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上下联可以通过对联的字调平仄、时间先后顺序等区分。
1、按字调平仄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三、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指第一、二声)。
2、按从大到小顺序
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贴春联都是按古时候贴法,因为在古时候横批都是从右到左写的,所以在贴对联时上联要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现在。
扩展资料
对联按用途可以分为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5、挽联:哀悼死者用;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上联的最后一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字问平声(一声和二声),通过春联的平仄可区分上下联。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
要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的,左边是下联。反之,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顺序书写的,左边是上联。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称楹联或对子。它有上下联之分,面对大门时,张贴在右边的为上联,张贴在左边的为下联,居中张贴的叫横批。而对联左右的区分,主要从音调平仄、内容因果、时间先后、空间大小和语言习惯等五大方面去分辨。
上联下联的区分方法:
1、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2、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4、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按因果关系分。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新春佳节之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会精选一副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祥和的气氛。「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等,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春联的贴法是有讲究的,上下联不能贴反,需要先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然后根据横批的书写方法张贴,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4种方法:
方法一: 按音调平仄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如何辨别仄音呢?古汉语有四种音调,分别是平(一声、二声)、上(三声)、去(四声)、入,非平即仄,所以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即为仄音。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的『笑』是仄音为上联,『福满人间万民欢』的『欢』是平声为下联。
方法二: 按因果关系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方法三:按时间先后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为上联,『迎新春』在后为下联。
方法四:按空间范围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一般是小者在前为上联,大者在后为下联。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为上联,『国』在后为下联。
这四种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其他好的方法补充,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交流哦~
上下联尾字同平或同仄,不算工整的对联。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用以下的方法区分:
一是看尾字谁更平(平分阴平、阳平);谁更仄(仄分上声、去声、入声);
二是按内容前因后果,“因”在前,“果”在后;
三是按时间先后,一般是先说早的,后说晚的;
四是看内容空间,一般是先说小的,后说大的,先说近的,后说远的。总之要意思联贯才为正确。
一般是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是上联,联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因为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仄(声调第三声、第四声)起,平(声调第一声、第二声)收,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
如果上下联尾字同平或同仄,不算工整的对联。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用以下的方法区分:
一是看尾字谁更平(平分阴平、阳平);谁更仄(仄分上声、去声、入声);
二是按内容前因后果,“因”在前,“果”在后;
三是按时间先后,一般是先说早的,后说晚的;
四是看内容空间,一般是先说小的,后说大的,先说近的,后说远的。总之要意思联贯才为正确。
关于上下联的区分:
1、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律通则》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声调是上声、去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声调是阴平、阳平)的是下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庆”是仄声,“春”是平声。
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区分上联和下联全部的内容,包括:怎么区分上联和下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如何区分上下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