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小说在审美上有何“新”的特点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一、创作题材

从题材上来看,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事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与矛盾、楼适夷等作家创作的站在先进阶级的立场,从政治经济角度理性地描写灯红酒绿的都市黄昏的都市文学不同,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家喜欢感性地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金额特征的人物:从舞女、水手、投机商、银行职员到少爷、姨太太等;作家给这些任务活动安排的处所则是影戏院、赛马场、夜总会、舞会、酒馆等畸形繁荣的都市环境。在描写处在这种畸形环境中的人物时,又突出他们病态的行为和畸形的心理:卖*、**、暗杀和性放纵心理、没落疯狂心理、二重分裂人格等。而对于那本身就象征着繁华和堕落、联结着社会上层和下层的舞女,新感觉派尤其擅长描写,并由此造成了“海派文学”的甜俗之气。新感觉派作家所创造的这种类型的都市文学,对30年代都市文学的崛起作出了一些贡献,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半殖民的都市的真实画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对人性的戕害。

二、艺术特色

1、艺术表现上,引进了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新感觉派“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印象”,并把主题感觉投诸客体,使感觉外化,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有时,还进行感觉的复合,因此“通感”现象在新感觉派小说里每每出现。新感觉派还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来结构作品。

2、人物刻画上,新感觉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吸纳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在该派小说作者中,对人的“精神内涵”的开掘以施蛰存最为深入。

严家炎《中国小说流派史》和《新感觉派小说作品选前言》

新感觉派追求新的感觉和新的感受方法,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的表现。艺术家的任务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否定一切旧的传统形式,主张进行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横光利一的《太阳》、《蝇》,川端康成的《浅草的少男少女》、《梅花的雄蕊》,片冈铁兵的《鬼魂船》和中河与一河的《冰冷的舞场》等是这一流派的主要作品。

以上就是关于新感觉派小说在审美上有何“新”的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新感觉派小说在审美上有何“新”的特点、严家炎概括的新感觉派创作特色、新感觉派的主张是什么,这一流派有哪些作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22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