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京剧青衣演员时小福简介,天下第一青衣时小福的故事

画虎不成2023-05-03  19

从艺经历

时小福12岁随父母来到北京,后加入到四喜班名旦郑秀兰的“春馥堂”跟从徐阿福学习昆旦兼皮黄青衣。经常在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私淑于胡喜禄。成为四喜班主演之一。

当时人们称四喜班中有二绝,一个是时小福的《三娘教子》,另一个是孙菊仙的《御碑亭》。

时小福晚年兼演小生戏,如《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曾经替梅巧玲掌管四喜班。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时小福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时被选入升平署进宫当差。

1886年被选为清宫教习。曾以旦角演员身分,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据传时小福演戏常常用白酒饮场。

光绪二十五年(1899),时小福应朋友的邀请到京城名伶某王府演出堂会。其中有出《五花洞》,谁知临场主演张霭卿竟然没有来,时小福非常生气,为了不使主人扫兴,决定亲自粉墨登场代为演出。主人很高兴,盛宴款待以表谢意。不料时小福由于心情关系饮酒过量,第二天早上就卧病在床了,虽然经过很多名医诊治,但都没见好,始终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扰惊吓,于庚子五月十七日病逝,葬于永定门外。享年54岁。

天下第一青衣” 时小福12岁随父母来京,后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他的嗓音高亢嘹亮,略欠圆润。他的唱腔是私淑于胡喜禄,吐字发音真切,极富情韵,但仍不脱徽调味道,唱法属阳刚性质。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时人称四喜班中有二绝,一是时小福的《三娘教子》,另一是孙菊仙的《御碑亭》。他能戏极多,善演悲剧,也善于用水袖的功夫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情。他以演青衣唱工戏为主,很少演花旦戏。曾以《三娘教子》享誉一时,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他晚年兼演小生戏,如《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他常于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曾一度继梅巧玲掌四喜班。1886年,他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以旦角演员身分,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他的拿手戏,昆乱不挡,其代表剧目有《阳关折柳》、《小宴》、《彩楼配》、《三娘教子》、《桑园会》、《二进宫》、《汾河湾》、《武家坡》、《探寒窑》、《祭塔》、《南天门》等;反串小生戏有《孝感天》中的共叔段、《雁门关》中的杨八郎等。

人物作品

时小福能戏极多,代表作有《阳关折柳》、《小宴》、《彩楼配》、《三娘教子》、《桑园会》、《二进宫》、《汾河湾》、《武家坡》、《探寒窑》、《祭塔》、《南天门》等;他并能兼演小生,反串小生戏有《孝感天》中的共叔段,《雁门关》中的杨八郎及《打金枝》等。曾以《三娘教子》享誉一时。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

人物轶事 只为戏

同治皇帝驾崩了,举国致哀。清廷的规定:国丧100天内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准动任何响器,100天后只许便衣登场。这对于靠唱戏吃饭的戏班来说,等于拆了灶台。京城的戏班一片乱惶惶,那些小戏班早作了鸟兽散,即便如春台、三庆这样的名班,也只能开一半“戏份”。四喜班班主梅巧玲依然硬撑着门面,他已经倾其积蓄,赔垫在戏班的开销中。俗话说,坐吃山空,眼下,梅巧玲却再也支撑不下去了。这日,梅巧玲来找时小福,难过地说:“眼看我们已经倾家荡产,而国丧只过去了一半日子,怕是熬不过去了,不如就将戏班解散,日后有机会东山再起。”为了帮助梅巧玲支撑戏班,小福也已经拿出了自己积蓄的大半,说:四喜班的处境他也清楚,只是四喜能成为当时京城的名班首选,靠的是日积月累,含辛茹苦,如今若散去,他日恐怕再也难成今日之气候了!如果大哥执意要散四喜班,小福便冒昧了,小福愿将四喜班接过来!就这样,小福将诺大一个四喜班接了过来。此时的小福,堪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但话好说,毕竟事艰难,时小福先是卖了家产,又典当了自己的行头,最后,连当年赠给夫人的锦盒也端了出来。然而,困难和窘迫依然一天一天逼迫着四喜班。

