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欲伐魏阅读答案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
参考答案: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齐欲伐魏翻译: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齐欲伐魏阅读答案及翻译,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齐欲伐魏阅读答案及翻译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2 蒙骜伐魏文言文译文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求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的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代国君成侯替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模,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安陵君遭到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1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的译文,谁能告诉下
秦王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后,夜里紧急拜会了孟尝君。对他说:“秦国就要攻打魏国,你为我想想策略,该怎么办?”孟尝君回答说:“如果有诸侯国来救援,那么魏国就不会有危险了。”魏王说:“我希望你去办好这件事。”魏王为孟尝君隆重地准备了一百辆车。
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您这借兵用来救助魏国之危。”赵王说:“我不会应允。”孟尝君说:“我之所以敢向您借兵,是因为我忠于大王您啊。”赵王说:“能说给我听听吗?”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不比魏国的强;魏国的军队也不比赵国的弱。但赵国的疆域每年不受到危胁,百姓也没有因战事而死;而魏国的疆域年年受到危胁,百姓也每年都有因战事而死的,这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魏国在赵国的西侧为赵国竖了一道屏障。现在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不得不与秦国歃血结盟,赵国也就将与强大的秦国接界了,疆域也就将年年受到危胁,百姓也将年年有因战事而死的。因此我说我这样做是忠于大王您啊。”赵王于是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为魏国出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2 蒙骜伐魏文言文译文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求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的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代国君成侯替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模,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安陵君遭到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3 蒙骜伐魏文言文译文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
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
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
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
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1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2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3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
4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
