只说:“到钱花光的那一天,我就停下来。”
13 在强大的机构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他说:“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几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
14 为什么很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15 “钱数这么少,很多人觉得失去它并不可惜。”我说。
“今天你可以失去获得它的权利,你不抗争,明天你同样会失去更多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包括土地,房屋。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一个结果,大家会觉得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了与我何干,火车不开发票,偷税漏税与我何干,别人的房屋被强行拆迁与我何干,有一天,这些事情都会落在你的身上。”
16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呢?”
“看看罗莎·帕克斯,整个世界都为之改变。”他说。
17 罗莎·帕克斯是每个的一个黑人女裁缝。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日,在阿拉巴马州州府蒙哥马利市,她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那时,南方各州的公共汽车上还实行种族隔离,座位分为前后两部分,白人坐前排,黑人坐后排,中间是灰色地带,黑人可以坐在灰色地带,但如果白人提出要求,黑人必须让座。
18 那天晚上很挤,白人座位已满,有白人男子要求坐在“灰色地带”的帕克斯让座时,她拒绝。
当司机要求乃至以叫警察威胁坐在“灰色地带”的黑人让座时,其他三个黑人站了起来,唯独帕克斯倔强地坐在原位。
19 她说:“我只是讨厌屈服。”
之后,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而被捕。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三百八十五天地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牧师马丁·路德·金,日后他得到“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的荣誉。这场运动的结果,是一九五六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交车上的“黑白隔离”,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20 “政府就要建,我们就不让建,不管是谁,总说这个‘就’字,‘就’要怎么怎么着,那就没有任何调和余地了。”
[ 2 ]
1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相信。
2 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讲:“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
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3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4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5 转变看上去突兀,但在最初面对大量反对声音时,晃动其实已经开始,人往往出自防卫才把立场踩得像水泥一样硬实,如果不是质问,只是疑问,只犹豫一下,空气进去,水进去,他两个脚就不会粘固其中。思想的本质是不安,一个人一旦左右摇摆,新的思想萌芽就出现了,自会剥离掉泥土露出来。
6 生活就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主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7 我们要维护的一条道德的底线,那条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滥交,背叛,屠戮。
8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国医生施韦泽,他在非洲丛林为黑人服务五十余年,在书里他写道:
“无论如何,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死在路上的甲虫,它是像你一样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生命,像你一样喜欢太阳,像你一样懂得害怕和痛苦,现在它却成了腐烂的肌体,就像你今后也会如此。”
9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霍尔姆斯说:“法律不是一个道德或是伦理问题。它的作用是制定规则,规则的意义不在于告诉社会成员如何生活,而是告诉他们,在规则遭到破坏时,他们可以预期会得到什么。”
10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如此,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11 斯宾诺莎说过:“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12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13 人会死,花会谢,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毫无意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影像,模糊的影像,供我们回忆。
14 疑问一旦开始,逻辑自会把你推向应往之地。采访时局长脸露难色说:“要不我们不愿意接受你采访呢?”可是,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长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15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
16 他们允许我们在旁边陪伴就够了。烧火做饭时,我帮着添点柴,有时机器开着,很长时间也没人说话,只是柴火噼啪的声音,火苗的蓝尖飘过人的脸,热一阵,冷一阵,叶哥叶嫂要是想说话了,我们就听着,有时两口子商量以后怎么盖房子生活下去,挺有雄心的样子。有时又沉默着,干什么都没有心思。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喊口号就度过去。
17 我们都努力把自己报道的世界与生活分隔开,但是都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它的一部分。
18 安德森·库铂说:“我以为我能就此脱身而出,不受任何影响和改变,但事实却是我根本无法解脱。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使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
19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20 生活并不需要时时有新的主题,即使是华丽的《霸王别姬》,力量也在于真实的市井人性。
他说:“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 3 ]
1 陈虻说:“不要过于热衷于一样东西,这东西已经不是它本身,变成了你的热爱,而不是事件本身了。”
2 梵高对他的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3 曼德拉说:“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他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4 卢安克说:“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
5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6 纪律可以带来秩序,但却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归属于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认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它的愿望。
7 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8 为什么人声称追索公正,要求死亡,但死亡来到这一刻,你感到的不是满足,也不是为它的残酷而惊骇,而是一种空茫?它让你意识到,剥夺生命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的发展,一切的可能,结束了,张妙死了,药家鑫死了,但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9 陈虻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我慢慢体会到,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到别人的存在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10 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
11 人是不可能孤立而成,人由无数他人的部分组成。
12 眼酸抬头时,看到窗外满城灯火,了解他人越多,个人的悲酸欢慨也就微不足道,在书中你看到千万年来的世界何以如此,降临在你身上的事不过是必然中的一部分,还是小宏那句话:“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13 陈虻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
14 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15 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16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以上就死了,一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17 如果你定一个高得离谱的目标,就算失败了,那你的失败也在任何人的成功之上。 ——《阿凡达》导演卡梅隆
以上就是关于真实,自有雷霆万钧之力全部的内容,包括:真实,自有雷霆万钧之力、一牛之力,一虎之力,一象之力,一龙之力,兑换标准,以及分别是多少斤、刘黻的《钱塘观潮》 的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