他没与夫人说半句,就去了鸿福票号。鸿福票号的杨老板是个名票,最是喜欢小福的戏,因戏而人,十分钟情小福,逢到喜庆,总要请小福来唱戏,今日见小福到,杨老板欢喜不尽,一边拉小福厅上坐,一边说:“小福兄弟,眼见得名班纷纷解散,肚里的戏虫熬得好苦呢!”小福说:“时间也不会太久,再熬一熬,便可喂那戏虫了!”杨老板说:“说的是。不过,最最难熬的还是你们,对了,四喜班情况如何?”时小福说:欠着杨大哥的,如今旧账未了,新账又添,小福本已羞愧难当,如果杨大哥不愿听从小福,小福今日宁愿不再请求大哥了!”说罢,便要起身告辞。长长的案几上,一纸文书很快写好,上面写着:四喜班时小福向鸿福票号借贷若干,以充作国丧期间四喜班的戏份,并以时小福身价作为抵押。立此字据为证。

“醉八仙”

时小福寓所位于宣武区朱茅胡同。中年后于绮春堂课徒。所收弟子皆以“仙”字排名。如秦燕仙,不但唱得好,且善书法,惜不幸早夭。其他著名者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霭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等八人,时人称之为“八仙”。九九重阳之时,乃时小福寿诞之日,届时此八位弟子必定到府,大家称之为“八仙庆寿”。此“八仙”与其师时小福同样嗜酒,且都是海量,因此人称“醉八仙”。据说时小福晚年演戏常用白酒饮场。相传有位嗜酒御史,听戏时常把酒放在台口,有一次时小福演至剧中人须饮酒表演时,竟然走到台前,将御史之酒一饮而尽,然后归至原位继续演戏,场内观众大笑不止。

『壹』 有关母亲的历史典故

1、《岳母刺字》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南宋时期,金国进兵攻打中原。宋高宗把首都移至金陵,并四处召集人才,兴兵反攻。远住相州县的岳飞和他的九个结义兄弟临危受命,率领众士兵抗击金兵。临行时,岳母为了能够让岳飞更好的效忠于朝廷,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从此,这四个字就深深的刻在了岳飞的心里。

体现了岳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报效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

2、孟子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楣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 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不只是小心翼 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此根深蒂固。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环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留传下 “孟母三迁”的美谈。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

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 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 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

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表明,为了儿子的成长,必须选择良好的环境。

『贰』 关于古代母爱的故事有哪些

孟母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制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叁』 古代的母爱故事

一、童心与母爱

卡斯林·诺利斯

在我十四岁的那年夏天,我和妈妈伴着几个比我小的孩子在一个海滨度假。

一天早晨,我们在海滨散步时遇见一位美貌的母亲。她身边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十岁的纳德,另一个是稍小一点的东尼。纳德正在听他妈妈给他读书。他是个文静的孩子,看上去像刚刚生过一场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东尼生得一双蓝色的眼睛,长着一头金**的卷发,像是一头小狮子,既活泼,又斯文。他能跑善跳,逗人喜欢,生人碰到他总要停下来跟他逗一逗,有的人还送他一些玩具。一天,游客们正坐在海滨的沙滩上,我弟弟突然对大家说,东尼是个被收养的孩子。大家一听这话,都惊讶地互相看了看。但我发现,东尼那张晒黑了的小脸上却流露出一种愉快的表情。

“这是真的,是吗,妈妈,”东尼大声说道。“妈妈和爸爸想再要一个孩子,所以,他们走进一个有许多孩子的大屋子里,他们看了那些孩子后说:‘把那个孩子给我们吧。’那个孩子就是我!

“我们去过许多那样的大屋子,”韦伯斯特夫人说,“最后我们看上了一个我们怎么也不能拒绝的孩子。”

“但是,那天他们没有把那个孩子给你们。”东尼说。他显然是在重述一个他已熟知的故事。“你们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说,‘我希望我们能得到他……我希望我们能得到他。’”

“是的,几个星期以后,我们就得到了。”韦伯斯特夫人说。

东尼伸出手,拉着纳德,“来,我们再到水里去。”孩子们像海鸥似地冲到海边的浪花里。

“我真想不通”,我妈妈说,“谁舍得抛弃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呢。”过了一会儿,她又补充道,“明明知道他是被人收养的,但他却丝毫不感到惊讶。”

“相反,”韦伯斯特夫人答道,“东尼感到极大的快乐。似乎觉得这样他的地位更荣耀。”

“你们确实很难把这事情告诉他。”我妈妈说。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告诉过他,”韦伯斯特夫人回答说,“我丈夫是个军队里的工程师,所以我们很少定居在什么地方,谁都以为东尼和纳德都是我们的儿子。但是,六个月前,在我丈夫死后,我和孩子们碰上了我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她盯着那个小的,然后问我,‘哪个是收养的呀,玛丽?’”