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意对即可)。
原始社会名将
H 黄帝
商朝名将
F 妇好
S 商汤 商武丁
Y 伊尹
西周名将
J 姬旦 姬发 姜尚
Z 周公旦 周武王
东周名将
A 白起
B 曹刿 樗里疾 楚庄王
F 范蠡 范睢 夫差
G 甘茂 勾践 管仲
J 晋悼公 晋文公 摎
K 阖闾 匡章
L 李牧 廉颇 栾书
M 蒙骜 蒙武
P 庞煖
Q 齐桓公
S 商鞅 司马错 司马穰苴 孙膑 孙伍
T 田单 田忌
W 魏惠王 魏绛 魏舒 魏无忌 吴起 伍子胥
X 先轸 荀林父 荀吴 荀罃
Y 乐毅 乐羊
Z 赵奢 赵襄子 赵鞅 赵武灵王 郑庄公
秦朝名将
M 蒙恬
Q 秦始皇
W 王贲 王翦
X 项羽
Y 尉缭
Z 章邯
西汉名将
C 曹参 陈汤
F 樊哙 冯奉世
G 灌婴
H 韩信 霍去病
L 李广 李广利 李陵 刘邦 刘彻
M 冒顿
P 彭越
W 卫青
Y 英布
Z 张良 赵充国 周勃 周亚夫
东汉名将
B 班超
C 岑彭 陈俊
D 邓禹 窦固 窦融 窦宪 杜茂 段颎
F 樊崇 冯异
G 盖延 耿秉 耿纯 耿恭 耿弇
H 皇甫规 皇甫嵩
J 祭遵 贾复
K 寇恂
L 来歙 李松 刘秀
M 马武 马援 马贤
P 逄安
R 任尚
W 王霸 王常 吴汉
Y 铫期 虞诩
Z 张奂 臧宫 朱俊 朱佑
三国名将
C 曹操 曹仁 陈泰 程昱
D 邓艾
F 甘宁 关羽 郭淮 郭嘉
H 贺齐
J 贾诩 姜维
L 刘备 鲁肃 陆抗 陆逊 吕蒙
M 马超 满宠
P 庞统
S 司马师 司马懿 司马昭 孙策 孙坚 孙权
T 太史慈
W 王平
X 夏侯渊 徐晃 荀攸 荀彧
Z 赵云 张飞 张郃 张辽 周瑜 诸葛恪 诸葛亮
西晋名将
D 杜预
M 马隆
W 王濬
东晋十六国名将
D 邓羌
F 苻坚
H 桓温
J 沮渠蒙逊
L 刘琨 刘牢之 刘曜 刘渊 吕光
M 慕容垂 慕容翰 慕容皝 慕容廆 慕容恪 慕容隆 慕容农
S 石虎 石勒
T 陶侃 拓跋什翼犍
W 王猛 王镇恶
X 郗超 谢玄
Y 杨安 姚苌
Z 张宾 张蚝 朱序 祖逖
南北朝名将
C 曹景宗 昌义之 陈霸先 陈庆之 陈显达 崔浩 崔慧景
G 高敖曹 高欢
H 侯安都 侯景 斛律光
L 刘裕 柳元景
M 慕容白曜
P 裴方明 裴叔业
S 沈庆之 沈攸之
T 檀道济 拓跋珪 拓跋焘
W 王思政 韦叡 韦孝宽 吴明彻
X 萧道成 萧摩诃 冼夫人 薛安都
Y 杨大眼 于谨 宇文泰 宇文邕 元英
Z 臧质 周文育
唐朝名将
A 阿史那骨笃禄 阿史那默啜 阿史那社尔
C 柴绍 蔡希德 程务挺 程知节 崔光远 崔宁
D 大祚荣 窦轨 段秀实
F 封常清 夫蒙灵詧
G 高崇文 高侃 高骈 高仙芝 哥舒翰 盖嘉运 郭孝恪 郭元振 郭知运 郭子仪
H 黑齿常之 侯君集 怀仁可汗 黄巢 皇甫惟明 浑瑊
K 可突于
L 李抱玉 李抱真 李大酺 李道宗 李光弼 李光颜 李愬 李祎 李绩 李尽忠 李靖
李晟 李嗣业 李世民 李孝恭 李孝逸 李渊 刘黑闼 刘仁轨 娄师德 鲁炅 罗士信
罗艺
M 马璘 马燧
N 牛进达
P 裴行俭 仆固怀恩
Q 契苾何力 秦叔宝 屈突通
S 尚让 苏定方 孙万荣
T 唐休璟
W 王方翼 王君廓 王君■(音辍chuo4) 王晙 王思礼 王孝杰 王玄策 王忠嗣 韦皋
X 萧嵩 薛讷 薛仁贵 薛万彻
Y 尉迟敬德
Z 张守珪 张孝嵩 张巡 张议潮 张仁愿 郑仁泰 执失思力
吐蕃名将
G 噶尔·东赞 噶尔·钦陵 唃斯罗
M 马重英
S 尚结息 松赞干布
X 悉诺逻
五代十国名将
C 柴荣
G 郭崇韬 郭威
L 李存审 李存勖 李璟 李克用 李嗣源 李嗣昭
W 王建 王彦章 王晏球
Y 杨行密
契丹、辽国名将
X 萧绰 萧挞凛 萧惠 萧孝穆
Y 耶律阿保机 耶律德光 耶律仁先 耶律斜轸 耶律休哥
北宋名将
C 曹彬 崔彦进
D 狄青
F 范仲淹
G 高怀德
H 韩令坤 韩琦
L 李重进 李纲 李继迁 刘昌祚 刘廷让
M 慕容延钊
P 潘美
Q 曲珍
S 沈括 石守信
W 王禀 王全斌 王韶 王审琦 王彦超
Y 杨文广 杨延昭 杨业
Z 赵匡胤 赵普 折可适 宗泽 种谔 种师道 种世衡
西夏名将
L 李元昊
女真、金朝名将
B 拔离速 奔睹
C 赤盏合喜 赤盏晖
D 大旲
H 纥石烈牙吾塔 纥石烈执中 纥石烈子仁 纥石烈志宁
K 孔彦舟
L 李成
P 仆散安贞 仆散揆 仆散忠义
S 撒离曷 术虎高琪
T 徒单合喜 徒单克宁
W 完颜阿骨打 完颜昌(挞懒) 完颜陈和尚 完颜阇母 完颜斡鲁 完颜杲(斜也) 完颜合达
完颜娄室 完颜赛不 完颜希伊(谷神) 完颜襄 完颜银术可 完颜宗弼(兀术) 完颜宗辅
完颜宗翰(粘罕) 完颜宗望(斡离不) 完颜宗雄(谋良虎)
X 斜卯阿里
Y 耶律余暏
Z 宗浩
南宋名将
C 曹友闻
D 杜杲
H 韩世忠 扈再兴
J 姜才
L 李宝 李庭芝 李显忠 刘锜
M 孟珙 孟宗政
Q 曲端
W 魏胜 吴玠 吴璘
X 王德 王坚 王彦
Y 杨存中 杨幺 余玠 虞允文 岳飞
Z 赵方 赵葵 张珏 张俊 张浚 张世杰 张威
蒙古、元朝名将
A 阿剌罕 阿里海牙 阿术 阿塔海 按竺迩
B 拔都 伯颜 孛罗帖木儿 孛鲁 博尔忽 博尔术
C 察罕 察汗帖木儿 察合台 成吉思汗 赤老温 床兀儿
D 答失八都鲁 董俊 董文炳
F 范文虎
G 高兴
H 合赞 忽必烈 怀都
K 口温不花 扩廓帖木儿 阔端
L 李庭 李恒 李思齐 李璮 刘国杰 刘整 吕师夔 吕文德 吕文焕
M 蒙哥 木华黎
N 纽璘
P 卜颜帖木儿
Q 怯的不花
