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册 出版年月 分册主编 类群 10 200400 吴征镒 总 论 (附录中还收录了水青树科植物。) 20 195909 秦仁昌 蕨类(一)瓶尔小草科—条蕨科 31 199006 秦仁昌 蕨类(二)蕨科 中国蕨科 凤尾蕨科等 32 199911 朱维明 蕨类(三)车前蕨类 书带蕨类 蹄盖蕨类 41 199907 邢公侠 蕨类(四)肿足蕨科 金星蕨科 42 199902 吴兆洪 蕨类(五)铁角蕨科 睫毛蕨科 球子蕨科等 51 200001 武素功 蕨类(六)鳞毛蕨科(1) 52 200102 孔宪需 蕨类(七)鳞毛蕨类 61 199908 吴兆洪 蕨类(八)叉蕨科 肾蕨科 实蕨科等 62 200001 林尤兴 蕨类(九)双扇蕨科 燕尾蕨科 水龙骨科等 63 200400 张宪春 蕨类植物 70 197812 郑万钧、傅立国 裸子植物门 80 199210 孙祥钟 香蒲科 冰沼草科 露兜树科等 91 199603 耿伯介、王正平 禾本科(一)竹亚科 92 200200 刘亮 禾本科(二) 93 198710 郭本兆 禾本科(三)早熟禾亚科 101 199006 陈守良 禾本科(四)画眉草亚科 黍亚科 102 199703 陈守良 禾本科(五) 110 196111 唐进、汪发缵 莎草科(一)藨草族—珍珠茅族 120 200001 戴伦凯、梁松筠 莎草科(二)苔草亚科 131 199112 裴盛基、陈三阳 棕榈科 132 197809 吴征镒、李恒 天南星科 浮萍科 133 199707 吴国芳 须叶藤科 谷精草科 田葱科等 140 198012 唐进、汪发缵 百合科(一) 150 197806 唐进、汪发缵 百合科(二) 161 198504 裴鉴、丁志遵 石蒜科 蒟篛薯科 鸢尾科 162 198111 吴德邻 芭蕉科 姜科 美人蕉科等 170 199911 郎楷永 兰科(一) 180 199910 陈心启 兰科(二) 190 199909 吉占和 兰科(三) 201 198201 程用谦 木麻黄科 三白草科 胡椒科等 202 198409 王战、方振富 杨柳科 210 197911 匡可任、李沛琼 杨梅科 胡桃科 桦木科 220 199803 陈焕庸、黄成就 壳斗科 榆科 马尾树科 231 199803 张秀实、吴征镒 桑科 232 199508 王文采、陈家瑞 荨麻科 240 198808 丘华兴、林有润 川苔草科 桑寄生科 山龙眼科等 251 199808 李安仁 蓼科 252 197903 孔宪武 藜科 笕科 260 199609 唐昌林 紫茉莉科 马齿笕科 商陆科等 270 197907 关克俭 毛茛科(一)睡莲科 金鱼藻科 领春木科等 280 198004 王文采 毛茛科(二)(毛茛亚科) 290 200100 应俊生、陈德昭 木通科 小檗科 301 199605 刘玉壶 防己科 木兰科 302 197905 蒋英、李秉滔 腊梅科 番荔枝科 肉豆蔻科 310 198209 李锡文 樟科 莲叶桐科 320 199902 吴征镒 **科 山柑科 330 198710 周太炎 十字花科 341 198408 傅书遐、傅坤俊 木犀草科 辣木科 伯乐树科等 342 199202 潘锦堂 虎耳草科(一) 351 199511 陆玲娣、黄淑美 虎耳草科(二)(梅花草亚科 绣花球亚科 多香木亚科等) 352 197905 张宏达 海桐花科 金缕梅科 杜仲科等 360 197412 俞德浚 蔷薇科(一)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 370 198506 俞德浚 蔷薇科(二)蔷薇亚科 380 198606 俞德浚 蔷薇科(三) 李亚科 牛栓藤科 390 198805 陈德昭 豆科(一) 400 199405 韦直 豆科(二)蝶形花亚科(1) 410 199505 李树刚 豆科(三)蝶形花亚科(2) 421 199312 傅坤俊 豆科(四) 422 199812 崔鸿宾 豆科(五) 431 199802 徐朗然、黄成就 攀打目 攀打科 牛儿苗目 酢浆草科 牛儿苗科等 432 199702 黄成就 芸香科 433 199703 陈书坤 苦木科 橄榄科 楝科等 441 199404 李秉滔 大戟科(一)叶下珠亚科 442 199602 邱华兴 大戟科(二)铁笕菜亚科 巴豆亚科 443 199704 马金双 大戟科(三) 451 198012 郑勉、闵天禄 虎皮楠科 水马齿科 黄杨科等 452 199907 陈书坤 冬青科 453 199908 诚静容、黄普华 卫矛科 460 198102 方文培 翅子藤科 刺茉莉科 省沽油科等 