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门四学士

杨可涵2023-05-02  26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一 “后四学士”仅见韩《涧泉日记》

韩膞《涧泉日记》卷上云:“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时号后四学士。明略有《竹林集》,文叔有《济北集》,膺仲、武子文集未之见也。”我对这一记载一向颇为怀疑。宋人有关苏门四学士或六君子的记载很多,为什么关于苏门后四学士的记载仅见于此呢李格非为李清照之父,宋人记载也很多,为什么只有此书说他属苏门后四学士呢李禧,《宋史》无传,仅存诗一首,见孙绍远《声画集》卷8,这就是《题自画芦雁》:“晚来无事理扁舟,唤起骚人漫浪愁。过眼飞鸿三两字,淡烟寒日获花秋。”董荣,《宋史》亦无传,未留下任何作品。晁补之云:“东平董耘武子,年少、以孝闻。”此董耘是否即后四学士之董荣,也很难肯定。至于李禧、董荣(耘)与苏轼的关系,也没有什么资料。苏轼门人除四学士、六君子外还很多,其中不少还有集传世,谓李格非、廖正一属苏门后四学士还可理解,为什么会把李禧、董荣这样不见诸经传的人物与李、廖一起列入苏门后学士呢

但韩膞为南宋著名文人,所记不可轻易否定。膞(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元吉子。以父荫入仕,任主簿,为平江府属官,又尝官贵池。庆元6年(1200)药局官满,还家。嘉泰元年(1201)秋,入吴。未几辞官归隐上饶,家居二十年,嘉定17年(1224)卒。膞幼承家学,清高绝俗,人品学问,皆有根柢,著有《涧泉集》、《涧泉诗馀》、《涧泉日记》。《四库全书总目》卷121谓其《涧泉日记》,“议论率皆精审”,在宋人说部中堪称卓杰,所记当可信。故本文仍对苏门后四学士略作论述,以期引起学界重视,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

二 苏轼“取密云龙以待正一”

廖正一,《宋史》无传,但《东都事略》卷116有传。他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州(今湖北安隆)人。元丰二年进士。元皊初,召试馆职,苏轼得其对策,大奇之。为秘书省正字。6年,除馆阁校理。在他为杭州通判时,孔武仲曾举以自代,称其“志操清洁,文学优深。向者玉堂对策,耸动众观。臣在馆阁,久与之处,见其所守,始终不移。乞以代臣,以允公议。”。晁补之在《跋廖明略能赋堂记后》中,亦谓“余同年生廖明略,学问博古,志操如雪霜”。绍圣2年,知常州。入元皊党籍,贬监玉山税,卒。著有《竹林集》3卷,《宋史》卷208《艺文志》7又称其集为《廖正一集》8卷。

叶梦得《廖明略竹林集序》云:“明略尝言:‘吾深服左氏,而乐道范晔之秀正温绎。晔尝自叙其书,以为‘但多公家之言,而少事外远致’,吾所恨亦云。丘明不可及也,异时有蜫吾于晔伯仲之间,吾尚无愧。往有评吾文似尹师鲁者,吾虽不学师鲁,然意善其言。’是时余见明略文固多,知其所自道不诬也。明略自为举子时,即不沿袭场屋一语。再举而取进士,其所试,盓然已若可以名世者,至今为学者推重。盖其用志深苦,而思致精悫,渊源所从来者远矣。每一出语,辄有区域町畦,未有卒然而作者。至於出入经传,驱驾前言,左掐右摘,比次回曲,他人咀嚼杌终不能安者,明略绳约鉹括,如以利刀摧朽木,尺瞂呵群羊,无不如意。故其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使人读之,不觉矍然增气。惜其早困,不得尽用所长。始,元皊初,天下所推文章,黄、张、晁、秦号四学士,明略同直三馆,轩轾诸公间,无所贬屈,欲自成一家。然其流落不偶,略相似云。”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其家有石林园,故又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他是晁氏外甥,又尝从晁补之、张耒诸人学,在诗文创作与评论方面均有较大成就。著述甚富,有《石林总集》100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石林奏议》15卷。此序明确以他廖与黄、张、晁、秦四学士相较,如果当时已流行苏门后学士的提法,廖正一属后四学士,这里理应提及,但却没有。廖论文特别推崇左丘明与范晔,自认为“丘明不可及”,而可与范晔相伯仲。叶梦得认可其自评(“自道不诬”),称其文“用志深苦”,“思致精悫”,“出入经传,驱驾前言”,“无不如意”,“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

半山体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中兴四大诗人

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晚唐体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洪炎、洪朋、饶节、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补入江西诗派。

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苏门六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具体可以参考:>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四部戏剧合称。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建了“玉茗堂”。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2乐府,又叫乐府诗。

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3苏门六君子,一般指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苏门四学士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苏门四学士、名词解释: (1).半山体; (2).中兴四大诗人; (3).晚唐体; (4).江西诗派; (5)、“苏门六君子”分别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1344.html

最新回复(0)