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含义

兔的成语2023-05-03  29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南宋时期辛弃疾所做词牌名《丑奴儿》中的句子。《丑奴儿》原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句意思是:年轻时候不懂得愁的滋味,只是一味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没有忧愁却为了写词勉强的说愁。到了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想说却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语出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时值词人贬官外流之际,心情灰暗,抑郁遂发人是物非之感垂髫总角之时,不知世事艰辛,爱赋诗词,却缺乏人生阅历,只好独上高楼,拍遍栏杆,装做老成,沧桑之感而待诗人真正经历人生起伏,宦海沉浮之后,一腔尽忠报国的赤胆忠心被南宋小朝廷泼了一大盆冷水真真愁,真真苦他想怒问苍天,他想斥述厚土,但这些愤怒,悲伤到了嘴边,却化为一声叹息,天凉了~至真的悲凉,沧桑,被这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诠释的完美悲伤到极点,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默默的在心里咀嚼

推荐:梁衡的《栏杆拍遍》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文学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辛弃疾像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以上就是关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含义全部的内容,包括: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含义、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位宋代诗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却道天凉好个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84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