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辣椒文化

耵聍2023-05-02  62

《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有人便以为现代四川人喜吃辣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蜀人“好辛香”的风俗,这是天大的误会。

辣椒美食

虽然今日字典上“辛”字的义项中有“辣味”一条,然而古人所谓“辛”味却并非辣椒之味。古人所谓的辛味是指姜、葱一类刺激性气味。古人另有“五辛”或“五荤”之说,专指五种辛味的菜;但是中国传统的辛味蔬菜中却没有辣椒这个品种。辣椒的原产地显然不在中国。

据美国人类学家乔治·彼得·穆达克说:英语chili(辣椒)采自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北美印第安人一支)的语言,他们的食物滋味丰富,“特别是辣椒,用以制成辣酱油来作图特拉或几乎每一种食品的调料。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5世纪末期,被西班牙人传到欧洲。

16世纪末,辣椒传入中国,名曰“番椒”,明《草花谱》记载了一种外国传来的草花,名叫“番椒”。1591年,此时辣椒已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中国人引进栽培,但尚未应用于饮食。清乾隆年间,辣椒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据载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因为辣椒最初从海外传来,下江地区首当其冲,下江人先尝试这些时新食品也在情理之中。下江人群嗜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乾隆年间李化楠撰写、其子李调元整理付梓的《醒园录》,是目前能见到的反映川菜历史的最早的专门著作,然而全书丝毫不见使用辣椒的影子。迟至清嘉庆年间,四川县志始见栽种辣椒的记载。

嘉道年间,川西地区已普遍栽种辣椒这种蔬菜。川西人常说的“海椒”,正如明朝人称之“番椒”一样,道出此物来自外国。嘉庆年间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辣椒已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四川省档案馆主编的《清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载:地处川黔交界处的南川盛产辣椒,咸丰元年增修刻本《道光南川县志》卷五“土产·蔬菜类”有“地辣子”一名,应该是当地百姓对辣椒的称谓。与南川毗邻的贵州遵义地区道光年间也受川人影响,普遍栽种辣椒。但专家结论:辣椒不是从陆路而是从海道传入中国的,难怪四川人叫“海椒”!

清朝末期,四川农村普遍栽种辣椒,品种相当齐全。据宣统元年刊印的傅崇矩编撰《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之农家种植品有:大红袍海椒、朝天子海椒、钮子海椒、灯笼海椒、牛角海椒、鸡心海椒。成都之四时菜蔬:五月有青辣子,六月有红辣子、灯笼大海椒,七月有灯笼海椒,八月有海椒、红海椒。成都之咸菜用盐水加酒泡成,家家均有:鱼辣子、泡大海椒、鱼乍海椒、辣子酱、胡豆办。

外来农业陈列出产品,有盐亭县的辣子,什邡县的大朱红辣椒、鲜红小辣椒,井研县的海椒,南江县的满天星辣子,璧山县的红海椒,西昌县的辣椒,金堂县的高树海椒,梁山县的蜜海椒,新津县的细红海椒,内江县的七星海椒、辣酱、豆办,蓬溪县的蜜大红海椒,犍为县的豆办,富顺县的旱椒,泸州的旱椒,绵州的辣子,渠县的辣子,南部县的牛角红椒,邛州的海椒子、胡豆办,温江的胡豆办、豌豆办,万县的树辣椒,乐至县的牛角海椒、灯笼海椒、五子海椒。

荥经县的辣椒子,双流县的线辣椒、鸡心辣椒,眉州的辣豆办、辣豇豆、酱泡辣子,彭山县的长金条海椒、红豆腐,合州的海椒,石柱厅的海椒,江北厅的牛角海椒,成都县的海椒子、泡海椒、胡豆办,华阳县的大红海椒、朝天子海椒、灯笼海椒、牛角海椒,冕宁县的海椒,奉节县的辣椒,资阳县的豆办,马边县的辣椒,通江县的海椒,忠州的海椒,射洪县的豆办酱,新都县的辣椒,简州小海椒子、灯笼椒种子,巴州的辣椒种,合江县的海椒,开县的特产大辣子,青神县的海椒子、辣豆办,郫县的红胡豆办酱,灌县的酱辣椒,西充县的辣椒,巴县的傲冬海椒、大海椒。