“我用脚尖踩着她的脚,她立刻明白了过来,换了个话题,但孩子们都听见了。她刚一走开,两个孩子就拥到我的跟前,望着我,所以,我不得不告诉他。于是,我就尽我的想象力,编了个收养东尼的故事……你们猜结果怎样?”我说:“什么也不会使东尼失去勇气。”

“对极了,”他妈妈微笑着应道,“东尼这孩子虽然比纳德小一些,但他很刚强。”

在韦伯斯特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将要回家的前一天,我和我妈妈在海滨的沙滩上又碰见那位母亲。这次她没有把两个孩子带来,我妈妈夸奖了她的孩子,还特别提到了小纳德,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孩子对他的母亲有这样深的爱,文静的小纳德竟对他母亲如此地依赖和崇拜。不料夫人说道:“你也是一位能体谅人的母亲,我很愿意把事实告诉你:实际上东尼是我亲生的儿子,而纳德才真是我的养子。”

我和妈妈屏住了呼吸。

“如果告诉他,他是我收养的,小纳德是受不了的。”韦伯斯特夫人说,“对于纳德来说,母亲意味着他的生命,意味着自尊心和一种强大的人生安全感。他和东尼不同,东尼这孩子很刚强,是一个能够自持的孩子,还从来没有什么事情使他沮丧过。”

去年夏天,我在旧金山一家旅馆的餐厅里吃午饭,临近我的餐桌旁坐着一位高个子男人,身着灰色的海军机长的制服。我仔细观察了那张英俊的脸宠和那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然后走到他跟前。我问:“你是安东尼·韦伯斯特先生吗?”

原来他就是。他回忆起童年时我们一起在海滨度过的那些夏日,我把他介绍给我丈夫,然后,他把纳德的情况简单地告诉了我们。纳德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化学家,但他只活到二十八岁就死了。

“母亲和实验室就是纳德那个世界里的一切,”东尼说,“妈妈曾把他带到新墨西哥去,让他疗养身体,但他又立即回到他的实验室里去了。他在临死之前半小时,还忙着观察他的那些试管。死的时候,妈妈把他紧紧搂在怀里。”

“你妈妈什么时候告诉你的,东尼?”

“你好像也知道?”

“是的,她早就告诉过我和我妈妈,但我们都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东尼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沉默了好大一会儿。

“我很难想象,在我的一生中,我还能献给母亲比我已经献出的更加深切的受。”他说,“现在我自己也有了一个孩子。我开始思索,在这二十多年里,母亲为了不去伤害养子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而把亲生儿子的位置让给他,她自己心里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呢?”

二、白发亲娘

赵丽军

命运再一次朝我背过了脸。经过慢长的20天的治疗,刚刚出院一星期,无情的病魔又一次侵袭了我,我不得不再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这一次,我没有告诉母亲。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长年住在京郊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可是第二天,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姐姐的带领下,一脸焦急地走进病房。看见我,她止不住老泪纵横。之后的两天里,见到我输液,她默默流泪。看见我抽血,她忍不住抽泣!看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悄绪,姐姐们连哄带劝,终于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谁想到,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记不清的老母亲,竟然不知怎样记下了我的长长的手机号,而且学会了给我的手机打电话。每天早、中、晚三次,她都会准时把电话打进我的病房,一声声的担心,一句句的叮咛,再有,就是一遍遍地要求再来病房陪伴我、守候我。

那天中午,在我睡意朦胧的瞬间,忽然发现门外站者个熟悉的身影。我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正在迟疑间,我的年近古稀的老妈妈,已经头发蓬乱、一脸是汗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妈,您怎么来了?”

“哎呀,闺女,你可好些了?瞧把我急的!”

“这么远的路,您怎么来的?谁把您送来的?”我惊讶地连声发问。

“我自己偷着跑来的!你在医院里躺者,我哪放心得下。在家里吃不香、睡不着,再不来,要把我折磨死了!”

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眼眶。我激动得扑在母亲怀里,痛哭失声。

已是深夜。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年迈的母亲,终于如愿守在了女儿的病橡劳。她实在太累了,带着一丝甜蟹,带者一脸满足,我的白发母亲,她深深地、深深地睡着了。

『肆』 关于古代母爱的故事有哪些

岳母刻字

『伍』 古代母爱故事,

孟母抄三迁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说:“此处也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说:“这正是我的儿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陆』 有关母爱的历史典故

孟母择邻,岳母刺字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位杰出的文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版出色,在文学和史学权上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母亲郑氏带着他到随州,跟随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母亲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沙地上写,教儿子识字。母亲的言传身教激发了欧阳修的求学欲望,他勤奋苦读,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柒』 求关于母爱的古代故事!!!!