471 198511 刘玉壶、罗献瑞 无患子科 清风藤科 472 200200 陈艺林 凤仙花科 481 198207 陈艺林 鼠李科 482 199804 李朝銮 葡萄科 491 198906 张宏达、缪汝槐 杜英科 椴树科 492 198411 冯国楣 锦葵科 木锦科 梧桐科 493 199807 张宏达 山茶科(一)山茶亚科 501 199808 林来官 山茶科(二)厚皮香亚科 502 199001 李锡文 藤黄科 柽柳科 龙脑香料等 510 199112 王庆瑞 堇菜科 521 199910 古粹芝 大风子科 旌节花科 西番莲科 522 198310 方文培 胡颓子科 玉蕊科 千屈菜科等 531 198411 陈介 使君子科 桃金娘科 野牡丹科 532 200001 陈家瑞 菱科 柳叶菜科 小二仙草科等 540 197803 何景、曾沧江 五加科 551 197910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一) 552 198508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二) 553 199201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 560 199012 方文培、胡文光 山茱萸科 岩梅科 桤叶树科等 571 199906 方瑞征 杜鹃花科 572 199412 胡琳贞、方明渊 杜鹃花科(二) 573 199112 方瑞征 杜鹃花科(三)木亚科 580 197908 陈介 紫金牛科 591 198911 陈封怀、胡启明 报春花科(一)珍珠菜族——报春花族 592 199001 陈封怀、胡启明 报春花科(二)报春花族——水茴草族 601 198709 李树刚 白花丹科 山榄科 柿科 602 198703 吴容芬、黄淑美 山矾科 安息香科 610 199202 张美珍、邱莲卿 木犀科 马钱科 620 198806 何廷农 龙胆科 630 197702 蒋英、李秉滔 夹竹桃科 萝藦科 641 197905 吴征镒 旋花科 花科 田基麻科 642 198912 孔宪武、王文采 紫草科 651 198203 裴鉴、陈守良 马鞭草科 652 197707 吴征镒、李锡文 唇形科(一) 660 197711 吴征镒、李锡文 唇形科(二) 671 197811 匡可任、路安民 茄科 672 197910 钟补求 玄参科(一) 680 196308 钟补求 玄参科(二) 690 199003 王文采 紫葳科 胡麻科 角胡麻科等 700 200200 胡加琪 爵床科 711 199908 罗献瑞 茜草科 712 199909 陈伟球 茜草科(二)茜草亚科 720 198810 徐炳声 忍冬科 731 198609 路安民、陈书坤 五福花科 败酱科 川续断科等 732 198308 洪德元 桔梗科 草海桐科 花柱草科 740 198501 林镕、陈艺林 菊科(一)班鸠菊族——紫苑族 750 197909 林镕 菊科(二)旋覆花族——堆心菊族 761 198305 林镕、石铸 菊科(三)春黄菊族(一) 762 199105 林镕、林有润 菊科(四)春黄菊族(二) 771 199904 陈艺林 菊科(五)千里光族 金盏花族 772 198907 林镕、刘尚武 菊科(六)千里光族 千里光亚族 781 198712 林镕、石铸 菊科(七)蓝刺头族 菜蓟族 782 199908 陈艺林、石铸 菊科(八)菜蓟族 790 199602 程用谦 菊科(九)帚菊木族 801 199709 林镕、石铸 菊科(十)舌状花亚科 菊苣族 802 199905 葛学军、林有润 菊科(十一)菊苣族 蒲公英属
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
“刺五加”与“五加皮”是不同的归类关系,也有点“上下级”关系。
严格上:
“刺五加”是植物分类学中称“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一种具体植物。
“五加皮”则是五加科植物“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上面介绍的)、“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和“轮伞五加Acanthopanax verticillatus”等的根皮。
故上面讲的有点“上下级”关系。
药用部位上,上面也讲的,都是用其植物的根皮,药材学归为“树皮类”,中药饮片的药材名为“五加皮”,而没有“刺五加”专条。
