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冲泡
一般除了醒茶外
所使用的茶具质密度都不宜太高
也就是壶温与水温都不要太高
壶
以紫砂壶较适宜
试茶另当别论,仍以盖碗试之
壶形宽口扁腹为佳
水沸后关火
沸点醒茶洗茶
然后
三泡茶都不需加温
因为茶叶渐渐开展
时间固定
每泡间隔二十秒,降温
等到第四泡再加温
而后再三泡
老茶则可以每二泡加温
但间隔要更
绿茶茶艺(盖碗泡法)
1备器
2赏茶
3洁具(清洁茶具达到温热茶具的目的)
4置茶(每杯投茶2至3克为宜)
5浸润(冲八十度的水至盖碗的四分之一)
6摇香(使茶叶充分吸水舒展)
7冲泡(凤凰三点头)
高山流水(水流不要直接冲打在茶叶上,否则会影响茶叶的色、香、味。同时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
8奉茶(请用茶)
9品饮(左手托住盖碗底,右手将碗盖轻轻掀起,从缝中闻香品饮)
10谢客
一、焚香礼圣,净气凝神。
唐代撰写《茶经》的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点燃一柱高香,以示对这位茶学家的崇敬。
二、白毫银针,芳华初展。
白毫银针是茶叶珍品,融茶之美味,花香于一体。白毫银针采摘于华茶1号、华茶2号明前肥壮之单芽,经萎凋、低温烘(晒)干、捡剔、复火等工序制作而成。这里选用的“白毫银针”是福鼎所产的珍品白茶,曾多次荣获国家名茶称号,请鉴赏她全身满披白毫、纤纤芬芳的外形。
三、流云佛月,洁具清尘。
冲泡白茶可用玻璃杯或瓷壶为佳。我们选用的是玻璃怀,可以观赏银针在热水中上下翻腾,相溶交错的情景。用沸腾的水“温杯”,不仅为了清洁,也为了茶叶内含物能更快地析放。
四、静心置茶,纤手播芳。
置茶要有心思。要看杯的大小,也要考虑饮者的喜好。北方人和外国人饮白茶,讲究香高浓醇,大杯可置茶7-8克,南方喜欢清醇,置茶量可适当减少,即使冲泡量多,但也不会对肠胃产生刺激。
五、雨润白毫,匀香待芳。
茶,被称为南方之嘉木,而白毫银针,披满白毫,所以被我们称之为“雨润白毫”。先注沸水适量,温润茶芽,轻轻摇晃,叫做“匀香”。
六、乳泉吲水,甘露源清。
绿茶只需80度的水温,这样不会破坏绿茶的营养成份,泡涨后就可以了,不需要闷.红茶和乌龙茶要用刚滚的水泡,第一泡是先快速冲,用来洗杯,第二泡滚水冲进后等20秒倒出品味,第三泡和第二泡相同.
1 绿茶茶艺音乐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可谓“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绿茶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玻璃、青瓷、白瓷,并经常以绿色植物作为搭配。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民族性格,绿茶的品质及其品饮氛围具有“顺应自然、贴近自然”的特征。若把绿茶比喻成佳人的话,就像是清丽脱俗、清纯可爱、风韵天成的春妆处子。为了与绿茶的这些特点相符,在绿茶茶艺中,最好选取一些笛子、古筝演奏的音乐及江南丝竹音乐作为配乐。
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的特点。由于此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若选用古筝曲浙派《高山流水》最能体现西湖龙井的别样韵味和到此寻觅知音的感情色彩。此曲描绘了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皓月幽静的西湖美景。全曲一气呵成、抒情流畅,品龙井,听此曲,西湖湖光山色的美景让你浮想联翩。
2乌龙茶茶艺音乐
乌龙茶也称为青茶,是六大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茶叶风味最独特、香气滋味变化最丰富、茶具及茶艺表演最讲究的一种茶,以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最为有名。乌龙茶不重外形,以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见长,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紫砂茶具,因此,乌龙茶给人以沉稳、成熟、端庄、意蕴悠远的`感受。根据乌龙茶的这种特点,在乌龙茶茶艺过程中选用编钟、古琴、箫、二胡等乐器演奏的音乐作为配乐是比较合适的。《春江花月夜》、《柳青娘》、《寒鸦戏水》、《蕉窗夜雨》等筝曲曲调优美,可让品茶者在品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美。茶味随着音乐的起伏会更沉更香、更深更远。清风明月、山川云雾、至交故友,浸在茶中、醉在乐中。
3红茶茶艺音乐
红茶具有“干茶色泽乌黑,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的特点。“红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由于红茶不以外形见长,所以使用的茶具多是瓷质的茶壶和茶杯。细腻的白瓷能够很好地展现红茶茶汤的“红艳”。功夫红茶为中国特有,云南滇红、九曲红梅和祁门红茶都较为出名。在功夫红茶茶艺配乐中,可选用表现梅花高洁品格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作为背景音乐,此曲借景抒怀,曲调优美平缓,表现了梅花犹如苍松般挺拔、翠竹般坚韧,天生傲骨、不畏严寒的品格。工夫红茶外形纤秀、色泽红艳、香气甜醇,好比红梅傲雪、暗香浮动,正好体现“红茶乃茶中之梅”之喻。
品饮西式红茶,可以选择音色较为柔和的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演奏的高雅恬静背景音乐。西方圆舞曲也是能体现西式红茶的精髓的音乐之一,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天鹅湖》等,能使品茶者心神宁静,仿佛置身于西式温馨浪漫的饮茶环境中。
4花茶茶艺音乐
花茶融茶之韵和花之香于一体,色泽黄绿尚润。香气鲜灵浓郁,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多是烘青茶胚加入香花窨制而成,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花茶品饮的整体氛围是:活泼、生活化。鉴于花茶茶艺的这些特点。
在演绎花茶茶艺过程中,最好能选用琵琶、古筝等弹拨类乐器演奏的音乐。花茶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配乐可选用古筝名曲《茉莉芬芳》,此曲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和芳香扑鼻,曲调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品茉莉花茶,听《茉莉芬芳》,让人陶醉在茉莉花香之中。
5其他茶艺音乐
黄茶中以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银针最为有名,芽头肥壮挺直、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纯,冲泡后芽尖或冉冉上升,或徐徐缓下,沉入杯底,如群笋出土,银刀直立。配乐选用古筝曲《洞庭新歌》最能体现此茶产地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曲调更能凸显出黄茶的轻盈活泼及其爽朗清鲜的特点。
云南的普洱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品普洱,赏古筝曲《铁马吟》则是最佳的选择。此曲曲调悠扬平缓,模仿马蹄声声的音乐,能够让品茶者联想到茶马古道的险峻和无限的风光,既能在味觉上又能在听觉上感受滇文化。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通常的煎水瀹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茶艺表演时所配音乐要柔和自然,以使观众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提升茶的内涵。
