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画家不被人们重视

胆矾2023-05-02  24

 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叶秀山,1935年阴历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迄今四十余年。现任哲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主攻西方哲学史,尤以古代希腊、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为主,兼及美学;近年注意思考中西哲学沟通问题。平时喜好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书画、戏曲。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Luce Fellow),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1986)、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2)麦克玛斯特大学(1986、1990)等校客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1986);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 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 ) 理事,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国内任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兼任教授。

饶宗颐,字国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安。父亲饶锷,为潮州大学者,著作甚富。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于一九三七年刊登"岭南学报",以此知名。一九三五年之一九三七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任无锡国专教授。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出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八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职。一九六二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一九六三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一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于一九七四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一九七八年退休后,又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一九八零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六年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一九八二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八年曾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二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一九九四年起又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

饶教授有关东南亚华侨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有:"星马华文碑刻系年"及"新加坡古事记"两种及发表了多篇论文:"新加坡古地名辩正""秦代初平南越辨""苏门答腊北部发现汉钱古物""蒲甘国史零拾""论述中缅文化关系""论述中越文化关系"等,为华侨史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资料,又曾于一九七零年就"新加坡古代名称的检讨-蒲罗中问题商议"与许云樵教授,陈育崧先生展开了为期九个月的论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阴,汉族。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楼宇烈,男,汉族,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一九五五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 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 一九六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一九六0年七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 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十一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一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五年八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九九0年起中国哲学博士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5年 9月起)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1989年 3月起)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1992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三届,1988年起) ,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

李学勤,1933年3月生于北京,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 《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1988年任副所长,1991年-1998年任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多所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等。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4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9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及奖章。曾多次在欧美日澳及港台地区任教讲学。1986年被推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何兆武,原籍湖南岳阳,1921年9月生于北京。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一年级;9月全家间道南返故乡,在长沙入中央大学附中(由南京迁校);1939年,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1946年读清华在(西南联大)研究生。 1946-1949年任台湾建国中学、湖南第十一中学教师,1949-1950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毕业,1952-1950年北京图书馆编目员。1952-1956年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6-1986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1980年曾兼任中美文化交流委员会中方访问美国学者,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鲁斯基金访问教授,1986-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3-1994年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方立天,1933年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自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殷海光(1919-1969)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曾从师于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并曾在金陵大学(原中央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青年军。1949年到台湾,同年8月,进入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在几十年的治学生涯中,殷海光一直以介绍西方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到中国为己任,撰写了《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中国文化之展望》等著述。并且毕生热心于现代逻辑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其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文化中认知因素极为缺乏,而这必须依靠西方实证论哲学的输入来补救。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知因素不发达,从根本上说,归因于儒家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和中国文化采取的"崇古"价值取向。于是,殷海光大力提倡"认知的独立",强调"独立思想"。殷海光终生秉持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义者。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十年代“左翼”作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一次大讨论,一种观点:“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另一种观点:“中国已是资本主义国家”。

茅盾也参加了讨论,并赞同第一种观点。

他还写了长篇小说《子夜》,以文学的形式,宣传自己的观点。

最后,“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内得到了统一。

由于这场讨论,是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大讨论,所以茅盾被称为“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

作家“矛盾”的小说创作特点:

1、注重题材的社会性,主题的重大性。创作与历史尽量同步,反应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2、着重从经济生活的变动反应都市社会的演变,用阶级以及阶级斗争的观念来观察、分析、表现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物典型。,并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这样的社会剖析小说根本不同于张爱玲,老舍式的都市文学。

作家“矛盾”的经典语录:

1、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现在,用我们现在的理想,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2、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3、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4、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5、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来源都是因为高估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比如把陌生人当熟人,熟人当朋友,朋友当亲人,恋人当爱人,把爱人不当人。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法 、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等。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怀疑方法、观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系统方法、过程方法、评价方法、理解方法、预测方法等。

从方法名称上看,它们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其实质均是人们在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所获得的、哲学上的方法论原理的应用,都需要观察、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具有一致性。所不同的是因为研究对象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具有其固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而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不同时空中的人及其群体意识和行为。

什么是社会主义?自1827年社会主义的概念出现以来,历史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有着多种多样的解析。1924年英国社会科学家格里菲斯写了一本书《什么是社会主义?》,书中汇集了从1827——1924年百余年间出现的260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

有,稍好点儿的刊物都可能有仿冒,这个是个核心c扩,也有假的。

一是录稿有假,假的投稿邮箱、投稿网站等,应看看期刊版权页,看期刊的征稿启示等确定邮箱。

二是录用了后刊物有假,最狠的是自己印一本假刊物邮寄给受骗者,封面等信息完全一样等人继续上钩。所以投稿后拿不准应该用电话确认一下。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现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画家不被人们重视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现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画家不被人们重视、矛盾在小说创作中是怎样表现“社会科学家气质”的、社会科学家科研工作方法与自然科学家的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05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