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

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流行一种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小球死掉。我妹妹就得了这种怪病,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尽。”师父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男人神情黯淡,低声说:“我女人也得了这种怪病,早晚也是这样。”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就起身了。路上,徒弟问:“师父,这家两个女人,一个跳河,一个啼哭,为什么都这么脆弱”师父说:“女人是弱者。”

经过三年,师徒二人又云游到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这户人家已经盖起了新瓦房,墙上挂着成串的辣椒,家门口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玩耍。徒弟说:“师父,这一定是李家的那个孩子。想必女施主已经不在人世,男施主再娶了。”正在这时,门里走出一个女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整个身子弯成了弓形,骨头紧紧地挤在一起,比孩子高不出多少,几乎看不出人形。但他们仍一眼看出,这就是当年那位女施主。

女人也认出了他们。师父忙上前问道:“施主这几年可好”女人摇了摇头,说道:“大师走后,我男人就扔下我们娘俩,一去无踪,想来是怕我把缩骨病传染给他。别人都说我活不了多久,可我一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算痛得满地打滚也要给孩子熬玉米粥。”女人微微笑了笑,接着说;“没想到,我就这样挺过来了。可我也成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徒弟问师父:“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这……”师父点点头,说道:“但母亲是强者。”

『捌』 关于古代母爱的故事名称及内容

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截发留客:

《晋书·陶侃母湛氏传》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次范逵来到他们家投宿,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他母亲湛氏悄悄剪下头发卖给邻人,买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知道此事后赞叹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玖』 古代关于母爱的故事

您好。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内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容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拾』 关于母爱的小故事,典故,越多越好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位杰出的文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和史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母亲郑氏带着他到随州,跟随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母亲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沙地上写,教儿子识字母亲的言传身教激发了欧阳修的求学欲望,他勤奋苦读,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到此情景,就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但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说:“此处也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这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于是孟母就说:“这正是我的儿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三娘教子

商人薛子罗有妻妾三人,大娘生一子,名小义,年方一岁子罗携同老仆薛保往镇江经商,投宿客栈后薛保下乡办货,回来但见客栈遭贼匪焚毁,便以为主人已死,遂返家报丧二娘与兄长刘球及奸夫孙坤乘机夺取薛家财产,引诱大娘改嫁刘球,然后哄她变卖产业,再迫三娘与薛保迁出,三娘唯有偕同小义在城外租茅寮栖身三口子以织布及耕种维持生计转瞬十年,三娘送小义入学,但小义生性顽皮,无心向学,三娘屡教不善薛保见状,遂把他身世告知,小义听后自省,并向三娘认错小义心恨生母弃子改嫁,决定寻找大娘其时大娘家财已被刘球散尽,被迫斩柴度日;二娘亦因孙坤在押以致生活无当小义寻至大娘家,碰巧遇上刘球返家,刘竟把他囚禁起来,欲卖予周员外作义子幸好大娘及时返家,放走小义怎料大娘为此跟刘球争持起来,大娘更在纠缠间被杀刘球穷追小义,途中碰上子罗,他喝止刘球,并嘱兵将之收押原来子罗当年并未遇害,被统领救活,更擢为副官子罗得悉家中巨变后,因感三娘节义,为她立'节义流芳'的牌坊

求采纳O(∩_∩)O谢谢

望采纳。。。

《三娘教子》

剧中人物

王春娥——正 旦 薛乙哥——娃娃生 薛 保——老 生

王春娥:(唱)王春娥坐机房自思自叹,思夫主想薛郎不能团圆。

在家中嫌争吵镇江游玩,谁料想把相公命丧外边。

又多亏老薛保不避路远,千般苦从镇江搬尸回还。

一家人见灵柩肝肠裂断,在家中设灵堂门挂纸钱。

狠张刘二妇人良心大变,抛孤儿离乡井各自嫁男。

丢春娥好一似失群孤雁,老薛保又好比浪里舟船。

薛乙哥年纪幼无人照管,老的老小的小有谁可怜。

将冤家送南学去把书看,盼的是龙虎榜得中魁元。

但愿得老天爷遂了心愿,即就是死九泉我也心甘。

薛乙哥:(唱)走啊!

薛乙哥在南学我懒把书念,怀儿内抱圣贤转回家园。

在学校众学生都揭我短,他说我无亲娘难解难猜。

此一番回家去和娘争辩,谁的是谁的非细问一番。

行来在上房里不见娘面,问一声老薛保娘在那边

(白)薛保,我娘呢?

薛保:机房织布去了。

薛乙哥:受苦的娘啊!