S 石抹明安 石抹也先 石天应 史弼 史天倪 史天泽 术赤 速不台 唆都
T 塔察儿 塔出 塔思 土土哈 托雷
W 汪德臣 兀良合台 窝阔台
X 夏贵 肖乃台 旭烈兀
Y 牙忽都 杨大渊 杨文安 耶律大石 耶律留哥 玉昔帖木儿 月赤察儿
Z 张弘范 张柔 哲别
明朝名将
A 俺答
C 常遇春 陈璘
D 邓愈 邓子龙 董一元 杜松
F 方逢时 方政 冯宗异 傅友德
G 耿秉文 郭兴 郭英
H 何文辉 胡大海 胡廷瑞 胡宗宪 华云龙
J 吉囊
K 康茂才
L 蓝玉 李彬 李成梁 李定国 李化龙 李文忠 李应祥 李自成 廖永忠 刘基 刘显
刘綖
M 麻贵 马芳 满桂 沐晟 沐英
Q 戚继光
S 孙承宗
T 谭纶 汤和 汤克宽
W 王弼 王崇古 王骥 王三善 王守仁 王越
X 熊廷弼 徐达 许宁 薛禄
Y 杨洪 杨璟 也先 于谦 俞大猷 俞通海 袁崇焕
Z 赵率教 张辅 张献忠 张兴祖 张元勋 郑成功 郑和 周德兴 朱棣 朱亮祖 朱能
朱燮元 朱永 朱元璋 祖大寿
后金、清朝名将
A 阿巴泰 阿桂 阿济格 阿里衮 阿敏 安费扬古
B 白朗 毕力克图 博洛
C 蔡锷 长龄 岑毓英 陈福 陈玉成 褚英
D 代善 德格类 德楞泰 多铎 多尔衮
E 额勒登保 额亦都 鄂尔泰
F 费扬古 费英东 冯子材 福康安 傅恒 富德
G 噶尔丹策零 耿仲明
H 海兰察 豪格 和春 何和里 何洛会 洪承畴 胡林翼 扈尔汉 黄兴 皇太极
J 济尔哈朗 杰书 金砺
K 康熙 孔有德
L 赖塔 赖文光 勒尔锦 勒克德浑 李成栋 李国翰 李鸿章 李续宾 李率泰 李秀成
林凤翔 林则徐 刘锦棠 刘铭传 刘永福 骆秉璋
M 明亮 穆占
N 尼堪 年羹尧 努尔哈赤
P 彭春
S 萨布素 萨哈璘 尚可喜 僧格林沁 胜保 施琅 石达开 孙思克
T 图海 图赖
W 王进宝 魏源 乌兰泰 吴三桂
X 向荣
Y 杨芳 杨遇春 杨古利 叶臣 岳乐 岳托 岳钟琪
Z 赵良栋 兆惠 张广泗 张树声 张勇 彰泰 曾国藩 左宗棠
四大刺客!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 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被施以瞎眼之刑,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
中国历史名将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11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12 登墵拜将----韩信(西汉)
13 细柳式车----周亚夫(西汉)
14 鸿门闯宴----樊哙(西汉)
15 冥山射虎----李广(西汉)
16 钳徒论相----卫青(西汉)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汉)
18 高平斩使----寇恂(东汉)
19 荒亭进粥----冯异(东汉)
20 受檄击郾----贾复(东汉)
21 无终夺军----吴汉(东汉)
22 宫台望战----耿弇 (东汉)
23 冰合滹沱----王霸(东汉)
24 城门断限----臧宫 (东汉)
25 雅诃投壶----祭遵 (东汉)
26 聚米为山---- 马援 (东汉)
27 疏勒拜泉----耿恭(东汉)
28 投笔封侯----班超(东汉)
29 酹酒还金----张奂 (东汉)
30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31 祁山伐魏----诸葛亮(三国)
32 水淹七军----关羽(三国)
33 当阳退敌----张飞(三国)
34 截江救主----赵云(三国)
35 智灭三帅----姜维(三国)
36 合肥陷阵----张辽(三国)
37 牙门建纛----典韦(三国)
38 街亭绝汲----张郃(三国)
39 阴平凿险----邓艾(三国)
40 赤壁纵火----周瑜(三国)
41 神亭搏战----太史慈(三国)
42 酎酒厉兵----甘宁(三国)
43 火焚连营----陆逊(三国)
44 轻裘缓带----羊祜(西晋)
45 铁锁沉江----王浚(西晋)
46 冢闲埋肉----周访(西晋)
47 宫台运甓----陶侃(东晋)
48 长桥搏蛟----周处(东晋)
49 蒙冲溯渭----王镇恶(南北朝)
50 唱筹量沙----檀道济(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北朝)
52 观矛折树----羊侃(南北朝)
53 齐镳射猎----杨大眼(南北朝)
54 射还赏格----韦孝宽(南北朝)
55 岐亭攻栅----杨素(隋)
56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57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58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59 对开幕府----柴绍(唐)
60 殿前夺矛----尉迟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62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63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64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65 杀妾飨士----张巡(唐)