成都的五味用品有:海椒末、热油海椒。“菜品”有大菜266种,其中带辣子菜目有麻辣海参、酸辣鱿鱼、椒麻鸡片、辣子鸡、辣子醋鱼、新海椒炒肉丝共6种,只占225%。成都南馆菜价为辣子鸡四百八、辣子鱼三百二、麻辣海参六百四、椒麻鸡四百八。成都家常便菜有113种,其中带辣味的菜是:回锅肉、辣子肉、辣子鸡、椒麻鸡、凉拌肚子、拌猪耳、凉拌舌子、凉拌皮片、凉拌肉皮、凉拌大肠头、泡海椒炒肉共11种,约占10%。清末民初,成都小吃中辣味食品增多,尤为青年男女所喜好。至今成都青年男女犹喜欢麻辣小吃。

徐珂《清稗类钞》说:食品之有专嗜者,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兹举其尤,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列举嗜辛辣的四个省中,最酷爱辣椒的还数湘鄂二省,“湘、鄂之人日二餐,喜辛辣品,虽食前方丈,珍错满前,无芥辣不下箸也。”各地食性如此泾渭分明,应该是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这段时间才逐渐形成的。尽管四川人爱吃海椒,但川味并非“麻辣”二字可以概括。有人曾经统计过,目前川菜已有三千多种,其中辣味菜的比例还不到30%。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清陈淏子之《花镜》有番椒的记载。今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

别名辣子、辣角、牛角椒、红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

来源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C annuum L],以果实、根和茎枝入药。6~7月果红时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果:辛、热。

功能主治

果: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根:活血消肿。外用治冻疮。

用法用量果1~3钱;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肺结核以及痔疮或眼部疾病患者忌用。

备注

(1)辣椒变种很多,同供药用者尚有:指天椒(长柄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conoides (Mill) Bailey;簇生椒(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fasciculatum (Sturt) Bailey;小指椒(象牙辣椒、细长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acuminatum Fingh;长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longum Bailey。总之,凡果实尖长而辣者可用,形圆而不辣者如灯笼椒(柿子椒)则不入药,青辣椒也不药用。

(2)辣椒有刺激性,若有疮疖、牙痛、痔疮或眼部疾病,不宜食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我国辣椒分为三种,分别是菜椒、朝天椒、簇生椒。

1菜椒也叫灯笼椒,是辣椒属(Capsicum)植物,肉质厚而柔软的辣椒。

果形较大,蓬松,颜色各异,一般钟状,有沟纹,可做沙拉或菜肴。

可观赏也可食用,观赏期达半年之久。

2朝天椒,辣椒变种,属茄科辣椒属多年生半木质性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其株高30厘米~60厘米,分枝多、茎直立,单叶互生;花白色,开花期5月初-7月底,果实簇生于枝端,风味同青椒。

全草入药,根茎性温、味甘,能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并有杀虫、止痒功效。

3簇生椒(学名:Capsicumannuumvarfasciculatum)为茄科、辣椒属辣椒种的变种。

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南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扩展资料:

主要历史

亚洲: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

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

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

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

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

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说明川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多年。

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欧洲殖民主义到达美洲以后,辣椒1493年率先传入欧洲,大约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