(唱)我的娘下机房将心疼烂,好一似万把箭来把心绞。

行来在机房里拿礼相见,你的儿薛乙哥问声娘安。

(白)母亲万福。

王春娥(白)儿啊这般时候,你不在学校读书回家做什么来了?

薛乙哥:我!用饭来了。

王春娥:儿啊天色尚早。

薛乙哥:管天色尚早不尚早,旁人家孩子都下学了,

儿也下了学了。回家用饭来了!

王春娥:为娘管旁人家孩子下学不下学,我儿将书可曾背过?

薛乙哥:倒也背过……

王春娥:为娘多不放心,还要面背。

薛乙哥:母亲,用了饭再背书。

王春娥:背了书再用饭。

薛乙哥:用了饭再背书。

王春娥:嗯!奴才何不背来

薛乙哥:背来就背来。

王春娥:好一个奴才,你在娘面前背书就是这个样儿,

若在你家先生面前,也是这个样儿吗?

薛乙哥:你可不是我家先生。

王春娥:为娘不是你家先生,和你家先生更是一理。

薛乙哥:怎么说和我家先生更是一理?

王春娥:正是的。

薛乙哥:敢这么说起,将书本拾起,放在妈妈怀里,

深深施上一礼,背身站了……

王春娥:你背来呀。

薛乙哥:母亲,孩儿下学走的急慌,将首一句忘了,母亲给儿提了个头头,

儿好象瓦砾坑里倒核桃哩,呵啷啷的就下去了。

王春娥:好一奴才,你在为娘面前背书先将首一句忘了,若在你家先生面前,

娃娃呀,你难免一顿的饱打。

薛乙哥:儿记打了。

王春娥:记打了好,背身站了,待为娘与儿提得一句。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

薛乙哥: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

王春娥:为,

薛乙哥:为,

王春娥:为人谋而不忠乎。

薛乙哥:五个猫娃逮老鼠。

王春娥:你往下的背来。

薛乙哥:你往下的背来。

王春娥:再往下的背来。

薛乙哥:再往下的背来。

王春娥:为娘教你背,你叫谁背呀?

薛乙哥:为娘教你背,你叫谁背呀?

王春娥:走!

薛乙哥:猫到好,可是狗!

王春娥:哎,好一奴才,今日回得家来一句书背他不过还想用饭,何不与娘跪了。

薛乙哥:跪了就跪了。

王春娥:(唱)儿的父镇江早丧命,

薛 保:(上白)嘿……

正在煮羹料灶,忽听机房吵吵闹闹。

不是三娘教子,便是我家东人不孝。

端把椅子沿前坐,听三娘教子如何?

嘿……

王春娥:(滚白)我叫叫一声儿啊儿啊,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失掉寸金还有可,失掉光阴哪里寻?

薛 保:三娘教子尽说的是好话,哈……

王春娥:(唱)有为娘发下誓教儿成名。

送儿在南学读孔孟,只望你读书知礼有前程。

谁知你贪玩耍不把功用,有几辈古人讲儿听。

黄香檀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

商洛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

你奴才将近十岁整,还只顾贪玩不用功。

讲着讲着气上涌,阵阵恶火往上升。

手执家法往下打,活活打死你小畜生。

儿啊!吃打。

薛乙哥:住了罢,要打打你亲生的打人家孩子你不害心疼,羞……

王春娥:(唱)小奴才一言问住我,结舌闭口王春娥。

悔之悔,悔死我,在薛门受苦为那个。

这才是鸡抱鸭儿鹅有错,翎毛儿干了各管各。

羊招狼群反惹祸,哭了声早死的薛子约。

教子反倒惹大祸,满腹委屈向谁说。

怒而不息机房坐,恨恨蠢子咬破我口两角。

薛 保:(唱)见三娘上了气机房闷坐,倒叫薛保泪如梭。

思思量量容不过,说他几句怕什么。

小东人你有错,胡言乱语说什么。

三娘不是你亲生母,你的亲娘是哪个!

我劝罢一个再劝一个,尊声三娘听仆学。

真金子不打不成货,钢剑虽快也要磨。

我家东人你管教,还要你抓养薛乙哥。

王春娥:(唱) 薛保一旁来劝我,转面叫声老哥哥。

你说他人儿小来心儿恶,说出此话赛毒药。

罢罢罢压住心头火,这也是无法莫奈何。

转面叫声薛乙哥,这两句话儿谁挑唆。

(白)乙哥过来,这两句话是你自己知晓,还是旁人孩子教导你的?

薛乙哥:是我自己知晓的。

王春娥:你自己知晓何不早言?

薛乙哥:你不打我还不说!

