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

什么是矿物质2023-05-03  22

赢疾叫樗里疾是因为他的封地是在樗里。

嬴泗继承了秦国大统未改其名,仍然姓嬴。之后公子疾战功显赫,受封领地樗里,遂以领地名称其姓,名为樗里疾,而公子华一直未曾改名,自子嗣以其名为姓氏,称为华氏。

人物经历和特点:

樗里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惠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樗里疾辅佐秦惠文王的这段时间,正是秦国崛起的关键时刻,樗里疾不仅在军事上颇有成就,还是一位很厉害的外交家。他曾击退韩、魏、赵联军,并且败楚破齐,是秦国一代名将。当时秦国已经有了东出的计划,所以樗里疾也是为秦国此后的一统打下坚实基础。

赢疾和赢驷是兄弟关系。赢疾是秦孝公的庶出儿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秦氏或赵氏,名驷(一说名“骃”),栎阳(今陕西阎良)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一说秦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公子华和赢疾是异母兄弟。公子华,即赢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之弟。赢华善武,为秦惠文王时秦国大将。秦楚大战,赢华为回救咸阳,突围,力战而死。史料上对此记载较少。

赢疾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

嬴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嬴驷的异母弟。

赢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嬴驷之弟。很多小说及电视剧中,嬴华被改写成秦惠文王的长子。

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嬴华和嬴疾都是秦国宗室将领,嬴稷有勇有谋,而嬴华似乎少了一些谋略,做事比较鲁莽。不过在秦楚大战中,嬴华为了回救咸阳力战而死,也是帮助秦国解决了亡国危机。

扩展资料

《大秦帝国之纵横》剧情简介: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迈入崭新时期。此时的秦国,在战国舞台上,已屹立起不容列国小视的身影。秦惠文王上台即杀了商鞅,同时又坚定地延续商鞅之法,给秦国政治出现变局提供了想象空间,内部和外部的敌人从观望走向迫不及待。

日趋强大的秦国,使列国陷于极度恐慌之中。战国进入大挑战大机遇时期。大批英才名士纷纷登上战国大舞台,各国关系不断重新洗牌。犀首离秦入魏游说六国结盟合纵,对秦国构成合围之势。秦国陷入空前大危机。年轻的秦国国君果断任用张仪。

这是继秦孝公任用商鞅,秦国又一次君臣携手,成为流传千古又一段政治佳话。于是,张仪频频出手,纵横捭阖,一次又一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写下华夏外交史上华彩乐章。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惊叹,仍然熠熠生辉。

年轻的秦惠文君主,对内鼓励耕战,对外突破交困,交攻互用,虽时有险局,但交战布局错落有致。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西征巴蜀,北服义渠。秦惠文王为历史交出一份亮丽成绩单。

有血缘关系,不忍杀,也不能杀。赢疾,又叫樗里疾,是因为樗里疾的原名并非姓樗里,樗里只是樗里疾受封后的封地名,樗里疾原名嬴疾,是秦国宗室的子嗣。赢壮也就是历史上的公子壮,公子壮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公元前的305年,他是皇室子弟。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担任庶长。

是羸疾吧。

léi jí羸疾 ,有两层意思:

(1)衰弱生病。

《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潘夫人传》:“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 唐 王维 《哭祖六自虚》诗:“悯凶才稚齿,羸疾至中年。”

(2)羸疢,痼疾,顽固难治的疾病。

《南史·隐逸传·陶潜》:“遂抱羸疾。 江州 刺忠 檀道济 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清 赵翼 《人参诗》:“以之疗羸疾,庸医亦奏技。”

以上就是关于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全部的内容,包括: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嬴驷和赢疾怎么会是一个父亲、战国秦国秦惠文王时期的公子华和赢疾都是什么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23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