传入我国的年代未见具体的记载,但是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

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你问的那种叫甜椒,又叫灯笼椒其余的请看下面介绍

辣椒趣话

辣椒,人人皆知,但对其历史渊源则未必都知道,现在就来唠上一唠。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圭亚那卡晏岛的热带雨林中,古称“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乡”;不过最早栽种的却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遗址中,曾发现化石辣椒,后在秘鲁沿海一带遗址中,也发现过化石椒。史传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辣椒也随之远离故土,先于公元1493年传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随葡萄牙传教士到达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进入英国;到16世纪中叶时已传遍整个中欧地区。不过欧洲人虽见到艳丽鲜红之果,但多作盆景点缀欣赏,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国最早记载辣椒的书籍,得首推明万历初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笺·卷下·草花谱》。书中说:“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状,味辣,色红,甚可观,子可种。”又有马欢撰写的著名游记《瀛崖胜览》中载道:“苏门答剌者,其地依山则种椒园,花黄子白,其实初青,老则红。”原来马欢是郑和出使南洋随身通译,是他们从海路引传到中华大地落户的;还有明·汤显祖著的《牡丹亭》中记述了园中赏花时,曾精美绝妙的赞颂过“辣椒花”。同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也较细腻的记载称辣椒为“番椒”;另一本由清初《花镜》中记述:“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丛生白花,秋深结子……其味最辣。”难怪蒲松龄在《农桑经》中依照植物学分类的特点将“番椒”列入花谱。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对辣椒的芳名雅号称谓真不少: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于10余种。

在清乾隆御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庆年间已育出一种状似小牛角的“牛角椒”;还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间一本《遵义府志》,精辟地记载它是“园蔬要品,每味不离。”后来人们经过选培,又分离出尖圆大小种种辣椒。在著名植物学家吴俊芳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叙述的美仑美奂,尤为细腻:有长细状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细如小笔尖,丛结仰者曰“纂椒”;还有扁圆色黄或红,味淡者为“柿椒”……;还有《种植新书》上也详细叙述到:“种类有大小之分、迟早之别,至以种名,不能屈指以数。”可见我国辣椒品种之多正是精彩纷呈,居世界榜首。按分类定了名的不下700多个(全球有 7,000多种)。不过有名的要算“四大椒乡”—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县、山东耀县;享有声望的,则诸如云南思茅的“涮椒”,只要于汤里涮一下,即成了一锅辣汤,足见其辣性之厉害,几乎可与匈牙利一种辣椒,咬上一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拢嘴,同称“辣椒之王”。还有安徽的“颜集线椒”品味纯正,个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红色素,远高于颇负盛名的日本“三缨椒”,成为广交会的抢手货;湖南攸县皇图岭所产的一种辣椒,既辣又甜,食后余味满口,被国际友人称为“全红如火,油润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县的“�红椒”,宜宾江安的“�椒”,湖南衡阳的“七星椒”,陕西“大椒”,山东“雏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阳“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举不胜举。

当今世界消费辣椒的最大市场,得算斯里兰卡,几乎是全国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进口量在1�6万吨以上。而外销辣椒最多的国家,当推匈牙利。饶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国食椒之法颇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欧一些国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则以辣为主;韩国、朝鲜和印度等国则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国则食椒尤为奇特,只要有菜肴,绝不可无椒;墨西哥人更视椒为“三大食品”之一。甚至饮酒时,要以一种特产的“小辣椒”作饮酒佳肴,方可开怀痛饮,连五六岁孩子都爱吃,真是“无椒不成菜,无辣不成味。”不过世人最为奇异的要算美国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酿酒,一种“茄拉攀诺”白酒就是,喝后竟能开胃、强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国新墨西哥洲哈契镇,每年的10月里都要举行闻名全美的“辣椒节”。

