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何意思出自哪

琼州学院2023-05-03  22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对话。神秀 (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卒谥大通禅师。 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像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这里的“身”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符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您好,心如明镜是装备特技的一种,使用后可以抵御一切异常类、辅助类附加效果,效果持续四回合,每使用一次需要消耗100点愤怒值,您只需在执行战斗指令时选择“特技”即可,愤怒不足时不能使用,合理使用装备特技可以给您战斗带来很大优势哦!!!

扩展资料1:

《梦幻西游》是一款由中国网易公司自行开发并营运的网络国产游戏。游戏以著名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背景,透过Q版的人物,试图营造出浪漫的网络游戏风格。

扩展资料2:关于梦幻西游同类型回合制手游,可以关注风林手游(14294com),有很多高福利BT版的回合制手游,还有大量礼包码和大额抵扣劵可以领取。

1 这个比喻是正确的。

2 心灵作为人的身体之一,是人类思想意识活动的主体。

心灵在感知世界、思考问题、创造思想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

因此,心灵可以被比喻为一面映照万物的镜子。

3 这个比喻的含义在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作用,反过来又通过自我反思和表达反馈给外界。

就像镜子一样,能够反射出真实的自我和外界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

因此,这个比喻是恰当的。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释摘自网页,我再谈谈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当然身的相和前世有关了,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有何谈有染!

就常人来讲,如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的,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执着于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远找不到本性。禅宗,修证需要极高的慧根。现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议,禅宗明理即可,不适合修证,修证要从神秀的渐悟入手,最后到慧能的顿悟,两者缺一不可,离开渐悟谈顿悟,那是口头禅。

以上就是关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何意思出自哪全部的内容,包括: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何意思出自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梦幻西游心如明镜的作用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10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