王春娥:(滚白)我叫叫一声儿啊,儿啊,这两句话儿虽是好话,

只是你奴才讲的迟后了。

(唱)小奴才出言真可恼,气的人心血往上潮。

将冤家好比一支蒿,终朝每日用水浇。

浇的蒿儿长大了,借它替我搭天桥。

正行中间桥断了,半路闪我这一跤。

越思越想越烦恼,只恨自己无下稍。

数年辛苦无依靠,打断机头乱了交。

从今不把子来教,春娥免把心来操。

若要此事甘休罢,娃娃呀,从今后咱这日子过不成了。

薛 保:(唱)不好了,不好了!三娘把机头打断了。

走上前来忙跪倒,再叫三娘听我学。

(滚白)我叫叫一声三娘三娘,你看我家东人下得学来不会讲话,

得罪三娘。三娘气上心来,将机头打断,不能抓养我家东人成人。

我叫叫一声三娘三娘,你念起老奴我跑前跑后,

你就抓养我家东人成人了。

王春娥:老哥哥站起来。老哥哥,要我教养他不难,叫他头顶家法,跪在面前,

叫我轻轻的将他打得几下,一来消一消我心中的闷气,

这二来也好指教他长大成人。

薛 保:这有何难,待老汉去说,东人,东人!

薛乙哥:薛保,看苗子!

薛 保:你懂下这么大的乱子,还只知玩耍。

薛乙哥:你叫我务干何事!

薛 保:你母亲叫你头顶家法跪在机前,将你轻轻打得几下,好来指教能成人。

薛乙哥:薛保!我娘打我疼不疼?

薛 保:挨打还有不疼之理。

薛乙哥:不疼还则罢了,倘若疼,我把你的胡子一根一根拔下来,

给我的哈巴狗编个龙头,前院拉到后院,后院拉到前院,我要玩耍哩。

薛 保:只要你长大成人,老奴这胡子吗,有你玩的。跪了!跪端,跪正,

将家法顶上,来么,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

薛乙哥:谁可给你摸了一脸的浆子。

薛 保:三娘三娘请来教子。我想三娘不肯教子此情为何?

我可莫说三娘三娘,老奴也与你跪倒了!

王春娥:(唱)他主仆双双跪机前,王春娥内心好惨然。

老哥哥莫跪且立站,

薛 保:三娘恩宽。

薛乙哥:母亲恩宽。

薛 保:你怎么起来了!

薛乙哥:你怎么也起来了!

薛 保:你母亲与我开恩了,还没与你开恩。来来来!跪了跪了!三娘请来教子!

王春娥:(唱)不孝的蠢子听娘言。

儿的父镇江把命断,老薛保远路搬尸还。

张刘二妇把心变,偷盗财物另嫁男。

那时节丢儿一岁半,为娘抓你八整年。

送你在南学读文卷,只盼你龙虎榜上中魁元。

谁知晓辛苦艰难我受遍,才换得今日把脸翻。

讲着讲着恶气翻,那有心情教儿男。

任儿成龙飞上天,任儿变虎虎归山。

从今后不把奴才管,成龙变虎任儿玩。

薛乙哥:闪开闪开!

薛 保:东人向那去?

薛乙哥:我母亲叫我成龙呢!上天呢!变虎呢!归山呢。

我想我也成不了龙、上不了天、变不了虎、归不了山。

我跟娃娃耍去呀!

薛 保:你母亲不管你了,你当真的上得天了。来来来跪了,跪了!

跪端、跪正,你真是的淘气。

薛乙哥:秤秆子倒好,可是个毫系。

薛 保:三娘我东人二次跪倒,三娘请来行法。

我想三娘执意不肯教子,莫非要学张刘二妇另行改嫁。

也罢!要走大家走!要散大家散!将东人与我留下,

我纵然沿街乞讨,也要抓养我家东人成人。

将这没良心之人尽出在薛门了,尽出在薛门了。

东人起来,不要跪了,咱们走。

薛乙哥:走,走……

王春娥:老哥哥,你叫他跪着、跪着!