人们为何如此青睐辣椒呢实乃其营养丰富以及独含不同于葱姜蒜的一种香辛物质——“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饪上属为“热”与“火”之辣味,有类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饶有趣的是,烹调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碱类”——辣椒碱、二氢辣椒碱,乃属“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红素(C 40H 56O 3)、番茄红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则又属辛酰香荚兰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处,在于化学性极稳定,酸、热、碱均不会受到丝毫破坏,无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过桥米线”和陕食“羊肉泡馍”等,食后都会感到回味无穷;特别还含有隐黄素和柠檬酸等物质,食之会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着刺激心脏加快跳动,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环,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科学测得100 g鲜品中含胡萝卜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黄素0�01 mg,抗坏血酸10�86 mg,磷2�74 g,热量7�2千卡,其中独占鳌头的要算抗坏血酸(Vc)了,与一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则多上35倍。难怪祖国医学认为辣椒具“性大热,味辛入脾、胃经。”故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增食、发汗诸功效。古今常用来疗胃寒痛、泻痢、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又发现还有一定的防癌功效:原来食后被悄悄输送之肝脏后,迅即被转变成一种特殊化合物,于是对危及人体细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会一古脑被吸收掉,以保安然无恙。还有“独树一帜”的奇功,则常食椒可抑制体内脂肪积累,可谓肥胖者的佳药良菜。此外,辣椒还有抗菌杀虫作用,国内外都有报导,而研究最为显著的,要算祖国台大医学院临床研究证实:所含的辣椒素独有对“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释放”,有着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压群蔬。古代还有用它来治疗“疟疾”的典故:那是在古医籍《本草纲目拾遗》上曾记述道:“有一小仆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可见其热性甚佳,这样从中又导出凡阴虚有热者、眼有炎症者均需忌食,气管炎咳嗽者应禁食。

辣椒,人人皆知,但对其历史渊源则未必都知道,现在就来唠上一唠。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圭亚那卡晏岛的热带雨林中,古称“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乡”;不过最早栽种的却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遗址中,曾发现化石辣椒,后在秘鲁沿海一带遗址中,也发现过化石椒。史传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辣椒也随之远离故土,先于公元1493年传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随葡萄牙传教士到达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进入英国;到16世纪中叶时已传遍整个中欧地区。不过欧洲人虽见到艳丽鲜红之果,但多作盆景点缀欣赏,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国最早记载辣椒的书籍,得首推明万历初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笺·卷下·草花谱》。书中说:“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状,味辣,色红,甚可观,子可种。”又有马欢撰写的著名游记《瀛崖胜览》中载道:“苏门答剌者,其地依山则种椒园,花黄子白,其实初青,老则红。”原来马欢是郑和出使南洋随身通译,是他们从海路引传到中华大地落户的;还有明·汤显祖著的《牡丹亭》中记述了园中赏花时,曾精美绝妙的赞颂过“辣椒花”。同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也较细腻的记载称辣椒为“番椒”;另一本由清初《花镜》中记述:“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丛生白花,秋深结子……其味最辣。”难怪蒲松龄在《农桑经》中依照植物学分类的特点将“番椒”列入花谱。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对辣椒的芳名雅号称谓真不少: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于10余种。

在清乾隆御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庆年间已育出一种状似小牛角的“牛角椒”;还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间一本《遵义府志》,精辟地记载它是“园蔬要品,每味不离。”后来人们经过选培,又分离出尖圆大小种种辣椒。在著名植物学家吴俊芳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叙述的美仑美奂,尤为细腻:有长细状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细如小笔尖,丛结仰者曰“纂椒”;还有扁圆色黄或红,味淡者为“柿椒”……;还有《种植新书》上也详细叙述到:“种类有大小之分、迟早之别,至以种名,不能屈指以数。”可见我国辣椒品种之多正是精彩纷呈,居世界榜首。按分类定了名的不下700多个(全球有 7,000多种)。不过有名的要算“四大椒乡”—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县、山东耀县;享有声望的,则诸如云南思茅的“涮椒”,只要于汤里涮一下,即成了一锅辣汤,足见其辣性之厉害,几乎可与匈牙利一种辣椒,咬上一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拢嘴,同称“辣椒之王”。还有安徽的“颜集线椒”品味纯正,个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红色素,远高于颇负盛名的日本“三缨椒”,成为广交会的抢手货;湖南攸县皇图岭所产的一种辣椒,既辣又甜,食后余味满口,被国际友人称为“全红如火,油润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县的“�红椒”,宜宾江安的“�椒”,湖南衡阳的“七星椒”,陕西“大椒”,山东“雏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阳“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举不胜举。