因“五加皮”(类)具有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等或近似功效,故各地有把五加科的另外一些植物当作“五加皮”用药。
在我们南方,则习惯用“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也叫“川加皮”)作为“五加皮”入药,另外有的地方用“杠柳Periploca sepium”(也叫“北五加皮”、“香加皮”)作“五加皮”,但有小毒,用量要控制。
由于地方的习惯叫法,很多有类似药效的植物也叫“五加皮”,如:“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树参Dendropanax chevalieri”、“白力(有草头)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而叫“刺五加”的也有:“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后者不是用于祛风湿!)。
一个“五加皮”就搞了这么乱。哈哈!
补充:
五加皮不是你上面那样。
终于找到一张五加皮(药材):
不是,属于葡萄科。
五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inn) Planch
葡萄科 Vitaceae 地锦属
别名:五叶地锦 地锦 枫藤 美国地锦 爬墙风 爬墙虎 爬墙藤 三角风 三皮风 山里七 藤五加 五花藤 五叶爬山虎
五加科,双子叶植物,为灌木或乔木,也有相当数量的攀缘植物和少数草本。全世界约80属,900多种,广布于两半球的温带地和热带地,中国有共22属,160种,其中有一些种类可入药,供建筑用木材,制作家具、枕木和火柴棍,有些种类可供庭园观赏用。
来自网络
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稀多年生草本,有刺或无刺。
来自网络
叶互生,稀轮生,单叶、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托叶通常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稀无托叶。
花整齐,两性或杂性,稀单性异株,聚生为伞形花序、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通常再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苞片宿存或早落;小苞片不显著;花梗无关节或有关节;萼筒与子房合生,边缘波状或有萼齿;花瓣5-10,在花芽中镊合状排列或覆瓦状排列,通常离生,稀合生成帽状体;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有时为花瓣的两倍,或无定数,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线形或舌状;花药长圆形或卵形,丁字状着生;子房下位,2-15室,稀1室或多室至无定数;花柱与子房室同数,离生;或下部合生上部离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状,稀无花柱而柱头直接生于子房上;花盘上位,肉质,扁圆锥形或环形;胚珠倒生,单个悬垂于子房室的顶端。
果实为浆果或核果,外果皮通常肉质,内果皮骨质、膜质、或肉质而与外果皮不易区别。
种子通常侧扁,胚乳匀一或嚼烂状。
本科花各部数目由多而无定数进化至稳定的五基数而子房2室;花柱由无花柱进化至有花柱,由多数进化至二数,由离生进化至部分合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由两性进化至杂性或单性异株;花梗由无关节进化至有关节;花序由总状进化至伞形或头状;胚乳由匀一进化至嚼烂状:叶由单叶不同程度的分裂进化至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植物体由乔木、灌木进化至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以上就是关于十种植物五加科,木兰科,罂粟科,蝶形花科,菊科,葫芦科,毛茛科,百合科,禾本科 蓼科做植物检索表全部的内容,包括:十种植物五加科,木兰科,罂粟科,蝶形花科,菊科,葫芦科,毛茛科,百合科,禾本科 蓼科做植物检索表、刺五加和五加皮的区别和功效!!、这是五加科植物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