(唱)薛保一旁拿言垫,春娥心内自详猜。

我有心不把冤家管,数年心血一旦完。

罢罢罢念起薛郎面,再受苦我也要教养儿男。

端一把椅儿坐机前,不孝的奴才听娘言:

娘为儿白昼织布夜纺线,一两花能挣几文钱。

你奴才把捻子带线齐揪断,舍了份量短工钱。

娘为儿周身衣服补纳遍,娘为儿八幅罗裙少半边。

娘为儿东邻西舍借米面,邻居们把娘下眼观。

自古道低借要高还,还不上让娘作熬煎。

每一日旁人用午饭,为娘的早饭还未餐,

饿的娘眼前不住花儿转,无一人怜念娘可怜。

儿无有奶乳用粥灌,可怜儿一尿一大摊。

左边尿湿右边换,右边尿湿换左边。

左右两边齐尿遍,抱在娘怀可暖干。

你奴才一夜哭的不合眼,抱在窗下把月观。

数九天冻的娘啪啦啦颤,你奴才见月拍手心喜欢。

常言道抓儿一尺五寸真正难,日日夜夜受熬煎。

你奴才今日长大了,把为娘恩典一旦完。

手执家法将儿管!(打儿)

薛乙哥:妈……

薛 保:三娘!

王春娥:(唱)手执家法来教管,我儿哭的泪涟涟。

他们都有主仆念,难道我无母子缘。

你主仆没跪且立站,儿啊你莫忘记心间。

王春娥:(念)机房教子我为谁,

薛 保: 相劝东人把心回。

王春娥: 孟母三迁曾教子,

薛乙哥:母亲,薛保,儿要发奋读书占高魁。

王春娥:我儿半晌才讲了句好语。

薛乙哥:我都讲的是好话。

王春娥:薛保饭熟了没有?

薛 保:饭熟多时了!

王春娥:饭熟了与我儿端饭来,儿啊随着娘来!

薛乙哥:薛保,你看那个是啥!

(拉薛保胡子下场)

——剧 终

王凤仪简介

王凤仪(公元1864年-公元1937年)原名树桐,字凤仪,是清末民初大陆东北地区有名的善人;虽出身农家未曾上学念书,一生却致力于讲道、办学、推行慈善事业。他四处宣讲,教人尽忠孝、化习性以止宿命、长天命。更发明了「性理讲病」的治疗方式,以谈话方式直指病人的过错,只要病人立即发露忏悔,恶业便能够消除,病痛也得以痊愈。加入万国道德会之后,更积极宣讲、说病以度化世人,实践道德救世的主张。

王凤仪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县的农家,父亲名清河,母亲李氏,共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他天性孝顺老实,由于家境贫穷,从小没有机会读书,但常常注意观察周遭人们的作为,遇到好的行为就立志效法;若看到不好的行为则谨记在心,警惕自己不可犯同样的过错。幼年时就开始帮着家人务农,年龄稍长后为人放牛,后来又替人做佣工,看到东家或同事有不好的行为时,也会尽心规劝他们改过向善。

十六岁那年,王凤仪与白守坤成亲;二十四岁时突然身染疮疾,久治不愈,但为了生活压力,还是不得不继续工作。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正月,他在内弟家听杨柏(字荫轩,人称「杨善人」)讲解善书《宣讲拾遗》,内容以忠孝节义,善恶报应的故事为主,他越听越有兴趣,以后便常随着杨柏四处听讲。有一次听到「双受诰封」(三娘教子)的故事,说到一开始小孩子听到三娘不是自己的生母,与三娘有了争执,后来听了老家人的劝,向三娘跪下认错;三娘则承认自己也有不是之处,最后母子俩言归于好。王凤仪听了以后感慨良多,了悟「贤人争过,愚人争理」的道理,在回家的路上便开始忏悔自责,认为自己一看到别人的缺点、毛病就生气,实在是愚人的行径,难怪会得疮痨治不好。他不仅一路责问自己,到晚上还不断地自问自责,直到想通以后自己忍不住笑了出来。没想到第二天醒来,他身上的皮肤病忽然就都全部结疤愈合,也让他认定了「悔过可以治病」的理念,此后便常常四处听讲善书,并且在耕作时不忘思考各种善书中的道理。

同年(公元1898年)农历四月底,王凤仪在种地时,心里一边将村人的行为与善书所言相互参照,顿感世人皆是男不孝悌、女不贤淑,觉得世风败坏再难挽回,于是便有了弃世的念头,回去躺在炕上绝食。五天后在昏沉中经历了灵魂出体的体验,突然醒悟:自己还有祖父和父亲两代老人要奉养,应该要先尽孝道,然后劝化世人;否则世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死亡而产生任何改变的。十月,杨柏善人遭人诬陷被捕入狱,王凤仪觉得杨柏为人忠厚,好做善事救济孤贫,又常宣讲善书教化人心,若因此遭难,以后还有谁肯做善事?于是他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故事,决定赶往朝阳府营救杨柏。 ( ) 走到半路时,忽然觉得看到了「黑夜见白日」的景象,于是豁然开悟,感到自己得了天光,对许多道理、人情世故也都清楚觉悟了。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地方大乱,盗匪横行,杨柏和当地士绅想要挽救人心,就合作开设「至善堂」进行宣讲,请了一位山东籍的夏先生来指导,又请一些老学究来担任主讲,便开始招收学生学习宣讲善书。王凤仪也参与其中,并且边学习善书内容、边认字,也一边开始讲善书。隔年(公元1901年),长子国华也开始加入讲善书的行列;十月时他的父亲去世,王凤仪立志学古人守墓三年,但依旧外出讲道。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正月,他又有了一次神秘经验,感受到诸天神佛都莅临他守墓所住的草房;此后即发明了「性理疗病法」,开始用「讲病」的方式来度化世人。其中所谓的「性」,代表人的气质与性格;「理」是指规律及法则;王凤仪认为人的性子可依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特质,其阴暗面则称为「气禀性」,会导致人产生相应的疾病。因此透过讲病,可以了解病痛的根源,通过真心诚意地挖找病根、自道过错、悔过,进而从根本化掉气禀性,就能够把病治好。