当今世界消费辣椒的最大市场,得算斯里兰卡,几乎是全国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进口量在1�6万吨以上。而外销辣椒最多的国家,当推匈牙利。饶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国食椒之法颇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欧一些国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则以辣为主;韩国、朝鲜和印度等国则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国则食椒尤为奇特,只要有菜肴,绝不可无椒;墨西哥人更视椒为“三大食品”之一。甚至饮酒时,要以一种特产的“小辣椒”作饮酒佳肴,方可开怀痛饮,连五六岁孩子都爱吃,真是“无椒不成菜,无辣不成味。”不过世人最为奇异的要算美国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酿酒,一种“茄拉攀诺”白酒就是,喝后竟能开胃、强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国新墨西哥洲哈契镇,每年的10月里都要举行闻名全美的“辣椒节”。

人们为何如此青睐辣椒呢实乃其营养丰富以及独含不同于葱姜蒜的一种香辛物质——“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饪上属为“热”与“火”之辣味,有类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饶有趣的是,烹调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碱类”——辣椒碱、二氢辣椒碱,乃属“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红素(C 40H 56O 3)、番茄红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则又属辛酰香荚兰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处,在于化学性极稳定,酸、热、碱均不会受到丝毫破坏,无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过桥米线”和陕食“羊肉泡馍”等,食后都会感到回味无穷;特别还含有隐黄素和柠檬酸等物质,食之会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着刺激心脏加快跳动,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环,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科学测得100 g鲜品中含胡萝卜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黄素0�01 mg,抗坏血酸10�86 mg,磷2�74 g,热量7�2千卡,其中独占鳌头的要算抗坏血酸(Vc)了,与一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则多上35倍。难怪祖国医学认为辣椒具“性大热,味辛入脾、胃经。”故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增食、发汗诸功效。古今常用来疗胃寒痛、泻痢、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又发现还有一定的防癌功效:原来食后被悄悄输送之肝脏后,迅即被转变成一种特殊化合物,于是对危及人体细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会一古脑被吸收掉,以保安然无恙。还有“独树一帜”的奇功,则常食椒可抑制体内脂肪积累,可谓肥胖者的佳药良菜。此外,辣椒还有抗菌杀虫作用,国内外都有报导,而研究最为显著的,要算祖国台大医学院临床研究证实:所含的辣椒素独有对“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释放”,有着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压群蔬。古代还有用它来治疗“疟疾”的典故:那是在古医籍《本草纲目拾遗》上曾记述道:“有一小仆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可见其热性甚佳,这样从中又导出凡阴虚有热者、眼有炎症者均需忌食,气管炎咳嗽者应禁食。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5世纪末期,被西班牙人传到欧洲

16世纪末,辣椒传入中国,名曰“番椒”,明《草花谱》记载了一种外国传来的草花,名叫“番椒”。1591年,此时辣椒已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中国人引进栽培,但尚未应用于饮食。清乾隆年间,辣椒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据载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因为辣椒最初从海外传来,下江地区首当其冲,下江人先尝试这些时新食品也在情理之中。下江人群嗜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乾隆年间李化楠撰写、其子李调元整理付梓的《醒园录》,是目前能见到的反映川菜历史的最早的专门著作,然而全书丝毫不见使用辣椒的影子。迟至清嘉庆年间,四川县志始见栽种辣椒的记载

嘉道年间,川西地区已普遍栽种辣椒这种蔬菜。川西人常说的“海椒”,正如明朝人称之“番椒”一样,道出此物来自外国。嘉庆年间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辣椒已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四川省档案馆主编的《清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载:地处川黔交界处的南川盛产辣椒,咸丰元年增修刻本《道光南川县志》卷五“土产·蔬菜类”有“地辣子”一名,应该是当地百姓对辣椒的称谓。与南川毗邻的贵州遵义地区道光年间也受川人影响,普遍栽种辣椒。但专家结论:辣椒不是从陆路而是从海道传入中国的,难怪四川人叫“海椒”!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5世纪末期,被西班牙人传到欧洲

