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杉德2023-05-02  26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杀死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

谚语中“我”,是指王导,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任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奠基人之一,比较牛的人物。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就与琅琊王司马睿即晋元帝十分友善。

东晋建立后,王导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后晋升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等职。王导之兄王敦也很牛叉,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王氏兄弟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格局。

但后来出现”王敦之乱“,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题目中的典故就发生在王导时任司空、王敦领兵作乱之后。

谚语中“伯仁”,是指周顗,音Zhōu yǐ,字伯仁,两晋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曾任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

周顗,因敢进忠言而被朝廷看重,因天性宽厚仁德被人敬重,“王敦之乱”被王导之兄王敦杀害,终年54岁。

理解“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

王导之兄王敦作乱,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对朝廷阴奉阳违,甚至抵触,在不被晋元帝重用时,更起2万精兵直扑中央南京。

晋元帝宠信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南京王氏家族成员,晋元帝未答应。但王导听后仍惊恐万分,于是带领有官职王氏子弟20多口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此乱臣贼子。

而恰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好话,便说:“伯仁,以百口累卿!”,意思就是说:我全家100多口,就全靠你了。结果周顗当作没听见,昂首径直进了大殿。

然而,周见到皇帝说尽了王导好话,说王导是个忠诚臣子,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到满身酒气、烂醉如泥才出来。王导仍在宫门口等着,叫周也没搭理他,周还边走还边胡言乱语:“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

周顗出宫后回到家里,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言词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但王导不知道周顗两次为自己向晋元帝求情,还怀疑周伯仁可能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因而非常怨恨他。

王敦触有两把刷子,“王敦之乱”仅20000精兵就把朝廷大军打得溃不成军,晋元帝只得对王敦封大官许愿,王敦总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此大开杀戒,对名士周伯仁也不例外。

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南北这望 ,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意思是: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这样的大官,没什么可疑虑的。但王导不回答。

后王敦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仍不吭声,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不语。于是王敦下令杀害了周顗。

第二天,王导直入朝廷,神气活现地在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知道周顗原来是外示无情,但内里在极尽全力为王导开脱,于是王导拿着周顗的上书痛哭流涕: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意思是: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为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这个典故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因为眼睛的直观判断,而间接害死了品德高尚、宽厚仁德的大才子周顗,的确让人唏嘘,也留给我们无限的思索。

1、有时候,你眼睛所见的,未必就是真相;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给蒙蔽了双眼,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对于一切事物,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眼睛看到的现象,就来直接断定其背后的意义,因为眼睛里看到的东西,未必都是真的。案例中的王导,仅凭眼睛的直觉观察,就认为周顗没有帮助他,甚至还怀疑周说了自己的坏话就怨恨周顗,确实有些武断。

我认为,周顗之所以没与王导他走得过近,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如果两人关系甚密,被人落下口实,倒会有不公平、徇私包庇等嫌疑,这样不仅救不了王导,反而还会害了他。从这点看,周顗无疑是智慧的。但是,显然王导没做深思熟虑,没有Get到周顗的意思,确实相当失算啊,错失这么一位良师益友,当真悔恨呀。

所以,我们不能单凭眼之所见,就给事物定性,这样也很容易出错。所谓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都是基于一定的事实为依据的。

2、表面对你好的人,不一定真正为你好,甚至有可能背后捅你一刀;而真正对你好的人,是从来不会邀功的,而是在你身后默默付出。

不管是朋友还是爱人,表面上对你很好、甜言蜜语的人可能会痛后捅你刀,比如说“一辈子一起“和”我们分开吧“的人往往是同一人。但是那些你认为不好的、经常批评你的、给予你指正,甚至泼你冷水等的人,却往往会在你摔倒时搀扶你,默默为你付出。我们永远不要从别人嘴里来看人,要自己学会用心感受。

因为,真正对你好的人,是不会急于让你知道、向你邀功的,他们就象天上的星星,只有在你抬头时,才会看见熠熠的光芒。正如案例中的伯仁,默默为王导求请付出,却没有为自己向王导开释。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感受到典故的悲怆,深深的周顗的宽厚仁德所动容,也为王导的误解、武断失去挚友而深感惋惜。

(文中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1、“我无心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资治通鉴》中的晋纪。