绿茶在色、香、味上,讲求嫩绿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类中,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工夫。因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此外,又因绿茶品种最丰富,每种茶,由于形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所以没有多次的实践,恐怕难以泡好一杯绿茶。
(一)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纯粹从科学理论上讲,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矿泉水。国内的水,我比较常用农夫山泉,微带泉水的清甜。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二)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四)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绿茶。
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一般来说,冲泡条索比较紧结的绿茶,如珠茶眉茶,我个人比较喜欢盖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
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五)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
1) 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任何一种茶的冲泡,非常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本文也只不过提供一些惯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得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1、静心备器:泡茶、品茶都要平心静气。冲泡绿茶宜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以便能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此外,茶具尚有茗炉、石英壶、茶筒、茶匙、茶巾、水盂、茶盘、赏茶盘等。
2、择水候汤:“静茗蕴香,籍水而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也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古人早就认识到水对于茶的重要性。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以泉水为佳,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活水还须活火烹”,烹泉煮水要用活火。
3、佳茗酬宾:黄山毛峰产于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区,名山名茶相得益彰。黄山毛峰外形酷似雀舌,白毫显露,呈象牙色,芽带一小片金**鱼叶,俗称“金黄片”,此为黄山毛峰的外形特征。
4、流云拂月:用热水烫洗茶杯,使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韦应物诗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皎然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茶是圣洁之物,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茶道器具必须至清至洁
5、佳人入宫:将茶叶投入玉洁冰清的茶杯中。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品如人品,佳茗似佳人。将茶轻置杯中如同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置茶时切勿使茶叶散落杯外,惜茶,爱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要想泡一杯好茶,茶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一般来说,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用茶2-3克,注水100毫升。
6、松风初鸣: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泉涌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苏轼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杨万里诗云:“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静坐炉边听水声,如秋风萧瑟扫过松林,涛声阵阵。冲泡黄山毛峰茶,水温90'C左右为宜,即蟹眼乍起、松风初鸣之时。
7、温润灵芽:用“回旋注水法”注水入杯少许,润泽茶芽温润的目的是使茶叶吸水舒展,以便在冲泡时促使茶叶内含物迅速析出。
8、凤凰点头:经过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首先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而下反复提举三次,使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这一注水手法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一是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在水的冲激上下翻滚,促使茶叶内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
9、雨后春笋:在开水的浸润下,茶芽渐渐地舒展开来。先是浮在上面,尔后又慢慢沉下。茶芽几浮几沉,直立杯中,犹如万笋林立,千姿百态。娇嫩的茶芽在清碧澄净的茶汤中随波摇曳,仿佛在舞蹈。
10、初奉香茗: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将这一杯芬芳馥郁的香茗献给佳宾。
11、闻香观色:品茶须从色、香、味、形入手。黄山毛峰香气馥郁,清幽的茶香随着袅袅热气缕缕飞出,令人心旷神怡。杯中汤色清澈碧绿,洋溢着大自然绿色的生机。
12、赏形品味:黄山毛峰芽头肥壮,形似雀舌。滋味鲜醇,回味香甜爽口。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细品慢啜,体味茶的鲜醇、淡雅,从淡淡的茶味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和、至真、至美地韵味来。周作人先生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地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的梦”。梁实秋先生说:“清茶最为风雅,主客相对只有清茶一杯,浓浓的,涩涩的,绿绿的”。品茶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种文明的熏陶。苦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人生的况味。
13、重酌酽香:高档绿茶一般冲泡三次,以第二泡茶的色、香、味最佳。
14、再赏佳韵:第二泡茶香最浓,
以上就是关于详细说一下绿茶和普洱茶的泡法全部的内容,包括:详细说一下绿茶和普洱茶的泡法、白沙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我喜欢喝绿茶,自己稍微了解一点茶艺,想请教各位高人,绿茶要闷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