王凤仪透过四处劝化、宣道及讲病,体悟到「欲救人心,必先教育」,认为教育需从家庭做起,而母亲往往是孩童在家中的启蒙师,故女性乃是世界的源头、未来国民之母,于是他又产生了倡办女学的愿望。首先,他要妻子先进入义县杂木林乡义塾受学。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他开始试办女义学,由妻子白守坤担任教员,他自己处理校务。试办成功后,隔年(公元1908年)又在锦州杨兴屯设立了第二所女义学,此后不断地向外拓展,共创办了七百多所女子义务学校,形成一股风潮。

受到王凤仪的影响,热河及东北数十县办学、讲道的风气大开,「王善人」的称号也不胫而走。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他到北京与领导万国道德会的江希张等人见面,被众人推举为万国道德会宣道部主任。回到东北后,王凤仪便将所有的义学作为万国道德会的分会,积极推动会务。晚年他又提出「崇俭结婚」、「储金立业」和「创办新农村」等理念,大力鼓吹「翻转世界,重立人根」,希望重建大同世界。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他预告自己的死期,后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万国道德会的长春总会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临终时还频频向众人拱手,像是在还礼一样,态度安详。

综观王凤仪的一生,以宗教人的悲悯情怀出发,身兼教育家、慈善家与社会改革者,而成为公认的「善人」。他以民间流行的儒家性理观念、杂糅阴阳五行、因果、悔过、道德忠孝等传统宗教的元素,凭着一己之诚,用最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投身于乱世中的救世行动,也感动了许多人追随他的脚步,共同透过慈善事业来落实社会改革。正可展现华人宗教发展的历史中,相对于「制度性」宗教的一种民间「扩散性」宗教,如何藉由共同的信念与行动而汇聚、影响社会的历程。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故事:

真假田汉

1929年,田汉率南国社到南京晓庄公演。受到校长陶行知和师范院校学生、农友的热烈欢迎。会上,陶行知发表了极富感情极为生动的欢迎词:“今天我是以‘田汉’的身份欢迎田汉。晓庄是农民的学校,农民是晓庄师生的好朋友,我们的教育是为种田汉而办的教育……所以我是以‘种田汉’代表的资格在这儿欢迎田汉。”

田汉则用同样风趣的语言说道:“陶先生说,他是以‘田汉’的资格欢迎田汉,实不敢当。其实我是一个假‘田汉’能够受到陶先生这个真田汉的欢迎,实在感到荣幸,我们一定要向真田汉学习。”

拍案而起

田汉根据《白蛇传》改编的《金钵记》发表后,获得一片赞扬声。这时,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戴不凡写了篇文章,对此戏提出批评意见。许多人看了哑然失笑,但田汉拍案而起--不是发怒,而是高兴地敲打桌子。他连连称赞说:“写得好,有胆略,有才华!”并积极打听戴不凡其人,还向有关方面推荐他,终于使戴不凡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扩展资料

田汉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名优之死》《关汉卿》《谢瑶环》等。

田汉早期的剧作主要在于宣扬个性,彰显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又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

这一主题也贯穿在田汉所有剧作中,其中尤以《咖啡店之一夜》和《名优之死》为最。《咖啡店之一夜》通过盐商之子李乾卿对纯真爱情的背叛与亵渎,揭示了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市侩的丑恶嘴脸,又通过白秋英与林泽奇的觉醒,体现了作者“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的理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田汉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京剧青衣演员时小福简介,天下第一青衣时小福的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清朝京剧青衣演员时小福简介,天下第一青衣时小福的故事、有关母爱的古代故事、谁知道秦腔《三娘教子》的唱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18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