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
11 身体辐射对称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12 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功能
内胚层:内层胃层,具消化,营养功能
13 出现消化腔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14 有原始的组织分化
●原始的上皮组织: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原始的神经组织:由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构成弥散型的网状神经系统
原始性表现: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方向性
传导速度慢(比人的神经传导慢1000倍)
扁形动物
11 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12 形成中胚层
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功能:●贮存水分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形成肌肉组织: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13 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临时性的生殖系统
线形动物
11 身体圆柱形,体表具有角质膜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体制两侧对称
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12 出现假体腔
假体腔:线形动物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谓假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13 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从线形动物开始,消化道出现了肛门,有口和肛门二个开口,与高等动物一样,成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线形动物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14 雌、雄异体异形
线形动物雌雄异体,通常雄性比雌性小,有些种类还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动物由雌雄同体转变为雌雄异体,进而转变为雌雄异形,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15 圆筒形的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
1形成真体腔
11 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
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
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
笫一次出现的“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
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12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2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小节,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
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徵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蚕。
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刚毛:
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形成的,是寡毛纲的运动器官。
疣足:多毛纲的运动器官是体壁的向外突起,中空,与体壁相通。
特点: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躯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
4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但已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5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6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
7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端封闭,另一端对外开口为排泄孔(肾孔),排泄物靠渗透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具有两个开口:向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管,效率更高
软体动物
11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着生有口、触角、眼和其它器官。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其头部的发达程度也不同。
足:着生在身体腹面,头的后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
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心脏、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
12 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贝壳
大多数软体动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外面都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有三层结构:
1)角质层: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
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成。随着动物生长,面积逐渐扩大。
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层不被碳酸溶解。
2)棱柱层:
也称为壳层,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的大部分。
主要成分:棱柱形碳酸钙晶体
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加。
3)珍珠层:
也称壳底,为最里层,有珍珠光泽。
主要成分:呈水平排列的碳酸钙薄片。
由整个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随着生长厚度不断增加。
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外套膜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
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和足部,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器官:
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外套膜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
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
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的开口。
3)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13 真体腔极度退化
由于结缔组织的侵入,真体腔极度退化,缩小为围心腔、生殖管腔和排泄管腔。
除真体腔外,初生体腔同时存在,初生体腔内充满血液,因此称为血窦。
14 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节肢动物
11 身体分部
例如: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
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
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
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12 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节肢
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划一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
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
13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14 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C32H54N4O21)
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
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几丁质与蛋白质一起组成节肢动物体壁的主要成分。体壁的坚硬程度不是由于几丁质的存在,而是由于蛋白质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
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具有蜕皮现象。
15 呼吸系统多样性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呼吸系统虽然形式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
呼吸机制有两类:
┌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16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161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
162开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
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
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分 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17 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171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绿腺,蜘形纲的基节腺等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肾口二次性封闭,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
——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172马氏管型
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
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不属于。
根据百度查询指出日本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壁有角质层,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假体腔的出现,为体内器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
以上就是关于生物学霸来!拜托!急!!!!全部的内容,包括:生物学霸来!拜托!急!!!!、日本血吸虫属于假体腔动物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