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


意思:

1、孝顺:~子。尽~。

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

3、丧服:穿~。戴~。

读音:xiào

笔划:

引证: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翻译: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引用:《礼记·祭义》: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解释: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扩展资料

组词:孝衣 、守孝、 热孝 、吊孝 、孝女 、孝道 、孝顺 、谢孝、 孝子 、孝服、孝敬 、穿孝、 不孝 、孝心。

1、孝衣[xiào yī] 旧俗在死了尊长后的一段时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2、热孝[rè xiào] 祖父母、父母或丈夫去世不久身穿孝服,叫热孝在身。

3、吊孝[diào xiào] 吊丧。

4、孝女[xiào nǚ] 对父母孝顺的女儿。

5、孝道[xiào dào] 〈名〉孝敬老人的品德;奉养父母的准则。

6、谢孝[xiè xiào] 旧俗指孝子等向吊唁的亲友行礼,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7、孝子[xiào zǐ] 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8、穿孝[chuān xiào] 旧俗,人死后亲属和亲戚中的晚辈或平辈穿孝服,表示哀悼。

9、尽孝[jìn xiào] (对父母和长辈)努力履行孝道。

1、“孝”,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iào,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孝”的基本含义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如孝敬、孝廉;引申含义为居丧的事,如守孝、吊孝。

2、在日常使用中,“孝”也常做名词,表示丧服,孝服,如穿孝,带孝。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百善孝为先,万恶*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扩展资料: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善孝为先

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2、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3、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的含义有:

(1)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

(2)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孝顺父母的四种境界

1、养父母之身:给父母钱财、给父母衣食,让父母能够衣食无忧,这叫孝父母之身,也是最初等级、为人子女基本的小孝。

2、养父母之心:在养父母之身的基础上,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陪父母聊天、带父母出游、让父母高高兴兴、不使父母为自己忧心、不让父母因自己忧愁,这是心理层面的孝,是中级的孝。

3、养父母之志:这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孝。达成父母的愿望、或是实现父母未尽的理想,这些就是养父母之志,是高级境界的大孝。

4、养父母之慧:简单地说,就是帮助父母建立正确的信仰,于信仰中重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上终生光明的坦途,这是最顶级的孝,真正的至孝!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孝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孝、孝是什么 孝的意思、孝是啥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0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