2、意思是: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3、典故内容:晋朝有一位大臣叫王导,在当时是一个名门望族,很有位置,特别他还有一个堂兄叫王敦,是终年在外领兵交兵的大将军,他们两朋友联合起来,可谓大权在握。但此刻并没有谋反之心。直到晋元帝司马睿坐稳江山后,总感觉他们朋友俩权利太大,要挟到自个,所以就开始谋划削弱他们的实力。没过多久,两朋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王敦仗着自个手上有戎行,受不了这种欺压,立马起兵,攻击城中。这王敦一气之下就开打,可苦了还在城中的堂弟王导,怎么办?堂弟谋反,自个必定受牵连,很有也许性命不保。思来想去,王导只想出了个笨办法。那即是带领王府中所有老少,跪到宫门前,向晋元帝谢罪,恳求开恩,并表明与王敦划清界限,自个没有参加谋反的工作。此刻朝中也没有人敢替王导说情,都怕惹来杀身之祸。此刻,咱们的主人公呈现了,那即是周顗,字伯仁,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爷爷和老爸都是晋朝的高官。周伯仁是晋元帝身边的红人,官居高位,为人也是坚强不屈。走运的是,周伯仁是王导的好朋友。这天周伯仁被晋元帝宣到宫中议事,周伯仁通过宫门时,就当没看见王导相同,也没理睬他,只管自个进宫去了。而王导呢,认为找到救星了,一个劲的说“伯仁,救救我“。当看到伯仁这般神情时,一下失望透顶。

本来这伯仁外表看似不睬王导,可是到了晋元帝面前,却不断为王导求情,凭仗自个的才干和三寸不烂之舌,总算让晋元帝同意不追查王导的职责。伯仁回来的时分,路过宫门,居然对王导说了一句:”本年要杀尽叛军,换个大点的金印佩戴下“。

说完拂袖而去,只让身后的王导绝望透顶,所以从此王导对伯仁就充溢仇恨,友谊就此决裂。而周伯仁回家后,担心晋元帝会受到奸臣的谗言而改动主见,所以当即书写言辞恳切的奏章,连夜上书替王导辩解。

没过多久,这王敦带领戎行打入城中,夺取了成功,而且自封丞相,权势更大了。有一次在朝中议政的时分,对于周伯仁这位重臣,王敦计划重用,在寻求他弟弟王导的意见时,王导至始至终一言不发,王敦就觉得既然周伯仁不能为他所用,所以直接命令将周伯仁处死。惋惜了一代忠臣,就这样死了太不值了。

后来,王导在收拾宫殿档案的时分,发现一些周伯仁为自个求情的奏章材料,看过以后,才知道自个误会了伯仁,当场痛哭流涕,说出一句撒播千古的名言:“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当中,负此良友。”不过很多人也不明白,这伯仁为何要这么做呢,当时直接说明就行了,也不至于搭上性命。

周顗(yǐ),字伯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由王导所言。

这句话还带着一个典故,说来这个典故,也其实就是一个误会。

东晋元帝时期,王室是一个豪门大族,王敦是王导的亲兄弟。可这王敦仗着自己有才能,不服从朝廷管教,更是不服元帝的宠臣xx。从未得到重用的他,率领两万精兵,从武汉直接扑向了南京。

他这一扑可好,把元帝吓得不轻,刘辉更是向晋元帝建议,杀光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所有人。当下,听到风声的王导,带着有官职的所有子弟在门前哭诉,希望能逃过一劫。而且这一哭,就是好几天。

有一天早晨,周伯仁进宫觐见。王导悄悄喊住周伯仁,希望周伯仁能够帮自己疏通疏通,向晋元帝说说自己家族的好话。

谁知道,周伯仁却并没有做任何表示,全当做没有听到,径直走了进去。可面见皇帝之后,周伯仁却极力为王导开脱,晋元帝也觉得有理,便也没再打算追究。

留周伯仁吃过饭后,周伯仁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出门时便碰见了王导。王导又低声下气地询问伯仁里面的情况,谁知周伯仁都没有正眼瞧过他们,便离开了皇宫。

大抵就是这时候,埋怨的种子便种下了吧。

而后来王敦做了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上掌握着许多大臣的生死,想杀就杀。而当面临周伯任时,王敦看向了王导,见王导并没有任何表示,跟着一声令下,人头落地。

后来,王导入宫观赏,意外发现了周伯仁写给皇上的上书,里面全是为王氏家族开脱之意,顿时,王导恍然大悟,留下了这一句千古名话:我没有直接杀死伯仁,但是伯仁却是因为我而死去啊。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理解“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全部的内容,包括:怎么理解“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什么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寓意、“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是谁说的 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3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