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作于宋庆历七年,即公元1047年的春天,原文是: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关于日出日落的诗句
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3、《登新平楼》——唐代李白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译文: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4、《偶书》——唐代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译文: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
5、《苦雨》——唐代元稹
东西升日月,昼夜如转珠。
译文: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
6、《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2描写日落的古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出自《代赠》,作者:李商隐)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出自《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作者:刘方平)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出自《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使至塞上》,作者:王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者:杨慎)。
3日落西山的诗句1、送邢桂州
唐代: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
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2、东鲁门泛舟二首
唐代: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译文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
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3、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唐代:李白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译文
我刚刚在谢亭北送客,就遇到你喝酒回来。戏弄着白马,大笑着上青山。马鞭回指落日处,那是秦地西安的方向。西安虽然只有三千里的距离,可感觉要回到那里却比登天还难。
4、华子冈
唐代: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译文
夕阳西下,松林之中传来阵阵清风。散步归家,只见青草之上露珠已干。云霞灿烂,余晖秀美掩映走过足迹,山气苍翠,宛若轻微吹拂诗人衣衫。
5、送别得书字
唐代: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译文
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好不容易贬谪人也发佳兴,竟然亲自来访我闲居。日落时分愁看归鸟回巢,潭水澄清,喜观鱼儿跃水。圣朝皇上一定会念思才华横溢的贾谊,应该不久就会降下紫泥书请你回去。
4形容落日黄昏的古诗词有哪些1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 《杳杳寒山道》
唐代: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3 《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吕岩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4 《落日怅望》
唐代: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5 《落日忆山中》
唐代: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6 《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5描写日落日出的诗句1、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出自唐代张蠙的《登单于台》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释义: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2、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彭蠡湖晚归》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释义:
彭蠡湖的天色已晚,水边的桃花都透出春意。鸟儿渐渐飞远,变成很多的白色的点,红色的落日正好落到剩一半。为什么要做迁徙的客人呢,没有多少劳作,却落得一声病。如果来到这儿眺望,很少有不忧伤愁楚的人。
3、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二首》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释义:
其一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危楼。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其二:
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4、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释义: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释义: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6描写夕阳的诗句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乐游原》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唐岑参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唐李咸用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唐储嗣宗 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登蒋山开善寺 唐崔峒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高适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唐耿湋 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寄刘员外长卿 唐皇甫曾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送人适越 唐贾岛 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山雪 唐皎然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惜花 唐来鹄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代寄情楚词体 唐李白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春游乐 唐李端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白云夫旧居 唐李商隐 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
南山 唐李山甫 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
湘浦有怀 唐李咸用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唐李中 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
送韩司直 唐刘长卿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
登鹿门山怀古 唐孟浩然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唐刘禹锡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七夕泛舟二首 唐卢照邻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京口 唐陆龟蒙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塘上闲作 唐齐己 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忆昔 唐韦庄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灞上闲居 唐王昌龄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送方尊师归嵩山 唐王维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送卢戡 唐元稹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7形容落日的美景诗句1、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2、落日忆山中
唐代: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译文
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
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
现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怎么不让人嗟叹不止?
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3、落日怅望
唐代: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4、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5、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61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8有关夕阳的诗句有多少首这个很多吧~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夕阳
唐代,郑谷
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
僧窗留半榻,渔舸透疏篷。莫恨清光尽,寒蟾即照空。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9关于夕阳景色的古诗或者描写夕阳的古诗有哪些关于夕阳景色的古诗或者描写夕阳的古诗:
1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秋夕
唐代:白居易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3 元夕无月
清代: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4 春夕
唐代: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5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6 江楼夕望招客
唐代: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7 女冠子·元夕
宋代: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8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代: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9 夕次盱眙县
唐代: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0 临江仙·都城元夕
宋代: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丰》原文赏析1
原文: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诗词赏析:
《丰》为郑风的第十四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当初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与相爱的人结婚,感到非常悔恨。如今,她迫切希望男方来人驾车接她去,以便和心上人成婚。古代论者对此诗的解释,无论是说“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毛诗序》),还是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诗集传》),都是指责女子有*行。他们或误会诗旨,或出于道学家的偏见,不可能予以正确的评论,在此可以不必深论。当代有些学者分析诗中女子未能跟心爱的人结婚而悔恨,其原因可能是当男子向她求婚时,“她不理睬”、“与爱人赌气”,好像责任还是在女子身上。而陈子展先生则认为:“《丰篇》,盖男亲迎而女不得行,父母变志,女自悔恨之诗。”(《诗经直解》)这就是说,责任在女子的父母身上。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是不能自主的,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只要父母不赞成这桩婚事,他们就无法成亲。这对男女双方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创伤。面对父母的阻挠,他们可能决定一起私奔,也可能是双双殉情,以示反抗。而《丰》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个屈从父母意志的弱女子,她没有对抗父母的干涉。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