66 射 员嬖---南霁云(唐)
67 雍邱固守----雷万春(唐)
68 火焚攻具----韩游櫰(唐)
69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70 披心示贼----马燧(唐)
71 隧陷云梁---- 氍{(唐)
72 锦裘督战----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穴城出击----石雄(唐)
75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十国)
76 棘林赤足----王彦章(五代十国)
77 锤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国)
78 焚香禁杀----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关----狄青(北宋)
80 单骑赴州----宗泽(北宋)
81 注水冰城----杨延昭(北宋)
82 水战杨么----岳飞(南宋)
83 桴鼓助战----韩世忠(南宋)
84 点军纵鸽----曲端(南宋)
85 回军斩将----伯颜(元)
86 里门举狮----史弼(元)
87 伏阶称罪----徐达(明)
88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89 威慑婺州----胡大海(明)
90 杀虏焚辎----李文忠(明)
91 白石济师----沐英(明)
92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93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94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95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96 督师御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尧(清)
98 金阙奏凯----左宗棠(清)
99 断锁横江----彭玉麟(清)
100 扬旗贼溃----鲍超(清)
原文: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求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的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代国君成侯替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模,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安陵君遭到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蒙骜伐魏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
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
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
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求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的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
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
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代国君成侯替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
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模,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
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安陵君遭到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
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以上就是关于秦将伐魏文言文答案全部的内容,包括:秦将伐魏文言文答案、蒙骜伐魏文言文译文、秦将伐魏文言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