16世纪末,辣椒传入中国,名曰“番椒”,明《草花谱》记载了一种外国传来的草花,名叫“番椒”。1591年,此时辣椒已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中国人引进栽培,但尚未应用于饮食。清乾隆年间,辣椒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据载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因为辣椒最初从海外传来,下江地区首当其冲,下江人先尝试这些时新食品也在情理之中。下江人群嗜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乾隆年间李化楠撰写、其子李调元整理付梓的《醒园录》,是目前能见到的反映川菜历史的最早的专门著作,然而全书丝毫不见使用辣椒的影子。迟至清嘉庆年间,四川县志始见栽种辣椒的记载

嘉道年间,川西地区已普遍栽种辣椒这种蔬菜

辣椒属于茄科辣椒,又名花椒、花椒、辣椒、辣角、秦椒等。,是茄科植物。胡椒属于黍属。果实通常为圆锥形或长方形,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时为鲜红色、**或紫色,以红色最常见。辣椒的果皮含有辣椒素,有辣味。可以刺激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蔬菜之首。希望能帮到你!辣椒原产于热带南美,明末传入我国湖南、楚等地。湖南的地理环境古称“低湿之地”,多雨潮湿。辣椒有御寒祛风湿的功效;另外,湖南人常年以大米为主食,吃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唾液分泌,刺激食欲。吃的人多了,就成了辣的习俗。湖南人吃辣椒的方式很多。把红辣椒泡在密封的酸缸里,热了就酸了,叫“酸辣”;红辣椒、花椒、大蒜的组合称为“辣”;将大红椒切碎,用密封的坛子腌制。又辣又咸,称为“咸辣”;将红辣椒切碎,混合干米粉,用密封的罐子腌制。吃的时候可以炒,也可以糊,叫做“辣”。红辣椒碾碎后,加入蒜籽和香黑豆,用茶油浸泡,称之为“油辣”。把红辣椒放在火上烤,然后撕去薄皮,拌上香油和酱油。又辣又甜,称之为“鲜辣”。另外,干辣椒和鲜辣椒都可以作为烹饪食材,吃法也很多。尤其是在湘西侗族乡的苗寨,每当有客人到来,总要端上干辣椒炖菜。在劝说客人时,他们总是礼貌地要求“辣椒”而不是“肉”,这说明他们很辣。近年来,湘菜受到欧美和东南亚顾客的欢迎,尤其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喜欢味浓、香、鲜、辣的湘菜。在美国,一些湖南餐馆门前挂着一个大红辣椒的牌子,上面写着湖南辣椒。餐厅女服务员的围裙上也绣着大红辣椒。花椒被四川人称为海椒,意思是从海外进口。据考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没有胡椒的影子。胡椒是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名为“番椒”。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就像其他生物的入侵一样。“番椒”在明代的草花谱中有记载。最早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所谓“下江人”。峡江人尝试辣椒的时候,四川人还不知道辣椒是什么。有意思的是,辣椒最早是从江浙、广东一带传入的,但在那些地方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泛滥在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这也是四川人在饮食上吸收世界之长,不断推陈出新的典型。清代嘉庆以后,贵州、湖南、四川、江西四省都有了“种菜”,“不缺辣椒、芥菜,但有大量的汤”,“择极辣者,每餐每菜必辣。”说明四川人吃海椒的历史在400年左右。吃辣椒是我们中国人的老传统,尤其是四川人。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华阳国志·蜀志》说:蜀人“喜味香”。花椒原产中国,是中国特有的香料。西餐里还是不用的。早在《诗经》中就有多处提到“胡椒”。《诗经》中周松说“椒有其香,胡考更胜”,意思是辣椒香气悠长,能使人平安长寿。《齐民舒窈》中也有记载。花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用途广泛。中国最早的药学书籍《神农本草》就有花椒的作用。《本草纲目》说花椒能“长时间保持头白,增寿”。花椒原本野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秦岭山脉。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华北和西南是主要产区。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八角椒、秦椒、蜀椒等。你看,有多少名字和四川有关!我斗胆推测,明末从外国引进的新植物命名为辣椒、海椒,也可能参考了川椒的名称。辣椒的命名可能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四川辣椒文化全部的内容,包括:四川辣椒文化、辣椒是什么植物、我国辣椒种类的划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58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