虽然,她未能与心上人结合,但她对心上人的挚爱之情却丝毫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了。在她的脑海里,爱人的容貌是那样的丰满美好,体魄是那样的健壮魁伟。想起这些,她的心中充满了无法消解的悔恨之情!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爱人在巷口、在堂上等她去成亲,幸福生活仿佛在向她招手。但却因父母的变卦,最终她没有能跟他走。如今悔恨之余,她要作最后的努力,呼唤爱人重申旧盟。她幻想自己穿上了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迫不及待地呼唤男家快来人驾车迎接她过门去成亲。这种由满腹悔恨引起的对幸福生活无限向往的强烈感情,在诗中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应该指出,诗中抒情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现实中是一种无望的追求。她其实并没有找到越过急流险滩通向幸福彼岸的渡船。在诗中,读者充分了解她的怨恨之情是对着她父母的,但却无法知道她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父母的态度。她只能幻想有朝一日她的心上人派人来把她迎娶过去。看来等待她的依然是无法改变的可悲命运。可以说,这首诗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
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感情是深沉的,对自己屈从于父母的意志流露出极度的悔恨,希望爱人重申旧盟心情表达得极其迫切,一句话,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为此诗抒情的一大艺术特色。一、二两章中抒发的未能与爱人结合的悔恨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叹息声;三、四两章中抒发的迫切想与爱人结合的向往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呼唤声。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极其成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活的幻觉,这种悲剧意味极浓的感情大跳跃,读者读后不能不为之动容。
《丰》原文赏析2丰年原文 :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诗词赏析: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看来,《载芟》是把《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丰》原文赏析3原文:
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原文 :
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庭前踏落花。
诗词赏析:
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 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 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会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 《丰乐亭游春(其三)》中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丰》原文赏析4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原文 :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诗词赏析:
陈师道的五言古诗《妾薄命》共有两首。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要不是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为曾南丰作。”后世的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陈师道与曾巩的关系,宋人笔记上说得颇带传奇色彩:曾巩路过徐州,当时的徐州太守孙莘荐陈师道前往谒见,虽然送了不少礼,但曾巩却一言不发,陈师道很惭愧,后来孙莘问及,曾巩说:“且读《史记》数年。”陈师道因此一言而终身师事曾巩,至后来在《过六一堂》诗中还说:“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见陈鹊《耆旧续闻》)这种记载只是小说家之言。其实,曾、陈的师生关在史书上有明文记载,《宋史》中陈师道本传上说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巩,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元丰年间(1078—1085),曾巩典五朝史事,举荐陈师道为史才,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因而,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丰六年),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
第一首诗托侍妾之口,写主死之悲,并表达了不愿转事他人的贞心。起二句极言受主人的宠爱,“十二楼”即指十二重的高楼,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中有“凤楼十二重,四户入绮窗”之句,这里是形容宫楼的高峻和豪华。“一身当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为精炼,所以陈师道诗最权威的注释者任渊说,此句“语简而意尽”。这正体现了陈师道诗工于锻炼和善于点化前人诗句的特点。
“古来”二句陡然转折,主人公悲叹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与上二句连读,可谓一扬一抑。“起舞为主寿”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阳阡”句则承三四两句。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因而后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构成鲜明对照:本来为祝祷主人长寿而翩翩起舞,转瞬间却往坟地为他送葬。两句中意象丰赡,节奏跳动,可见诗人用墨的简炼,故陈模说,此二句“盖言初起舞为寿,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乃不假干澹字而意自转者”(《怀古录》)。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说:“晓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也是写乐极哀来,生死的变幻无常,意境与此二句略同,然而陈师道的造语更为高古凝炼。
白居易《燕子楼》诗说:“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此诗中“忍著”二句,与白居易诗意蕴相近,但并非泛咏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风云变幻,元祐党、变法派轮番掌权,所以一般士人都讳言师生关系,以避免党同伐异,受到连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则随波逐流,诌谀权贵。陈师道此诗正是对此种风气的批判,他责问道:难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欢笑冯?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然而死者无知,只有生者独自哀怜。整首诗便在生与死、哀与乐、有知与无知的对照中结束。
《丰》原文赏析5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朝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其三》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
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丰乐亭游春·其三》注释
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是说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
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本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丰乐亭游春·其三》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6年(庆历六年)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这组诗。本首是其第三首。
《丰》原文赏析6 原文: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什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居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天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说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居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赏析: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著名的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笔下的杨柳更是别具一格。
作者是喜欢杨柳的,但从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欢杨柳的人一边。这就叫欲扬先抑。按说,作者的画中多杨柳,作者应该是喜欢杨柳的。作者多次从“有人说”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杨柳的感情。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刻意去喜欢杨柳的。作者喜欢上杨柳完全是偶然的情况下,是因为昔年在自己的屋边种了一株杨柳,而取名为“小杨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确说原因上因为其实喜欢上杨柳上非常偶然的,极平常的。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不能成为理由的。
通过对比来体现杨柳的特点,来赞扬杨柳。杨柳是一种植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赋予了它以人的品质和精神。作者赞美的是杨柳的平凡朴实和不忘根本的品质,杨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是其“贱”,它不贪图自己的荣光,而是“条条不忘记根本”,这是其“下垂”。杨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做人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作者由杨柳下垂的姿态想到了不忘记根本的精神。由树及人,使主题得到深化。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乃是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却过河拆桥,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叙写中蕴涵了对这些现象的指斥。作者赋予杨柳以主观情感,以杨柳喻人,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综合用了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小蛮腰……”这是排比。例如“好像挂着几千串嫩绿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这是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性,使说理更透彻,更精辟。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fēng lè tíng yóu chūn,ōu yáng xīu)
红树青山日欲斜, (hóng shù qīng shān rì yù xíe,)
长郊草色绿无涯。 (cháng jīao cǎo sè lǜ wú yà。)
游人不管春将老, (yóu rén bù guǎn chūn jiāng lǎo,)
来往亭前踏落花。(laí wǎng tíng qián tà luò huā。)
《丰乐亭游春》翻译:
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
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
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欧阳修(1007~1072年)注音 ōu yáng xiū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1写出了暮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独有的风景,从无涯、春将老和踏落花这三个词可以看出暮春即将离去,这些词写出了暮春独特的美
2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发自内心的赞美,希望春永驻心间,与对春天的依依惜别之情
(本题结合全诗就可得,我的答案是从一楼的结合一下,答案不唯一,请供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全部的内容,包括: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唐代关于日落的诗句、《丰》原文赏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